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2勇士飛奪泸定橋,敵軍為何不把鐵鍊拆了?理由很簡單

說起“飛奪泸定橋”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經耳熟能詳了。1935年9月,紅軍以極快的速度争分奪秒來到了泸定橋的對岸,在火力掩護之下,22位勇士成功攻克了橋對岸的橋頭堡,以極快的速度拿下了泸定橋這個戰略要沖,進而有力的保障了後續軍隊的通行。不過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敵軍明知道泸定橋是戰略要沖,為什麼不直接将泸定橋的鐵鍊拆掉,而非要放任紅軍攻克過來呢?是他們沒想到這個簡單的方法嗎?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泸定橋的曆史說起了。

22勇士飛奪泸定橋,敵軍為何不把鐵鍊拆了?理由很簡單

在清朝康熙年間,大渡河兩岸的居民一般是通過溜索來進行物資交換的,但是由于溜索能夠承載的貨物量有限,是以有的新鮮食物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貿易的話,就會腐爛變質,于是康熙皇帝下令在大渡河上建造泸定橋。公元1706年,這座一共由13根鐵鍊的橋梁終于搭建完畢,康熙皇帝親自賜名“泸定橋”,從此泸定橋就成為了連接配接兩岸貿易的重要橋梁之一。

22勇士飛奪泸定橋,敵軍為何不把鐵鍊拆了?理由很簡單

而在當初造橋的時候,确實遇到了很多技術難題。由于大渡河水流湍急,在鐵鍊造好之後,如何将鐵鍊輸送到河對岸就成為了一個難題。對此,當地人使用了羊皮筏等船隻,卻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到了最後,人們隻好将鐵索綁在十多根修長的毛竹之上,使用“索渡原理”将鐵索輸送到了河對岸。

22勇士飛奪泸定橋,敵軍為何不把鐵鍊拆了?理由很簡單

由此可見,如果敵軍将鐵索砍斷的話,要想再修建泸定橋依然是一個技術難題,因為泸定橋和其他的普通橋梁不一樣,并不是毀掉之後就能夠在短時間内重建的。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來看,敵方在對岸還有一個團的兵力等待渡河,為了接應這部分軍隊,敵方守軍說什麼也不會主動破壞泸定橋,拆掉鐵索的。

但是為了阻擋紅軍的進攻,敵軍隻好将泸定橋上面的木闆全部拆掉,想要以此來遏制紅軍的進攻能力。可是紅軍的行軍速度大大出乎了敵軍的意料,是以紅軍能夠趁其不備,打出了一個漂亮的先手進攻,進而成功取得了對泸定橋的控制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