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安三萬裡解讀:十三朝古都長安為何衰落了?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

長安三萬裡解讀:十三朝古都長安為何衰落了?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

長安三萬裡解讀:十三朝古都長安為何衰落了?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

熱播的《長安三萬裡》海報

    長安(西安)是千年古都,總計有西周、秦、西漢、東漢、新、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大小十三朝在此建都。最近一部《長安三萬裡》,又将這座著名的十三朝古都帶到了人們面前。唐代以前的西安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受到統治者青睐,千年文化積累的西安堪稱中華文明的聚集地。但這麼個千年古都為何在唐代以後就衰落了?到了今天西安仍不是國家主流城市,現在我們就來讨論一下西安的衰落。

一、西安何以受十三朝青睐

    一個事物興起的原因往往也是它衰落的原因,曆史在一段時期賦予某些事物一定優勢,一旦這些優勢到期,曆史就會将之收回,轉賜他者,分析西安衰落的原因,我們就要先看看她有哪些優勢。

    曆史上,大小十三朝在西安建都,如果把小朝廷刨除,比如新朝短命,又是篡漢而得,可以将之忽略;東漢末年董卓遷都長安(西安),董卓死後,漢獻帝又輾轉至河南許昌;西晉五胡亂華,洛陽淪陷,晉懷帝被俘,司馬邺在西安登基,是為西晉愍帝;前趙、後秦則是割據的十六國政權,根本就是軍閥;前秦存在的時間太短,又隻統一了北方;西魏實際被掌握在宇文氏手裡,西魏、北周實為一家,但北周不久又被外戚楊堅所奪。是以刨除以上小朝廷後,真正在西安建立大一統帝國的隻有秦、西漢、隋、唐。而秦漢、隋唐又是前後相承關系,漢唐都是在前代短命王朝的廢墟上建立的盛世。那麼漢唐為什麼選擇在西安這個内地城市建都呢?

長安三萬裡解讀:十三朝古都長安為何衰落了?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

長安

    首先,對漢唐這種都是經曆長期戰亂才建立的窮朝廷來說,西安都算是古都,已經經曆了長時間的建設,城市規劃完備,城防體系、城市設施、皇宮宮殿基本完整,基本可以拿來就用,能減少開支。

    第二,漢唐時期的陝西可不是今天的黃土高原,而是森林植被茂密!西安有八水繞長安之說,能承擔龐大的人口負擔。而絲綢之路的開辟,使得西安成為西北商業重鎮,是以市鎮商業繁榮。異國異地文明在此交流,文化極其發達。

    第三,古代交通通訊不便,面對蠻族入侵,皇帝為了有快速反應能力,一般

都将首都放在離邊境不算遠的交通要道上。這是因為,一般天子所在地防護嚴密,京師周邊駐軍極多。而漢唐最大的威脅都是北方草原民族,為了快速組織力量應對邊患,是以首都選在了交通要沖西安。

    以上是西安被選為都城的條件,可一旦這些條件出現變動,西安的地位必然被撼動。

長安三萬裡解讀:十三朝古都長安為何衰落了?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

匈奴

二、自然因素的影響

    在農耕文明背景下,天氣因素對朝代的變遷有着巨大的影響。唐代以前,中國内地氣溫尚算溫和,河南曾産大象。還有唐玄宗和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故事,很長時間裡都以為是唐玄宗浪費民力,從廣東往西安以千裡馬的速度快遞荔枝,但這是拿今天的常識看千年前的唐代。其實唐代四川就産荔枝,楊貴妃的荔枝實際來自四川。唐代以前西安類似亞熱帶氣候,平均氣溫比今天高一度,降水也較今天多。

長安三萬裡解讀:十三朝古都長安為何衰落了?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

楊貴妃

但唐代以後上述自然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

首先,氣溫下降和旱災頻發。進入唐中期以後,西安溫度下降,氣候轉變為涼幹,至明清轉變成冷幹。氣溫下降會導緻糧種的品質下降,會導緻減産;而因氣溫下降牽扯出的旱災和凍災問題又直接導緻了糧荒。旱災在隋唐的西安就已經頻發,比如隋朝經常出現因西安糧荒而天子東行洛陽“就食”(要飯)的事;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發生了“春早無苗,至于八月,早甚,瀚滬将竭,井皆無水”的嚴重旱災;南宋時期,西安發生了“五谷焦枯,四水皆竭”的事。凍災在明清最為明顯。明朝存在276年,其中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特大凍災發生了12次;清朝1644入關到1912年滅亡,共存在了268年,關中凍災多達54次。

