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臣:國庫的銀兩太多,都已經堆到走廊上了!皇帝說8字流傳至今

中國古代的盛世,大多有着一個特點,那就是糧食極為充裕,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對古代人們來說,溫飽就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而一個能夠稱得上是盛世的王朝,必然是糧食充裕的,像著名的“開元盛世”就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廪俱豐實”,也就是說公家與私人的糧倉都非常豐富。

大臣:國庫的銀兩太多,都已經堆到走廊上了!皇帝說8字流傳至今

在“開元盛世”之前的“貞觀之治”也是如此,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這裡有着一個細節,唐太宗李世民在開始貞觀之治的時候,天下間已經遭受了多年的戰難,其實糧食已經是處于多年欠收的情況,為何貞觀年間依然有着如此充裕的糧食呢?答案也非常簡單,那就是隋朝所遺留下來的。

大臣:國庫的銀兩太多,都已經堆到走廊上了!皇帝說8字流傳至今

根據史書記載,“隋倉庫盈溢……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也就是說隋朝的倉庫堆積成山,堆積起來的糧食都已經溢出了倉庫,等到隋朝末年的時候,哪怕是用來供應全天下的百姓,也可以支撐五六十年,可見隋朝的糧食積累有多豐厚,也可見隋朝有多麼重視物資的積累。

大臣:國庫的銀兩太多,都已經堆到走廊上了!皇帝說8字流傳至今

糧食能夠積累到這個程度,固然與隋朝重視囤積有關,同時也與隋文帝楊堅的雄才大略有關。在楊堅建立大一統的隋朝之前,中國已經陷入了兩晉十六國與南北朝的長時間分裂,由于楊堅的雄才大略,他在公元589年成功地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全國的分裂局面。

大臣:國庫的銀兩太多,都已經堆到走廊上了!皇帝說8字流傳至今

楊堅不僅在軍事上雄才大略,在國計民生上也是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這一繁榮盛世,呈現出了國強民富欣欣向榮的局面。不僅國力極為強大,讓北邊強大的遊牧民族突厥也不敢進犯邊疆,而是俯首稱臣,尊稱楊堅為“天聖可汗”,突厥的啟民可汗更是發自内心地說:“染幹如枯木更葉,枯骨更肉,千世萬世,常為隋典羊馬也。”

大臣:國庫的銀兩太多,都已經堆到走廊上了!皇帝說8字流傳至今

也就是說不管到什麼時候,哪怕是千秋萬世以後,突厥依然願意作隋朝的牛馬,可見當時楊堅治下的隋朝有多麼強大,那麼如此強大的隋朝又有多麼富有呢?我們已經知道它的糧食非常豐富,但其實隋朝豐富的不僅僅是糧食,還有着儲備量非常高的銀錢,有一個典型的事例足以說明。

大臣:國庫的銀兩太多,都已經堆到走廊上了!皇帝說8字流傳至今

那是在開皇十二年(592年)的時候,當時管理财政賦稅與人口的戶部尚書,因為工作上遇到了難題而向楊堅上書:“府藏皆滿,無所容,積于廊庑。”也就是說國庫裡的銀兩實在太多,已經沒有地方裝得下,隻能夠堆到走廊上去了,這樣子長期下去也不太好,是以請求皇帝給個解決辦法。

大臣:國庫的銀兩太多,都已經堆到走廊上了!皇帝說8字流傳至今

楊堅聽完以後也很納悶,自己時不時地就減免賦稅,而且還經常給人賞賜,怎麼還會有這麼多的錢呢?原來是因為當時穩定和平的社會環境,以及寬松的官府條件,讓人口大規模增長,同時商業農業也迅速增長,導緻了國家經濟總量的迅速上升,是以雖然楊堅有減免賦稅,但是國家财富還是大量增加。

大臣:國庫的銀兩太多,都已經堆到走廊上了!皇帝說8字流傳至今

不過楊堅并不覺得将這些财富積累在國庫中是件好事,他說了8個字,一直流傳到今天,那就是“甯積于人,無藏府庫”,也就是說甯可将财富分給衆多百姓,也不要積累在府庫之中,這也就是中國古代早期的“藏富于民”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