天天看點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結合當時雙方的兵力、裝備、戰術水準,蜀軍如果指揮得當,街亭是有機會守住的。

張郃初期抵達兵力很可能隻有1萬多

街亭戰場雙方兵力,史書并未詳述。《中國軍事通史》、台灣的《中國曆代戰争史》中各有說法,但并未注明原始出處。

在曹睿得知諸葛亮來犯後,“乃部勒兵馬步騎5萬拒亮”,即共調撥了5萬步騎支援雍涼戰場。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張郃初抵兵力最多1萬多,原因如下:

1、張郃要盡快抵達街亭戰場,必須是純騎兵的強行軍。

曹睿所撥中軍,多在洛陽附近。從洛陽到街亭,1600裡。至于張郃原先本部更遠在荊州。步兵的行軍速度,輕行50裡/日,重行30裡/日,以這個速度,走到街亭時,黃花菜都涼了。但純以騎兵,則大約10日可到。

漢末三國時期的長距離行軍記錄,正是張郃保持的。(虎豹騎在長坂坡追擊劉備時,一日一夜行300裡,是短促追擊,長距離行軍不可能日夜兼程不睡覺)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司馬懿平孟達時,一日行120裡,也是騎兵強行軍。在夏侯淵平定隴右之戰中,“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其先鋒正是張郃。

以日均160裡的行軍速度來看,張郃10日左右抵達街亭前線,保持了當年他和夏侯淵創造的紀錄!當然,所率隻可能是騎兵。

2、曹魏的步騎配置,最多在2:1

假定曹睿把所有騎兵都給張郃(有可能),張郃所部騎兵有多少呢?

在三國時期,騎兵比例最高的,當然是利于馳騁的北方戰場。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就北方戰場來說,有兩次騎兵較高比例的戰役:界橋之戰中的公孫瓒和讨烏桓之戰中的曹彰。步騎比例都是2:1左右。可以想象的是,曹睿中軍的正常比例,應當很難高于這個比例。也就是說,張郃抵達街亭戰場時,最多5萬的1/3,1萬5的騎兵部隊。馬谡所部兵力,說法也很多,但也缺乏權威資料。

但以常理度之,街亭緊要之地,1.5萬的兵力,諸葛亮還是能拿出來給馬谡的。諸葛亮在戰後反思時說:我軍在祁山、箕谷,兵力皆多于敵,可見張郃軍的兵力遠遠沒有大到不可阻擋。

野戰防禦:街亭城防是否完好與馬谡選擇上山沒有太大關系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街亭之戰的古戰場地點,目前史學都還有争議,是以,個人不建議以現在地圖來展示當時的防禦态勢。許多朋友在推測當時街亭城防的完好程度。這個其實意義不大。

諸葛亮當然知道:街亭這種級别的機關,即或城牆完好,又能有多強呢?(史書從未記載該處之前修築有堅固城池、重要據點)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街亭之戰,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野戰防禦戰,而非城池守衛戰。其實,不論街亭舊有的城防是否完好,就當時的野戰防禦水準來看,步兵完全有可能在此抵擋住騎兵,并逐漸改善防禦局面。

渭水之戰時,徐晃強渡蒲阪,在陣地未成時,堅決阻擊西涼騎兵,一直堅持到曹操渡河;田豫在面對數倍于己的烏桓騎兵時,也是以車陣迎敵。事實上,對于野戰以步制騎,諸葛亮早已有嚴謹的條令。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諸葛亮本人所做的《賊騎來教》中,也是以條令的形式強調:運用車兵+速射弩抵抗敵軍騎兵。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後來,西晉馬隆就以諸葛八陣做偏廂車,且戰且走,連續大敗涼州叛軍。事實上,諸葛亮北伐,并未畏懼過與魏軍進行野戰。到了北伐後期,司馬懿一直避免與諸葛亮野戰。可見,在組織得當的情況下,當時的騎兵部隊并不具備絕對優勢。何況街亭正對谷口,魏軍不易展開,并不是一個适合騎兵施展的地方。是以,說城池未固,馬谡不得不退上山,是站不住腳的。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退一萬步說,以諸葛亮的陣戰之法,“進無速奔,退無遽走”,即或蜀軍抵抗不住,也絕不至于短期崩潰。

将略之失,拱手讓出主動權

街亭大敗,遠遠不隻是紮營失誤這麼簡單,也不隻是不注重水源那麼簡單。他讓開大道,占據山地。山地戰,之是以給人利于防守方的原因是:山地限制了對手的運動能力。但另一方面,山地也限制了防守方的運動能力。你上山防守容易,想要依托山地組織大規模反擊就難了!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是以,上山的本質就是:笃定張郃必須乖乖地來攻打自己。想當然,是所有将領的大忌。這是典型的消極防守,固守待援的打法。

問題是:還有誰能來救你呢?

為了這個“笃定”,把大道讓給了張郃,讓張郃掌握了主動權。對于善處營勢的張郃來說,一旦他掌握了主動,即使不截斷汲水之道,他也能找到n種方法來解決戰鬥。

将略之失,一敗塗地

與街亭之敗同時,箕谷,蜀軍也敗了。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可是,趙雲親自斷後,組織有續,蜀軍雖敗,但物資無所損,兵将不相失。如果這樣的失敗發生在街亭,會如何呢?

同樣,就對面的張郃來說吧。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當年,在宕渠,張郃被張飛打得出翔,隻帶了10幾個人爬山逃走。可是,逃走後,卻能收集散衆,引衆退回南鄭。如果馬谡從容整隊,退回到了柳城,保全主力,那麼,張郃敢不敢繼續深入隴右呢?

馬谡在被圍後,組織突圍不利,大軍一片混亂,兵将相失,全軍完全失去了統一指揮。隻有1000多人的王平,尚且從容部署,收集了一些散兵,甚至能夠以疑兵阻止張郃的追擊。可見不必魏延、趙雲,馬谡但凡有王平這樣的将略,蜀軍或許也能保全大部主力,繼續與魏軍抗衡。

是以,街亭之戰時,魏軍沒那麼強,蜀軍沒那麼弱。

馬谡失街亭固然有錯,可是面對張郃5萬大軍,真的能守住街亭嗎?

馬谡戰前想當然地部署防禦,拱手讓出主動權;遇到挫折時,又一敗塗地,不能收攏部衆,将略之失,确實洗不白。蜀軍如以魏延之類的有經驗的将領指揮街亭之戰,完全有可能與張郃一戰,即或不利,也不至敗得這麼慘。

街亭之敗,主要在諸葛亮用人不當,這個結論暫時還真的推翻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