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献《竹书纪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写历史:尧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中国的二十四史中,第一本为《史记》,也是距今年代最为久远的史书之一,全部二十四史中,没有一部专门记载秦汉之前历史的史书文献。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跟当初秦始皇焚书坑儒脱不开关系,所有史书,唯留《秦纪》。

文献《竹书纪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写历史:尧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但有一本史书却是例外,它通过深埋地底,逃过了被抹去的劫难,这本史书就是《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乃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襄王,去世之后的陪葬品。三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百姓生活穷困潦倒,在曹操等军阀的带头挖掘坟冢的情况下,百姓们也开始打起了周遭陵墓的主意。

文献《竹书纪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写历史:尧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面对这种情况,各地官府纷纷出台政策,禁止民众盗掘辖区内古墓,汲郡内被严令禁止盗掘的古墓就是魏襄王的墓葬。不过后来结果大家估计也都猜得到,魏襄王的墓在公元280年左右,还是遭了难。

《晋书·束皙传》记载:“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晋书·武帝纪》跟《晋书·卫恒传》中,虽然同样记载了此事,但被盗时间却不一致,一为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一为泰康元年(公元282年)。

文献《竹书纪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写历史:尧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但不论是哪一年,反正出土日期都是公元280年附近,且《竹书纪年》还引起了晋朝史学家们的重视。当初挖盗魏襄王墓的那伙盗墓者不知文献珍贵,竟将《竹书纪年》拿去当烧火棍用:“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

史书孤本被拿去当照明物品已经够惨了,但在汲郡官府追回被盗物品之时,又因保管不利,使文献再次有了残损。因此等《竹书纪年》被送到晋朝宫廷之时,仅剩残片,中书监荀勗以及中书令和峤领命对收缴上来的《竹书纪年》残片进行排列,才好不容易保留了一些先秦史料。

文献《竹书纪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写历史:尧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当代学者称《竹书纪年》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在先秦历史问题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而《竹书纪年》上面记载的一些“猛料”,甚至能够打破已有的历史认知,比如说当初舜帝并未禅位给大禹,而是被迫的。

《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个丹朱是尧帝的儿子,一开始尧帝本想传位给儿子丹朱。但随着尧帝年岁渐长,他在部落中的威慑力也大大降低。

文献《竹书纪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写历史:尧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舜帝因此囚禁了尧帝,逼迫尧帝禅位给自己,还将丹朱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使父子不得相见。并且《竹书纪年》还记载了,大禹夺得首领之位,过程也跟舜夺尧位差不多。其实文献上关于尧舜禹并非禅让,而是武力叛乱的记载并非《竹书纪年》一本,《韩非子》中就说过:“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文献《竹书纪年》爆出猛料,或可改写历史:尧帝并非禅位于舜帝

不过《韩非子》毕竟只是韩非的著作集,在考据地位上跟史书还是差了点。但有了《竹书纪年》中对于尧舜禹禅位的这一段记载,历史学家们不禁开始思考,或许这才是禅让制背后的真相。

参考资料:《竹书纪年》、《晋书》、《韩非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