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匡胤留給了子孫後代一個大麻煩

北宋初年,國家處于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下,北有契丹和北漢、南有南唐等國家。趙匡胤在位期間,采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使國家逐漸走向統一。

同時,趙匡胤通過采取“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谷”的三大綱領,巧妙施行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内外相維”、“三年一易”、“設定通判”、“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趙匡胤留給了子孫後代一個大麻煩

但是,當年的趙匡胤并沒有完全收複北方領土,終是給子孫後代帶來了一個大麻煩。準确的說,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的後人。

到了趙佶這位奇葩皇帝上位的時候,他更是醉心于書畫奇石,國事民生外敵,那都與已無關,大敵一來,第一個念頭就是跑。于是,他的兩位親兒子,毫無保留繼承了老爹的傳統。聽聞金兵二字,就趕緊獻地獻錢,國家還在,但是,自己的姿态和孫子并無二樣。

好歹趙佶還有一些快活的日子,趙構也是平安壽終。也就是這個趙桓,宋欽宗,趙佶的長子,在“危難”中接班,提心吊膽的做了14個月的皇帝,最終,成了金兵的俘虜。對此,他的老爹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畢竟很不負責甩了一個爛攤子給兒子。

趙匡胤留給了子孫後代一個大麻煩

但是,自己更糟糕,可能是前人的妥協,讓他也學會了:用割地陪銀子的方式,可以很快解決問題。明明當時還有力量可以抗衡,非得彎腰“認錯”,這不是讓對方的氣焰更盛麼?甚至,還自己做“使者”跑到了金營談判,還真将自己當成“主人”了,在對方看來,他遲早就是自己的俘虜。

對自己過于自信,對外敵又莫名的恐懼,注定其下場悲催。但是,他還抱有幻想,總認為自己能回去。趙構和他非同母兄弟,但是,幼年在一起,能不清楚其秉性,那樣的弟弟能靠譜?不過,大概同類人看自己人都是順眼的。1127年,他和他爹一起被金貶為庶人,押往上京會甯府。1156年,病死于燕京。

這期間,宋金關系有過緩和,趙構的母親韋氏被放,趙桓還曾讓韋氏帶話,希望他的弟弟也能将其贖回,哪怕回去做個道士也可。是以,很多觀點都傾向于,當年趙構不願意抗金,就是忌憚這位哥哥會回來奪權。另有觀點說,他一直被金國扣着,就是想制衡南宋。

趙匡胤留給了子孫後代一個大麻煩

兩個觀點放在一起看,其實頗有沖突。當年,金一度被宋打的很慘,但是,也沒見拿這個皇帝說事。金的做法,更多的是從心理“侮辱”宋廷。至于趙構,大概隻記得祖宗的教誨,不可給武将重權,不記得老祖先是如何拿下這江山的。突然得到的皇位,管他方式如何保住再說,至于國土面積不是他操心的事。

至于那個哥哥趙桓,也隻剩下表面文章了,是以,總會被人了解為趙構害怕為此丢了皇位。于是,趙桓看着自己的皇後自殺,看着自己的老爹在抑郁中散手而去,看着韋氏回家,想着自己也許還有希望。

他本來還是有一絲的念想的。

金熙宗自幼受過漢文化的教育和影響,是以,對這父子二人态度相對要和善很多。當初,金為了折殺宋的銳氣,将老爹趙佶封為“昏德侯”,給兒子趙桓封為“重昏侯”。到了金熙宗時期,便撤了這個封号,分别改為:“天水郡王”和“天水郡公”,隻是,這個封号趙佶看不到了。

趙匡胤留給了子孫後代一個大麻煩

但是,金熙宗後期昏聩,自己最後也被完顔亮給幹掉了。趙桓的生活境遇又回到了過去,于是,他的過世,就有了很多版本。

《大宋宣和遺事》說了這麼一個故事:1156年,完顔亮安排了一場馬球賽,出場的選手中,就有57歲高齡的趙桓,以及81歲的耶律延禧(遼天祚帝),後者想憑借自己的騎術逃走,被亂箭射死。而他,本就不擅長騎馬,身體又差,還有“風疾”,于是,很快就跌落馬下,被馬給踩死了。

這個《大宋宣和遺事》非官方出品,作者不詳,有可能是宋人、或元人。是以,其準确性有待考據。不過,這個故事應不是自編,該書還收錄了水浒中36人的故事。可見,趙桓的死因,民間是有流傳的。那麼,為何大家更願意相信這個版本?因為,一直到1161年,這個消息才傳到了南宋。

趙匡胤留給了子孫後代一個大麻煩

為何金要瞞5年之久?

按照一般人的推測,肯定是其中出了問題。而正是這一年,金撕毀和議,對南宋發動了全面的進攻。若以完顔亮的殘暴脾氣,趙桓如此死法,很是正常。但是,根據金人的做事風格,在正史裡不記錄他的死因,卻是很不符合。

他們不會隐瞞自己羞辱對方的舉止,連在封号上都要折辱一下,更何況,這種自己跌落馬下的死亡方式。大抵是民間不願意相信他會如此善待大宋的皇帝,不然,為何要瞞着?這時的完顔亮正忙着應付宗室,還要遷都,不然,為何在消息公布的同年就發兵?

趙匡胤留給了子孫後代一個大麻煩

忙完了家務,準備一統天下之時,才發祥:原來,大宋的前任皇帝早就沒了。從這裡也可以想象得到,趙桓的最後幾年壓根沒人過問他。

參考資料:

【《宋史》、《靖康之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