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原名“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名?為什麼要改

首都,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其實在咱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許多城市都曾經有幸成為中國的首都,比如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它們8個合稱為“中國八大古都”,是被正統王朝認可的古都。

“西安”原名“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名?為什麼要改

能被選為古都,一定是水源充足、經濟繁榮、交通便利、可防可攻的地方,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風水寶地”,綜合影響力排名第1的西安,其實以前有個更美的名字——長安。

孟郊登科,于是得意地說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王翰遠在邊塞,非常想念家鄉,感歎道:“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詩仙李白在秋天的長安說道:“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月光下婦女們挽起衣袖,在秋天的長安城裡洗衣服,也是一番美景。

“西安”原名“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名?為什麼要改

長安,13個封建王朝的首都,它是中國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它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西安”原名“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名?為什麼要改

如果要贊美長安,恐怕筆者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即使在唐朝以後,長安已經不再是國都了,但“長安”2個字,早已深深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它代表着“長治久安”,那麼如此美麗、如此有韻味的名字為什麼會被改掉呢?我們接着看。

100多萬年前,藍田猿人就在這裡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時期,長安地區就出現了城垣的雛形……發展到公元前1111年,長安地區就成了中國周朝的國都,但那時候它叫做“鎬京”或“酆京”(前1111年—前770年)。

“西安”原名“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名?為什麼要改

時間來到了秦朝,秦人管這裡叫“鹹陽”,不過當時鹹陽的地理位置在渭河兩岸,範圍涵蓋了今天西安和鹹陽部分地區,到底有多大呢?當時的秦都鹹陽東迄黃河,西達千、渭河之濱;北起九山和林光宮,南至秦嶺北麓,東西400公裡,南北200公裡的範圍内,都建有離宮别館。

舉世聞名的“阿房宮”也在此處,鹹陽是當時整個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這也為長安日後的繁華打下了基礎。

“西安”原名“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名?為什麼要改

這時候的長安僅僅是秦始皇的兄弟長安君的封地,因為他的名字,是以這裡被稱為“長安”,不過秦家人的好日子沒過多久,漢高祖劉邦就取代了他們,新皇帝上位,什麼最重要?選個好都城。

正如上文中所說,能被選為都城的地方地形地勢要好,必須符合可攻可守,長安就是個完美的選擇,于是劉邦定都長安,并且在秦朝宮殿的基礎上重修宮殿,命名為“長樂宮”,200年又建造了未央宮,因為這裡地處長安鄉,故命名為長安城。

“西安”原名“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名?為什麼要改

就這樣過去了200多年,西漢末年,王莽上位,長安城一度毀于戰火,沒辦法,東漢光武帝劉秀建國的時候定都洛陽,長安就被改成了“西京”,因為洛陽叫做“東京”,但長安的地位依舊不變,曆代皇帝經常回到長安祭祀宗廟。

公元582年,隋文帝楊堅在長安城東南龍首塬南面選了一塊好地方建造新都,畢竟長安城曆經戰亂和戰火,破壞嚴重,于是楊堅在其中一個地區開始建新都,史稱“大興城”,它面積達到84平方公裡,第2年又開鑿龍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越來越興盛。

“西安”原名“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名?為什麼要改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又把“大興城”改回了“長安”,進行了新的修建和完善,經過唐朝皇帝們的努力,唐長安城周長達35.56公裡,面積約87.27平方公裡,是如今西安城牆内面積的9.7倍,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是古代羅馬城的7倍。毫無疑問,這時候的長安城是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真想親眼看看如此繁華的地方!

後來朱元璋登基,建立了元朝,把長安改名為“奉元路”,将原來的“奉元路”改成了“西安府”,确實算不上好聽,其實朱元璋和太子朱标對長安城挺滿意的,一直想遷都,甚至去實地考察了,但是朱标運氣不好,考察完回到南京的第2年就病逝了,朱元璋白發人送黑發人,根本沒心情遷都,故此事作罷。

“西安”原名“長安”,明明那麼好聽,是誰堅持改名?為什麼要改

後來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篡奪了皇位,趕緊回到自己的“老巢”燕京,也就是現在的北京,長安城就那麼被後來的統治者遺忘了,“西安”這個名字也就那麼延續了下來,各位讀者朋友們覺得這個名字怎麼樣?

參考資料:《史記》《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