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耗時20個月,揭秘中國首款新冠治療藥誕生過程

12月9日,騰盛博藥的一則公告引爆輿論。

公告顯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準許騰盛博藥旗下控股公司騰盛華創的單克隆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的聯合療法上市申請,用于治療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高風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歲,體重≥40kg)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

這意味着,我國首個獲批的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來了!

據了解,該藥物産生的中和抗體可以像疫苗一樣對身體産生有效保護,但是更側重于治療功能,對于已經出現症狀的新冠患者而言,“越早使用,治療效果越好”。國際三期臨床最終資料顯示,這個聯合療法可以将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80%,且安全性良好。

12月10日,騰盛博藥首席财務官李安康博士接受了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的專訪,他不僅介紹了聯合療法的用法用量,詳細解釋了适宜人群,更獨家揭秘了研發過程。

曆時20個月,騰盛博藥和他的合作夥伴們一起創造了中國速度,這期間,都翻越了幾座山,跨過了哪些坎兒?

耗時20個月,揭秘中國首款新冠治療藥誕生過程

騰盛博藥首席财務官李安康博士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單克隆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的聯合療法的用法、用量、治療周期是怎樣的?這兩種藥的聯合治療産生抗體,與疫苗的最大差別在哪裡?

李安康:這對中和抗體是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在治療過程中,主要是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兩個藥品各用1g先後注射,全程不足一小時,隻需要一次就可以完成治療。

我們預計,注射以後,可以對人體提供6-9個月以上的有效保護。

從效率和成本的角度考慮,我們的聯合療法獲批的适應症是治療。從科學的角度講,中和抗體肯定是有預防的作用,和疫苗可以說互補關系,人們注射疫苗之後,我們再有針對性地,對重點人群進行保護。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這個聯合療法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上,對于輕症患者、中重症患者的治療會有什麼效果?

李安康:抗體的作用機制是能夠結合病毒,一方面可以阻止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另一方面可以把病毒給清除掉。

在使用上,肯定是越早越好,因為病毒剛入侵人體的時候,進入人體的數量是比較少的,這時使用我們的聯合療法産生中和抗體,可以使患者更快痊愈。

至于重症患者,這個時候他們已經不僅僅是在和病毒戰鬥,因為人體被病毒入侵之後,會有免疫反應,這個時候隻用針對新冠的中和抗體去治療,效果做不到百分之百。

是以我們獲批的是,用于治療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包包覆院或死亡)高風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 歲,體重 ≥40kg)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與其他藥企的同類産品相比,騰盛博藥這個聯合療法的主要優勢是什麼?

李安康:我們這對中和抗體是中國首個獲批的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可以說是填補了我國在這一塊兒的空缺,做出了零的突破。

與國外幾款新冠治療藥相比,我們這次獲批是基于國際多中心的三期臨床資料,通過這個資料,可以看到是能夠對死亡和住院降低80%的風險。

我們在三期臨床上有幾個比較顯著的優勢,首先,患者出現症狀之後,10天以内的病人都可以來參加臨床實驗。這個藥越早使用,效果會越好,别家是要求3天、5天或者7天之内,我們是要求10天之内,依然取得了非常好的資料。

其次,我們的臨床實驗更貼近于真實。因為很多病人從出現症狀到檢查、确診,開始治療時已經是7天之後,是以别家的中和抗體在真實的世界是很難實作的,患者很難及時使用。

第三,臨床是在今年1月到7月進行的,而且超過一半都是在6月、7月完成的。這段時間正好是全球各個變異株在大暴發大流行的時期,是以臨床資料也能展現出對變異株是否能夠保持有效。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從開始研發到獲批,耗時多久?研發過程中,一共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李安康:從新冠疫情剛剛出現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和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開始進行研發,整個過程大約用了20個月,這個速度在制藥上面是非常少見的,因為一般一個藥差不多需要10年的研發時間。這次從研發到獲批可以用時這麼短,離不開我們每個合作夥伴的幫助和支援。

在資金方面,我們公司自己的投入超過10億元。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研發過程中,騰盛博藥、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分别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李安康:這個抗體是從中國新冠患者,在康複期的患者中分離出來的,這個分離工作是由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完成的。然後清華去克隆出來,然後把它的序列找到,當時分離出來的抗體有200多個,騰盛博藥從這裡面去找到最适合最有效力的抗體去進行開發。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這兩種藥物的定價是多少?公司對它們在國内的銷售預期是怎樣的?公司是否測算過,該藥物會對騰盛博藥的業績産生多大影響?

李安康:我們的定價還在商讨中,目前還沒有準确的數字可以和大家分享。

新冠疫情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如疫情會持續多久、未來的防控政策是怎樣的,這些都會對新冠治療藥物的市場産生影響。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冠可能會是一個長期的疾病,那我們的藥物上市之後,應該能夠對公司的業績産生正面影響。

其實對于投資biotech(生物科技)的投資人而言,他們看重的并非這家公司短期内能否産生利潤或者能否有更多的收入。我們自己也不會過多關注一個産品短期能夠給公司帶來多少盈利。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藥物獲批後,大衆也很關心産能問題,這方面,公司是怎麼規劃的?

李安康:在生産這方面,是由我們的合作夥伴藥明生物負責,藥明生物的産能在全球排名前列,我們并不擔心産能供應和産量問題。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騰盛博藥在港股上市的初衷是什麼?

李安康:上市最大的作用是可以給公司提供一個融資管道,用以支援我們後續的發展。

之是以選擇港股,是因為我們有很多擁有全球國際權益的項目,很多國際投資人都很關注,同時也為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國際合作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間。

最近,我們也是剛剛進入了港股通,這樣以後不僅可以對接國際的資本,也可以和國内的投資方有進一步的互動,拓展了融資管道。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騰盛博藥在中美兩地營運,2021年7月在港股上市,在重大感染性疾病領域有多項研究。據你們觀察,中國感染性疾病創新藥研發的現狀是怎樣的,與美國相比有哪些差别?

李安康:從抗感染類疾病的藥物研發來看,其實整個國際的投入都是不足的。為什麼會投入不足?因為很多傳染病是突然暴發的,很難去預測它何時暴發。很多傳染病消失得也快,可能等你的藥研發出來,已經沒有市場了。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就需要有一批公司,能夠在這個領域生根。騰盛博藥成立之初就是要立足于公共衛生這個定位,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使命是以突破性創新和洞察應對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我們已建立一條由10多個針對傳染病及CNS疾病的創新候選産品組成的管線。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閻俠 李雲琦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