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這兩地推出“彩虹計劃”,管理100萬肝癌高危人群

通過長期的規劃免疫B肝疫苗接種,廣東乃至我國将新增B肝病例控制效果卓著。但解決了增量問題,原有的龐大的存量感染者和患者人群怎麼辦?怎麼進一步加強對現存慢性B肝患者的檢測、治療?怎麼管理好他們,不讓病情進展到肝癌階段?

12月11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珠海市人民醫院、廣東省肝髒疾病研究所和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共同承辦的第一屆大灣區肝病國際高峰論壇暨2021國際消除病毒性肝炎大會在珠海開幕。會上,著名肝病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肝病研究所所長侯金林教授表示,中國肝癌高風險人口存量極高,如果不早期篩查B肝高風險人群,将會有40%的人群最終發展為肝癌。為此,他牽頭發起大型肝癌早篩幹預項目“彩虹計劃”正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廣東省東莞市寮步社群和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院試點,計劃将在全國1000家醫療機構管理100萬肝癌的高危人群,助力肝癌早篩早診。

廣東這兩地推出“彩虹計劃”,管理100萬肝癌高危人群

著名肝病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肝病研究所所長侯金林教授。

據悉,本次大會邀請到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中國科學院王福生院士等肝髒病及感染病學領域領軍人物線上分享國際學術研究前沿和進展。來自全球的100餘位知名專家就“B肝、艾滋病和梅毒”三聯消除,在減少新發肝炎、促進B肝母嬰阻斷工作推廣、推動肝癌早篩早診和提升精準診斷治療水準等方面共同發力,積極應對世界肝病難題。

廣東這兩地推出“彩虹計劃”,管理100萬肝癌高危人群

中國科學院王福生院士線上分享國際學術研究前沿和進展。

廣東這兩地推出“彩虹計劃”,管理100萬肝癌高危人群

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正在進行視訊分享。

控制了新增B肝群體

更要管理好現存B肝病患

侯金林教授表示,我國推行B肝免疫規劃項目以來,通過為新生兒免費接種B肝疫苗,每年新發的慢性B肝患者大幅度降低。但是我國目前現存的B肝患者衆多,“目前我國肝硬化有700萬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有9000萬。這些患者均是肝癌的高風險人群。”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釋出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有超過41萬人新患肝癌,占全球新發病例的45%;超過39萬人死于肝癌,占全球死亡人數的46%。

“廣東是肝癌的發病率較高的省份,在粵東西北經濟欠發達地區約有10%的人群感染慢性B肝,B肝患者大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而且省内90%以上的肝癌跟B肝相關;80%的肝癌患者确診時已經是晚期肝癌;确診時80%的肝癌患者未接受正規的治療。”也正是由于早期肝癌篩查率極低,國内肝癌的早診率不超過20%,我國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僅為14.1%,遠低于亞洲的日本和南韓等國家,他們已經超過了30%。

絕大多數的肝癌和病毒性肝炎有關,做好B肝病患的管理就顯得尤其意義重大。

用系統将肝癌高風險人群找出來

廣東已有兩地啟動早篩項目

就在今年6月份,世界衛生組織WHO把2030年消除B肝目标進行了更新,新釋出的目标除了提及要把B肝的發病率減少95%,死亡率下降65%以外,更細化了慢性B肝絕對的特異的名額,比如母嬰傳播發生率≤2%,B肝年死亡率≤4/10萬,要達到這個目标并不容易的。

