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奕訢幫慈禧奪得權力之後,慈禧太後為什麼越來越讨厭奕訢了?

皇帝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随着朝代的發展,君主專制也發生着變化,宰相的權力不斷地被削弱,皇帝的權力不斷地加強,進而,形成了皇權高度集中的局面。

奕訢幫慈禧奪得權力之後,慈禧太後為什麼越來越讨厭奕訢了?

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自古以來,皇位都是皇室子孫争奪的對象,不管是皇子還是公主,不管是王爺還是太後,不管是外戚還是權臣,他們對于皇位,都有着非常強大的欲望,以至于,為了皇位争得是你死我活。但不管是誰,在繼承皇位之後,都需要有一個合适的理由,不然就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亂。

清朝雖然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是,皇子們對于皇位的渴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位,雖然,雍正皇帝最終繼承了皇位,但是,史學家對這一時期的史實,卻有着很多的疑問。正是如此,雍正皇帝才建立了“秘密建儲”的制度。而乾隆皇帝,就是在此制度下,順利繼承了皇位。

然而,世事難料,雖然雍正皇帝建立了“秘密建儲”制度,但是,也抵擋不住皇位的誘惑,總有人想趁機奪去皇位,成為高高在上的君主。

奕訢幫慈禧奪得權力之後,慈禧太後為什麼越來越讨厭奕訢了?

清朝後期,鹹豐皇帝在位的時間不是很長,這也導緻清朝的政局非常動蕩。并且,在鹹豐皇帝在去世之前,明确表示: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唯一的兒子載淳。但都知道,繼承鹹豐皇位的同治皇帝年齡很小,根本沒有能力執掌清朝的政務,而且,鹹豐皇帝在位的時候就沒有什麼能力,更何況自己這個年僅幾歲的兒子呢?

此時,鹹豐皇帝的弟弟,也就是恭親王奕訢,就成了同治皇帝最大的威脅。

這個時候,如果奕訢敢推翻鹹豐皇帝的意願而繼承皇位的話,那就是對正統的挑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管是滿族官員,還是滿洲群眾,都不會同意奕訢的這種做法,肯定會以祖宗的家法,以及八旗軍隊來制裁他。

更重要的是,如果慈禧沒有掌權,那麼,鹹豐皇帝的顧命八大臣掌權就會有所行動。不僅會把奕訢擋在權力之外,還會把他趕出權力的中心。即使八大臣沒有權力,代表皇權的慈禧太後,以皇太後和皇帝之間的母子名義,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掌握清朝大權。

奕訢幫慈禧奪得權力之後,慈禧太後為什麼越來越讨厭奕訢了?

除此之外,奕訢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想當初,非常有能力的奕訢,幾乎成了皇位的繼承人,卻因為沒有自己的勢力,最終與皇位擦肩而過。更何況,在鹹豐繼承皇位之後,不僅沒有重用奕訢,還把他排除在了八大臣之外。

後來,奕訢雖然被慈禧太後利用,發動了政變,但是,這次政變卻是一把“雙刃劍”。

政變成功之後,奕訢被任命為議政王,他重新使用了漢族官僚,興辦洋務,打壓太平天國,一時之間威風凜凜;另一方面,政變推翻了鹹豐皇帝的顧命八大臣,在無形中觸動了滿清貴族的利益。對于奕訢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以,奕訢實際上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

尤其是在奕訢與慈禧太後發生沖突的時候,奕訢更沒有了自己的勢力。

奕訢幫慈禧奪得權力之後,慈禧太後為什麼越來越讨厭奕訢了?

一次,慈禧的一個大臣,想從皇宮的正門出去辦點事。在清朝,正門是皇帝進出的專用通道,而這位大臣就違反了祖先的規定,是以,衛兵不讓他外出。但是,慈禧太後卻非常的喜歡這位大臣,就讓奕訢和刑部處死看門官,結果,被奕訢斷然拒絕了。

對此,慈禧太後非常生氣地說:“你是個什麼東西?還敢頂撞我?”奕訢也氣呼呼地說:“我是恭親王。”慈禧太後聽後,更加惱火,說:“那我就撤銷了你恭親王的職位!”奕訢被激怒了,回應說:“你雖然撤銷了我的職位,但是,改變不了我是先皇兒子的身份!”

由此可見,奕訢在慈禧太後面前還是非常傲慢的。

慈禧太後憑借着小皇帝的皇權,一直在找借口,并利用鹹豐皇帝的另一位弟弟醇親王奕譞來打壓奕訢。最終,不僅除去了奕訢所有的職務,還把奕訢一撸到底。

奕訢幫慈禧奪得權力之後,慈禧太後為什麼越來越讨厭奕訢了?

那麼,慈禧太後和奕訢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

1861年,鹹豐皇帝在熱河行宮病重,就召見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大臣。随即,鹹豐皇帝下谕:“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讓載垣、端華等八位大臣,全心輔佐新皇帝,管理國家的一切事務,這就是著名的“顧命八大臣”。

鹹豐皇帝在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就病逝了,由于,鹹豐皇帝不管在生前還是去世之後,奕訢都沒有被重用,這也使得奕訢感到非常的委屈。以至于,奕訢與慈禧一起發動了政變,進而,掌控了清廷的權力,不僅成為了議政王,還将軍機處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雖然,奕訢與慈禧在這次政變中,成為了盟友,但是,他們之間的關系,并沒有維持多長時間。都知道,慈禧不是一個弱女子,而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女人。在與奕訢的相處中,他們之間産生了許多的沖突,當慈禧意識到自己無法掌控奕訢的時候,就想着要奪去奕訢手中的權力。

奕訢幫慈禧奪得權力之後,慈禧太後為什麼越來越讨厭奕訢了?

在奏折中,奕訢被彈劾,慈禧免去了他的所有的職責,但是,有大臣懇求,讓奕訢保留在内院出入的權力。當奕訢與其它大臣,逼死慈禧最喜歡的太監安德海的時候,慈禧就更加厭惡他了,兩人的關系也由此破裂。直到奕訢去世,這場争鬥才徹底結束。

1898年,沙俄強占旅大事件發生後,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極言時危,“以變法為急務”,立志改革。奕訢“默然”不答。不久,康有為上書請開制度局,定國事,奕訢也表示反對。不久,奕訢病重,至四月初十日,奕訢病逝,終年六十七歲。

俗話說,人這一輩子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縱觀奕訢的一生,他最終還是敗給了自己。

參考資料:

【《苦命天子:鹹豐皇帝奕詝》、《清史稿·後妃列傳》、《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