第二,交通不便。這裡的交通不便是經濟上的考慮,而非戰略上的考慮。從戰略上講,西安控制西北、監視草原;八百裡秦川,東面有崤函之固,南面是武關,易守難攻,秦漢都是是以統一了天下,北周也是從此攻滅北齊的,調兵運兵自然友善。但險要的地勢反過來說極其不利于外人進入,自東南向關中運送物資是極其困難的。隋文帝時就修了一小段由西安到洛陽的運河,稱“廣通渠”,但運量有限,作用不大。加上絲綢之路式微,西安的商業地位也産生動搖。加上人口快速繁衍,至唐代,西安人口壓力越來越大,是以唐代出現了更著名的“逐糧天子”(也是去洛陽要飯),武則天更是直接遷都洛陽。

長安三萬裡解讀:十三朝古都長安為何衰落了?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

第三,地震頻發。西安不是安穩之地,雖然虎踞龍盤,但也是常有地震。自東漢的公元25年起至1911年,關中地震發生了101次,其中西安63次,僅唐代的西安地震就有50次!因地震引發的附加災害,什麼泥石流、瘟疫、山崩接踵而至。地震太多也是唐代以後西安衰落的直接原因!

三、人禍

    如果說天災不可避免,那麼人禍又加劇了天災。

    首先是戰争災難。因為西安一直是首都,反對勢力為了滅亡敵對勢力都以打下對方的都城為第一目标,是以自秦以來西安經曆了無數次戰火。秦末有項羽火燒阿房。王莽新朝的農民起義也打下過西安。五胡亂華時期,西安被五胡輪番洗劫。隋末,李淵和突厥始畢可汗約定打下西安,“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晚唐,西安遭到了7次大規模洗劫,最著名的就是904年的朱溫“強拆”。據說當年朱溫在撤出西安之前,将西安所有居民房屋全部拆毀,自此西安徹底衰落,“長安自此遂坵墟”。五代時期,西安也是北方各勢力争奪的焦點。至兩宋,宋朝和西夏、西夏和金朝、宋朝和金朝,在陝西都展開過多次大規模交戰。元末,元朝軍閥内部,以及元朝殘餘勢力和明軍,也都以西安為核心在陝西交戰。

長安三萬裡解讀:十三朝古都長安為何衰落了?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

随着中國商業的發展,唐代以後,北人南遷完成,江南成了中國的糧倉、經濟重心,此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江南是重鎮,地處内陸的西安本就沒有這些優勢,加上多次戰争破壞了當地的經濟基礎,這使得後人也不願再來西安建都。

其次就是西安環境破壞。這個環境破壞分兩種。一是戰争破壞,打仗嘛,一定會破壞當地生态。此外就是西安居民的生活性破壞,随着西安居民的擴張,西安土地不足以養活龐大的人口,“唐都長安……其地尚狹,不足以給京師”,西安人為了生存就要伐木開地、竭澤而漁,以供給生活物資。這種生态破壞反過來又加劇了自然災害。

最終天災、人禍合流,使得古都西安徹底衰落。是以自五代起再也沒有大一統的政權在西安建都。

長安三萬裡解讀:十三朝古都長安為何衰落了?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

唐人

文史君說

    西安是傳統文明的象征,她培養了許多王朝,是中華文明的集合地。強漢盛唐皆因西安而崛起,但随着時代的發展,海洋對一個國家更加重要,是以身處内地的西安地位更加尴尬。不過應該肯定的是,西安戰略地位的衰降,絲毫不影響她的曆史文化底蘊對于中華文明的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李燕:《古代黃河中遊環境變化和災害對于都市遷移發展的影響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年。

王軍:《中國古都建設與自然的變遷——長安、洛陽的興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00年第1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曆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請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