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獻《竹書紀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寫曆史:堯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中國的二十四史中,第一本為《史記》,也是距今年代最為久遠的史書之一,全部二十四史中,沒有一部專門記載秦漢之前曆史的史書文獻。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跟當初秦始皇焚書坑儒脫不開關系,所有史書,唯留《秦紀》。

文獻《竹書紀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寫曆史:堯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但有一本史書卻是例外,它通過深埋地底,逃過了被抹去的劫難,這本史書就是《竹書紀年》。《竹書紀年》乃是戰國時期魏國國君魏襄王,去世之後的陪葬品。三國時期由于連年戰亂,百姓生活窮困潦倒,在曹操等軍閥的帶頭挖掘墳冢的情況下,百姓們也開始打起了周遭陵墓的主意。

文獻《竹書紀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寫曆史:堯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面對這種情況,各地官府紛紛出台政策,禁止群眾盜掘轄區内古墓,汲郡内被嚴令禁止盜掘的古墓就是魏襄王的墓葬。不過後來結果大家估計也都猜得到,魏襄王的墓在公元280年左右,還是遭了難。

《晉書·束皙傳》記載:“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書數十車。其《紀年》十三篇。”但比較有意思的是,在《晉書·武帝紀》跟《晉書·衛恒傳》中,雖然同樣記載了此事,但被盜時間卻不一緻,一為鹹甯五年(公元279年),一為泰康元年(公元282年)。

文獻《竹書紀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寫曆史:堯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但不論是哪一年,反正出土日期都是公元280年附近,且《竹書紀年》還引起了晉朝史學家們的重視。當初挖盜魏襄王墓的那夥盜墓者不知文獻珍貴,竟将《竹書紀年》拿去當燒火棍用:“初發冢者燒策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劄,文既殘缺,不複诠次。”

史書孤本被拿去當照明物品已經夠慘了,但在汲郡官府追回被盜物品之時,又因保管不利,使文獻再次有了殘損。是以等《竹書紀年》被送到晉朝宮廷之時,僅剩殘片,中書監荀勗以及中書令和峤領命對收繳上來的《竹書紀年》殘片進行排列,才好不容易保留了一些先秦史料。

文獻《竹書紀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寫曆史:堯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當代學者稱《竹書紀年》是“現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學的系統。”在先秦曆史問題具有極高的科考價值,而《竹書紀年》上面記載的一些“猛料”,甚至能夠打破已有的曆史認知,比如說當初舜帝并未禅位給大禹,而是被迫的。

《竹書紀年》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複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這個丹朱是堯帝的兒子,一開始堯帝本想傳位給兒子丹朱。但随着堯帝年歲漸長,他在部落中的威懾力也大大降低。

文獻《竹書紀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寫曆史:堯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舜帝是以囚禁了堯帝,逼迫堯帝禅位給自己,還将丹朱流放到很遠的地方,使父子不得相見。并且《竹書紀年》還記載了,大禹奪得首領之位,過程也跟舜奪堯位差不多。其實文獻上關于堯舜禹并非禅讓,而是武力叛亂的記載并非《竹書紀年》一本,《韓非子》中就說過:“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文獻《竹書紀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寫曆史:堯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不過《韓非子》畢竟隻是韓非的著作集,在考據地位上跟史書還是差了點。但有了《竹書紀年》中對于堯舜禹禅位的這一段記載,曆史學家們不禁開始思考,或許這才是禅讓制背後的真相。

參考資料:《竹書紀年》、《晉書》、《韓非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