廣東這兩地推出“彩虹計劃”,管理100萬肝癌高危人群

感染病專家,張文宏也給大會發來了視訊課件。

侯金林認為,首先就是要提高肝癌的早診率,而肝癌早診的實作取決于高危人群的篩查和管理。對肝癌高危人群的定期篩查是提高早診率、降低死亡率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我國慢性肝病患者基數龐大,各地衛生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目前尚未全面普及肝癌篩查工作。據悉,為使肝癌篩查能具有實施可行性,2008年起,侯金林教授團隊通過建構包含17374名慢性肝病患者的全球前瞻性随訪群體,建立并驗證了一個跨病因(B肝、C肝、非病毒性),跨人種(亞洲人、西方人)的肝癌發生風險預估模型。該預測模型輸入患者的年齡、性别、血小闆、白蛋白和總膽紅素這5 項簡單名額,即可準确預測肝癌發生風險,使大多數低風險人群(肝癌年發生率低于0.2%)免于頻繁肝癌篩查,節省醫療資源。

“因為很多人沒有做篩查,不知道自己感染了B肝,即便感染了B肝,也沒有進行規範的治療。”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髒惡性良性腫瘤中心主任郭亞兵說,“通過在社群進行篩查,尋找肝癌的高風險人群,對他們進行随訪治療和管理,進而降低肝癌的發生率。這項由侯金林教授牽頭的大型肝癌早篩幹預項目被稱為‘彩虹計劃’。”

郭亞兵向記者介紹,“彩虹計劃”已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建立試點基地,形成了于都經驗。“我們已經給東莞33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骨幹醫生做了教育訓練,以規範他們對于肝炎的診療;其次,通過使用肝癌發生風險預估模型,找出肝癌的高風險人群,這個方法隻需要抽一點血做檢查,并輸入血小闆、白蛋白和總膽紅素等5項名額,就能預測患者肝癌發生的風險。是以,這個評分小程式可作為基層醫院肝細胞癌篩查管理的簡便工具;第三,目前我們發現社群中有1%的人群是肝癌的高風險人群,對高風險人群進行随訪,規範治療,定期進行B超等檢查,進而提高肝細胞癌早診率、降低死亡率。”

目前,“彩虹計劃”項目目前已經在贛州市于都縣、東莞寮步社群以及珠海市人民醫院三個試點開展。珠海市人民醫院院長助理李勇向記者介紹,預計2022年,珠海市人民醫院将在肝病科就診的2000人納入該計劃,通過風險分層,對患者進行随訪管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患者的初步檢查和随訪均由項目付費(約1080元)。預計待之後項目成熟後,再向珠海各個社群推進。目前B肝的抗病毒的藥物已經非常便宜,一個月的藥費也就十幾塊元。李勇還透露,“目前珠海市醫保局準備将3600萬的醫保資金下放社群用于慢性疾病的防控。”

除了病毒性肝炎

酒精肝、肝硬化也在不斷擡頭

除了要警惕病毒性肝炎帶來的肝損害,一些非病毒性肝炎如酒精肝、肥胖導緻的肝硬化也值得警醒。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迅猛增長,已超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成為我國第一大慢性肝髒疾病。每10個中國人,大約有3個可能被診斷為脂肪肝。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合理的膳食結構、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及長期大量飲酒“催生”脂肪肝。

廣東這兩地推出“彩虹計劃”,管理100萬肝癌高危人群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副院長、肝病專家孫劍表示,脂肪肝在初期可逆,置之不理也可發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或直接進展為肝癌。年齡較大、肥胖、糖尿病是脂肪肝患者發生進展性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及肝癌的獨立危險因素。“雖然它們(酒精肝、脂肪肝)轉變成肝癌的風險要低于B肝,但這個風險還是比普通群體高出許多。要預防肝癌,這兩種肝病患者也許做好随訪。”

孫劍表示,在美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正逐漸成為肝癌的主要病因。其脂肪肝患者的肝癌年增加率約為9%,且生存期較B肝、C肝患者更低。這與脂肪肝患者疏忽了早期對肝癌的篩查和診斷,發現惡性良性腫瘤時已為晚期有關。是以,重視脂肪肝的防治,除了需要控制攝入量、改善飲食結構、增加運動、保持合理的體重、規律作息,必要時應用藥物治療外,還需要注意定期進行肝癌篩查。而對于脂肪性肝炎相關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專家建議應每6個月進行1次肝癌篩查。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楊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