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算是如今孩子們的啟蒙故事之一。其實小時候我總是會把砸缸的司馬光,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個司馬昭搞混,還很奇怪這個司馬是怎麼回事,小時候有勇有謀敢砸缸救人,長大了反而學壞了。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後來才明白,這二人壓根就不是一個時代,司馬昭那是三國魏晉時期的人,晉朝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他爸;而司馬光則是北宋時期的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祖上是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司馬孚乃是司馬昭之父,曹魏權臣司馬懿的弟弟。照這麼看來,司馬光跟司馬昭還是有點關系的。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不管司馬光到底跟西晉王族有沒有關系,但他的确從小就非常聰慧,十分喜愛閱讀《左氏春秋》,據說7歲時就能将《左氏春秋》背誦出來,還能了解其中的含義。《左氏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這也成為了司馬光編撰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的引導。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宋神宗對于《資治通鑒》的評價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舊唐書》中也記載了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見讀史書是有助于開民智知禮守節的,這也是為何在司馬光年僅7歲的時候,就能夠在小夥伴掉入院中水缸的時候,機智且有勇氣上前将水缸砸開,救出落水兒童。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但如今有一種說法開始傳出,那就是司馬光砸缸之事是假的。之是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古代制作工藝品的技藝較為低下,在古裝劇中經常出現的大水缸,實際上在宋朝的時候并未出現。人們于是認為,既然沒有出現水缸,那麼砸缸之事肯定就無法存在。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但這裡有一個語言漏洞,那就是宋朝時并未出現足以淹人的大水缸,卻不代表沒有水缸。實際上用缸作為器具來裝水或者裝糧食,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流行了。《史記·貨殖列傳》記載:“醯(xi,一聲)醬千缸。”醯是醋的意思,也可引申為用醋腌制儲存蔬菜、水果等食物。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隻不過就像上述所說的那樣,因為制作水準低下,至少就目前出土文物來看,至今沒有發現宋朝以及宋以前有出土過超過1米高的大水缸。那麼這說來說去,還不是說明了司馬光根本沒有砸缸嗎?這樣說也沒錯,因為如果是砸缸的話,那他的确沒有砸,因為他砸的是另外一種器具,叫做甕,就是“請君入甕”的那個甕。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關于《宋史》中司馬光砸缸的原文記載是這樣的:“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明确說明這砸的是甕,而非缸。雖同為裝水的器皿,但缸是敞口,口大底小,而甕是細口,口小底小肚子大,宋朝時燒制不了大缸,卻已經可以燒制大甕。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至于為何砸甕的故事會變成砸缸,主要還是因為甕已經逐漸退出現代人視線,但缸依舊還在被人們所使用,小孩子不一定知道甕是何物,對缸卻能有印象。為了友善講解故事,這砸甕自然就演變成了砸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