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日本陸軍大佐的地位與待遇如何?一隻腳已經踏進将軍行列

時下的抗日神劇裡,對侵華日軍的刻畫确實是“大佐多如狗,少佐滿地走”,極大歪曲了二戰日本陸軍的軍制和軍銜體系,是非常不嚴肅的。當時的一名陸軍大佐月薪高達350到370日元(舊币),而一個普通二等兵的津貼每個月隻有6元,兩者相差幾乎60倍,換句話說,養活一個日軍大佐的費用,可以供給整整一個步兵小隊還富裕。

二戰日本陸軍大佐的地位與待遇如何?一隻腳已經踏進将軍行列

和平飯店的日軍大佐日下步

抗日戰争時期的民國軍隊中,将官的設定有五級:特級上将、一級上将、二級上将、中将和少将,并不設西式的“準将”和如今的“大校”銜,去除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獨享的特級上将銜,好歹還有四級将官。而日本陸軍卻隻有少将、中将和大将三級将官(大元帥類特級上将,元帥隻是榮譽稱号),是以日軍的将官相對比較“值錢”。

正因為如此,也就造成了大佐軍銜事實上級别較高,等于一隻腳已經踏入将軍的門檻(約等于準将或者大校),無非需要把停年混夠即可,是以日軍的大佐軍銜“含金量”普遍要高于民國軍隊的“上校”。從專業的軍制上說,陸軍大佐屬于“一等奏任官”,服役的年齡上限為55歲,晉級“停年”為兩年。

二戰日本陸軍大佐的地位與待遇如何?一隻腳已經踏進将軍行列

陸軍大佐的适配職務為步兵聯隊長、旅團和師長參謀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軍以上司令部的進階參謀、情報主任參謀、作戰主任參謀等等,以及一些特務機關、憲兵隊的重要職務,在二戰時期屬于進階軍官,幹掉一個頗為不易。舉個例子,1944年侵華日軍回光返照的大規模進攻戰役“一号作戰”,此役動用的總兵力超過50萬人,是日俄戰争以後日本陸軍最大的一次作戰行動,中國戰史謂之“豫湘桂戰役”。

而策動和具體負責這個作戰方案實施的,居然是服部卓四郎和島貫武治兩名大佐軍官。服部卓四郎,時任日軍參謀本部作戰部作戰課長,大佐軍銜;島貫武治,曆任第11軍進階參謀、華北方面軍和關東軍進階作戰參謀、“中國派遣軍”作戰主任參謀,大佐軍銜。這兩個貨在東京一碰頭,認定必須打通縱貫中國大陸的交通線,否則失去海上運輸能力的太平洋戰場日軍就得玩完。

二戰日本陸軍大佐的地位與待遇如何?一隻腳已經踏進将軍行列

劇照

于是兩名大佐帶着作戰班長等一群中佐、少佐拟定完戰役計劃後上呈,作戰部長(少将)簽字、參謀次長(中将)和總長(大将)簽字,再由服部卓四郎正式通知侵華日軍實施,這就是日本軍隊二戰時期的作戰決策體系。很兒戲是嗎?這其實就是大佐級參謀軍官的巨大能量,“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大将隻有照辦的份。

還是這個島貫武治大佐,戰役打響前二度出任第11軍進階參謀,在桂柳會戰中公然抗拒畑俊六和岡村甯次(第六方面軍司令)的指令,支援橫山勇擅自行動。同樣,在早年的“九一八事變”中,主謀也是闆垣、石原等幾個佐級軍官,關東軍進階參謀闆垣征四郎大佐,甚至以關東軍司令官的名義釋出指令,事後也得到了本莊繁中将的追認,“七七事變”呢?決定動手的也是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大佐。

二戰日本陸軍大佐的地位與待遇如何?一隻腳已經踏進将軍行列

當時日本陸軍的所有軍官都畢業于“陸軍士官學校”,這成為了二戰特例,因為日本就那麼一所标準的陸軍軍官養成學校,不過在這裡畢業的軍官一般晉升到中佐就算到頭了,再朝上升非常之難。怎麼才能順利晉到大佐進而邁入将軍行列呢?必須再考進“陸軍大學”深造,隻要一名尉官走進陸大校門,十年之内基本可以晉升大佐。

陸大生多以少尉或者中尉入學,三年期滿後一般以大尉軍銜畢業,其特權就是最低停年到了後肯定更新,而沒有陸大學曆的軍官起碼要熬滿十五年左右才有機會晉升大佐。同時再升将官更是一個大坎,就算成績和業績相同,陸大生也是優先升将官(隻要不犯錯誤不提前退役),而普通軍官升将官非常困難,是故陸大的入學競争十分激烈,存在的64年間隻有3485名畢業生。

二戰日本陸軍大佐的地位與待遇如何?一隻腳已經踏進将軍行列

雙槍李向陽劇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