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都認為,賈母是《紅樓夢》中最成功的女人。

人生之中該享的福氣,賈母都享受到了;該經曆的事情,賈母也都經曆過了。丈夫在世時,賈母與他夫妻恩愛;丈夫和女兒先後過世後,賈母也能很快調整心态,從不幸中擺脫出來,将注意力轉移到了孫輩們身上。
賈母懂音律,愛說愛笑,性格爽朗,還有着不俗的審美。作為賈府當年的當家人,步入老年後,賈母依然在賈府中有着絕對的權威,賈府中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老太太一出手,立刻就化解于無形。
賈母的人生,似乎确實很成功,但是,這位享了一輩子福的老太太,在晚年的時候,卻遭遇到了最不幸的事情——賈府覆滅。沒有什麼比看着自己的子孫,慘遭滅頂之災更痛苦的事情了。而賈府的子孫,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其實賈母也脫不了關系,她人生中最大的失敗,也就是展現在這一點——對兒孫教育的失敗。
而《紅樓夢》中最成功的女人,最擅長的事情,則是對子孫的教育,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她在賈府衰敗之後,成了另一位賈母,活成了人人都羨慕的模樣。
這個女人,就是賈府的奴仆賴嬷嬷。
從出身上來說,賴嬷嬷沒有辦法和賈母相提并論。賈母出身于尊貴的史家,是當仁不讓的千金小姐,嫁到了一門雙公的賈家,成了一呼百應的當家奶奶。賈母人生的成功,與她的出身有着密切的關系。
但賴嬷嬷不一樣,她從一開始,就是賈府的奴才,靠着低眉順眼,小心謹慎地服侍主子讨生活。她的子孫,也都理所應當地成了賈府的奴才,繼續賈母的子孫們。
可是,當賈府的子孫們越來越不争氣的時候,賴家的子孫卻越來越出色。雖然他們是賈府的下人,但卻有着很敏感的嗅覺,很出衆的理家才能。
探春到賴家吃了一頓飯,回到大觀園就感慨不已:“我因和他們家女兒說閑話,誰知那麼個園子,除她們戴的花,吃的筍菜魚蝦之外,一年還有人包了去,年終足有二百兩銀子剩餘,從那日起,我才知道,一個破荷葉,一個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
僅憑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賴家的作風——勤儉持家。在賈府的奴仆中,賴家是地位最高的,也是最有錢的,但他們并沒有像主子們一樣,隻知道吃喝享受,而是精打細算,讓自己的家業越來越興盛。與之相反,賈府靠着祖宗留下來的家産,肆意揮霍,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在最關鍵的時刻,賴家又做了一件更有前瞻性的事——求了賈府的主子,把自家的孫子賴尚榮放出來,讓他有了讀書的機會。當賴尚榮不負衆望,成了州官的時候,王熙鳳曾經和賴嬷嬷說了這樣一番話——
……前兒給老太太、太太磕頭來,在老太太那院子裡,見他穿着新官的官服,倒越發的威風了,比先時也胖了。他這一得了官,正該你樂呢,反倒愁起這些來?他不好,還有他父親呢,你隻受用你的就完了,閑了,坐個轎子,進來和老太太鬥一日牌,說一天話,誰好意思委屈了你?家去一般也是樓房廈所,誰不敬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了。
雖然孫子做了州官,但賴嬷嬷并沒有驕傲自滿,在主子們面前,依然是卑微謹慎的樣子,回到家裡對孫子的教育,也一點都沒放松。有了賴嬷嬷的這種教育方式,賴家的子孫們也能一代更比一代強。
賈母是賈府的老封君,到了賈府衰敗的時候,賈母也終将失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但賴嬷嬷的孫子已經做了州官,在賈府衰敗之後,她必然能有一個與賈府中其他人都不一樣的結局——成了一位像賈母一樣高貴的老封君。
曾經的賈母,事事稱心如意,卻因為對子孫的教育太失敗,隻能眼睜睜地看着子孫們敗光了賈家;賴嬷嬷隻是奴仆出身,卻因為對子孫的教育很完美,到了晚年,竟然成了人人羨慕的“老封君”。
這才是《紅樓夢》中最令人唏噓的對比。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賴嬷嬷比賈母的人生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