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下完館子,隻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店小二如何知道飯錢夠了?

古人下完館子,隻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店小二如何知道飯錢夠了?

相信很多武俠劇迷一定知道這樣一個細節:電視劇裡的古代武俠或官吏在飯店吃飯,酒足飯飽的時候,往往會在桌上留下一點碎銀,然後大方地說,“别找了。”接過碎銀的店小二也是個唯唯諾諾的,頭都快挨在地上,對客人說“謝謝大爺”。

古人下完館子,隻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店小二如何知道飯錢夠了?

然而,這些店小二在拿到錢後從來沒有直視過!他們也不點點銀子,到底夠沒夠酒錢,就直接舔?

其實,店小二也沒必要看銀子到底夠不夠,因為隻要是一塊銀子,就足夠了。所有這些東西都必須從古代的貨币體系開始。

衆所周知,在所有貨币中,最硬的是就是稀有金屬黃金、銀和銅,其中銅産量最高且價值最低。是以,在電視劇中,銅作為貨币通常以銅闆的形式出現。

古人下完館子,隻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店小二如何知道飯錢夠了?

其次是銀,這應該是古人印象中最常用的貨币。事實上,一開始白銀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多。早期,銀是一種稀有的東西,市場上沒有多少流通量。直到明清時期國庫開放,白銀開采技術成熟,白銀才逐漸普及。

市場上流通的白銀也分等級。最好的品質是紋銀,這是政府發行的标準銀。他們出廠時,都是做成元寶的形狀,上面刻有官方标志和條紋銀的顔色和重量。而品質最差的叫做底銀,它和很多銅混合在一起,光澤不如紋銀,價值也差得多。

皇室和貴族之間流通的黃金,老百姓根本看不到,也負擔不起貨币流通的功能。

那麼貨币是如何兌換的呢?一般來說,一兩銀可以換2000塊銅闆,而一錠紋銀最多50兩。換算下來是一萬塊銅闆,相當于當時面額最大的貨币。當然,如果是底銀的話,一錠的重量會小于50兩,相換算下來的銅闆也很少。

古人下完館子,隻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店小二如何知道飯錢夠了?

民間流通的銀子,一般是碎銀子,比銀錠更靈活。碎銀與銀錠之間也就是一把火和一個模具。

那麼,為什麼古代下館子的初店小二拿到碎銀怎麼就這麼開心呢?原來,碎銀至少有一兩,也就是說,多于2000塊銅闆,而古代餐館的平均價格是幾十塊銅闆。哪怕是一家高檔餐廳,一頓也就是上百張銅闆的飯。

是以,那些在電視劇中給碎銀的英雄隻能給更多,而不是更少。店小二看到碎銀根本就不會去算夠不夠錢,隻會點頭哈腰,對你恭恭敬敬的。

老百姓手上也不會有多少碎銀,都是銅闆。隻有當遇到婚宴這樣的大事碎銀才能使用,銅闆日常開支完全足夠。

至于真金白銀的使用場合,商家還是會算錢。他們有專門的稱銀秤。是以不是小二不算錢,而是顧客給的錢比餐費多得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