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為何要參與八爺黨的“逼宮”行動?

《雍正王朝》中的隆科多,在康熙皇帝臨終之前委以了重任,不僅将其提拔成為了上書房大臣,跻身内閣,更是将宣讀遺诏的重要職責傳遞于他,而這其中除了康熙與隆科多之間親情的牽絆,留給張廷玉的那兩道聖旨,更是成為了制衡隆科多的工具。

在驚心動魄的“奪嫡之夜”,隆科多的表現也沒有讓康熙皇帝失望,盡管面對“八爺黨”衆位皇子們的不斷拉攏,盡管自己又是手握京城衛戍的關鍵力量,但是隆科多依然恪盡職守的完成了康熙的囑托,扶保雍正,進而成為了雍正能夠順利登上皇位的重要功臣。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朝初年,雍正皇帝對于隆科多還是給予了足夠的信任與器重,不僅遵照康熙的旨意将其委以重任,在成立軍機處的時候,也将其安排在内。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為何要參與八爺黨的“逼宮”行動?

然而,就是受到如此器重,并且位高權重的隆科多,竟然在“八爺黨逼宮”事件中,成為了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重要幫兇,利用自己的職權接管了皇宮内外的防禦,讓雍正失去了最後一道防衛屏障,更是将雍正拖入了不利的境地。

隻是最終,十三阿哥胤祥拖着病體,重新奪回了豐台大營的兵權,這才幫助雍正解決了這場政治危機,而伴随着八爺黨的倒台,隆科多也迎來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終結。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為何要參與八爺黨的“逼宮”行動?

事實上,隆科多對于雍正的“背叛”,看似偶然,實則是一種必然。

前文中也說道了,隆科多作為扶保雍正順利登基的大功臣,受到了雍正皇帝的器重,但是隆科多在雍正朝的表現卻是不盡如人意的。

首先,就是薦人不當,而他向雍正推薦的人正是諾敏。

雍正登基之後,想要盡快解決國庫虧空的問題以解決目前朝廷的燃眉之急,畢竟,這對于雍正來說是一樁“舊恥”,早在康熙朝時期,這就是雍正想要完成但是未能完成的事情,自己也在此事上跌了跟頭,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處罰,于是對于此雍正是高度的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隆科多向雍正舉薦的諾敏出任山西巡撫,并将山西作為清理戶部欠款的試點。

然而這個諾敏雖然是個清官不貪财,但是貪的卻是名。諾敏用向山西的富商借錢的方式,僅用半年時間就填補了此前幾十年的虧空,令朝野上下頗為震驚,雍正皇帝更是欣喜至極,于是将“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送給了諾敏。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為何要參與八爺黨的“逼宮”行動?

隻不過,伴随着田文鏡在李衛和邬思道的幫助下,與圖裡琛聯手揭開了“山西藩庫弊案”的内幕,諾敏也是以倒台。

而作為諾敏的舉薦人,隆科多沒有做到知人善任,必然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再加上朝中官員借着“維護隆中堂的顔面”為由,力保諾敏,這就更增加了雍正對于隆科多的方案和厭惡。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為何要參與八爺黨的“逼宮”行動?

其次,隆科多治家不嚴。

此時的隆科多可以說是被自己的大兒子隆大公子結結實實的給“坑”了一把。

隆大公子仗着自己父親隆科多的威名,喝花酒、逛青樓,花錢大手大腳,甚至還與考生劉墨林為了争奪青樓女子而争風吃醋,弄得滿城風雨,成為笑柄。更有甚者,與十三阿哥胤祥的手下發生了直接的沖突。

而最讓雍正氣憤的是,朝中的大臣為了讨好隆科多,竟然想要以此取消劉墨林的功名,這就就更加讓雍正對于隆科多不滿。

再次,就是隆科多的辦事能力上,相較于其他内閣大臣,确實有些差距。

前文中說的選才薦才的能力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同時在朝堂的會議和探讨中,隆科多既沒有像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那樣的真知灼見,也沒有如同張廷玉、馬齊這樣老臣的沉穩與全面,往往是處于随聲附和的局面,可以說在政見上的表現确實是乏善可陳。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為何要參與八爺黨的“逼宮”行動?

而在隆科多表現平淡,愈發對不起上書房大臣的頭銜的同時,他的地位也開始變得尴尬起來,原因就在于一批新進官員的崛起。

雍正為了推行新政,除了重用康熙朝時期遺留的官員外,還培養了一大批對自己忠心耿耿,唯命是從,且絕對服從支援他推行新政的官員。這其中包括了雍正在潛邸時的舊人,包括了李衛、田文鏡等,也包括了在雍正朝通過科舉新進的官員,包括王文昭、尹繼善、劉墨林等人。雍正在科舉場上為王文昭掌燈,力排衆議破格錄取劉墨林,尹繼善考中探花沒有幾年就做到了一省的藩台,田文鏡、李衛更是成為了一介封疆大吏,這都展現了雍正對于他們的器重。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為何要參與八爺黨的“逼宮”行動?

也正是由于雍正對于這些官員的重用,不僅威脅到的是隆科多的地位,同時也讓隆科多産生了深深的危機之感,而隆科多參與“八爺黨逼宮”也是為了能夠儲存自己的權勢地位。

是以,面對雍正對于自己愈發的不滿,同時又在培養器重其他官員的情況下,隆科多如此铤而走險的行為,也就成為了必然。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為何要參與八爺黨的“逼宮”行動?

而讓隆科多如此行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佟國維的離世。

在此之前,隆科多的每一次重要的決策或者行動開始前,佟國維都要為隆科多進行謀劃和預演。

當隆科多想要參與到“九子奪嫡”之中的時候,是佟國維喝止了隆科多的想法,并将他按在了理藩院,遠離了這場政治風波。

當隆科多有機會獲得更好的官位的時候,又是佟國維用“苦肉計”的方式,讓隆科多告發自己,使得其能夠更加名正言順的做到九門提督的位置。

也正是當隆科多在康熙彌留之際選擇站隊的迷茫時刻,又是佟國維告誡隆科多站在康熙一邊,擁護康熙標明的新君,這才讓隆科多有了雍正朝時期顯赫的權勢地位。

然而,失去了佟國維支援和指點的隆科多,也就如同沒有風帆的小船,既沒有的前進的動力,也沒有了對方向的把控,于是最終才犯下了如此的大錯,遺憾終身,也辜負了佟國維的期望和重托。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為何要參與八爺黨的“逼宮”行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