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清鐵帽子王怡親王家族是何時沒落的?

大清鐵帽子王怡親王家族是何時沒落的?

呂海峰

話說,大清朝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就有怡親王。想當初,第一位怡親王正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胤祥。因為,在四皇子胤禛繼位後,他獲得重用并被封為和碩怡親王,故而怡親王家族一度非常輝煌。然而,如此輝煌的家族是如何沒落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當時的愛新覺羅·胤祥因為與雍親王胤禛關系最為親密,故而,雍正帝待他也非同尋常。在成為了和碩怡親王,并擔任了議政大臣後,他更是全力輔助雍正皇帝治理國家。而當雍正七年,蒙古準噶爾部再次竄擾邊陲後,胤祥又兼職為西北兩路軍機大臣,對抗蒙古準噶爾部,是以,其一生當中可以說是功勳卓著。

大清鐵帽子王怡親王家族是何時沒落的?

也正因如此,他這個鐵帽子王才得到了世襲罔替的許可,成為了當時清朝有史以來的第九位鐵帽子王。為此,當怡親王家族處于最為輝煌的時刻,有人僅僅拿“怡親王”這個名号就可以吓殺衆人。當然,話說至此,相信肯定會有看官發問,“你這就是廢話,作為一代親王,自然是十分厲害了,難道别的親王名号就吓不死人嗎?”

你還别說,在大清朝時期,别的親王就是沒有人家怡親王混的好。因為,清朝的統治者認為大明朝之是以導緻貴族特權泛濫,就是因為朱氏的子孫封王太多。為此,他們出于吸取教訓的需要,清朝封王的制度非常精簡,總共下來幾百年也就隻有12位可以世襲的王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清鐵帽子王。

至于其他親王,可就悲催了。假如你是親王,那麼你的兒子就是郡王。等到了你孫子這一輩就成為了貝勒,而曾孫自然就是貝子了。是以,其他親王真的不能和怡親王家族相提并論。甚至,可以說差得也太遠了。是以,如果不是特别功勳卓著的人,是絕對不可能被封為鐵帽子王的,盡管你也是皇帝的親兒子。

那麼,胤祥究竟為雍正皇帝立下了什麼樣的功勞呢?至少有三點其他人無法超越。1.在九子奪嫡中,堅定的站在了雍正這一邊;2.擅長理财,雍正皇帝推行的重要國策“攤丁入畝”,就是胤祥負責執行的;3.為國家舉薦了很多人才,包括雍正皇帝極為信任的漢官李衛。

當然,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當曆史的齒輪轉動到了鹹豐十一年,鹹豐皇帝駕崩以後,怡親王的大位傳給了末代怡親王載垣的手裡,而載垣又由于在和慈禧太後争奪權利的過程中落敗,先是被慈禧太後黜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後又被賜白绫自盡。自此,怡親王家族才走向了沒落,總共傳了八代九位。

總之,大清鐵帽子王怡親王家族是何時沒落的?那就是辛酉政變後。(呂海峰)

大清鐵帽子王怡親王家族是何時沒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