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士“後”浪立潮頭|吉利汽車姚再起:行進在打破邊界的路上

文 | 記者 蔡楊洋

作為吉利汽車進階技術專家,近12年時間裡,姚再起參與了幾乎所有吉利全新車型的開發,攻克下許多被國外壟斷的技術難題,經曆過無數激動人心的瞬間。但對他而言,2010年8月2日始終是最為刻骨銘心的日子。

這一天,吉利正式收購沃爾沃,引起全球關注,而這位從德國學成歸來、懷揣報國熱情的青年才俊,正式加入了吉利汽車。

“為中國民族汽車工業貢獻力量”,這一句面試官送給他的話,成為往後支撐他不斷挑戰技術難題的一種精神力量。多年來,他在突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卡脖子”工程等關鍵共性技術方面持續攻關,成為汽車輕量化行業領軍人物。

博士“後”浪立潮頭|吉利汽車姚再起:行進在打破邊界的路上

1

創新思維

解好汽車減重這道“綜合題”

汽車輕量化,就是給汽車減重。在不降低汽車性能的基礎上給汽車減重,是節能減排的重要路徑,還能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是以,輕量化技術無論對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是一項基礎的共性技術。

材料學專業畢業的姚再起,在吉利就是從汽車金屬材料輕量化開始做起的。

事實上,汽車輕量化是一道“綜合題”,不僅僅是新材料技術,涉及到新工藝、新結構等領域,同時,要考慮到綜合性能、成本等問題到協調平衡。

就拿上市不久的極氪001來說,初期,姚再起和團隊就遇到了難題——按傳統設計經驗優化結構時,鋁合金結構門檻比鋼質的還要重,而汽車性能也不滿足要求,很難在實作減重的同時提升性能。

打破邊界,創新思維。最終,團隊将沖突轉換成一個學科優化問題,整車采用減重綜合技術,讓車輛減重超40公斤的同時提高了性能。是以,極氪001的還獲得了2021汽車輕量化設計的獎項。

“輕量化涉及多個學科,在我的日常工作中,随時要遇到沖突的出現,随時要處理屬性平衡問題。”他說,“很多問題都看似沖突無解的,而打破邊界來看待,問題反而會迎刃而解。”

其實,圍繞整車輕量化技術,姚再起自己也在持續拓展知識邊界。他的業務領域逐漸從新材料新工藝拓展到結構開發、虛拟仿真、多學科優化等,實作了從材料工程師到整車進階技術專家的轉型。

據悉,他上司了吉利10餘款整車輕量化設計,車型平均減重達8%。

“企業的需求就是我專業發展的方向。”姚再起說,研發不僅要關注應用,還要有前瞻性。目前,結合産業需求和國家項目支援,他正在參與工信部基礎軟體項目“工業網際網路APP內建開發平台軟體”。運用人工智能、大資料等技術推進汽車數字化研發轉型,滿足消費者對于汽車的個性化需求。

2

潛心鑽研

多項技術攻關打破國外壟斷

姚再起是中德聯合培養博士。當年,大多數像他這樣的海歸人員會選擇去高校搞科研,而姚再起選擇了去企業,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當時,吉利研究院剛搬到杭州臨江,研發條件還很差,整個研發系統僅有1000多人。

“那會兒我已經拿到了高校的offer,但了解國産汽車行業發展前景以及吉利情況後,我還是堅定自己的選擇。”姚再起說,相比于高校,企業研發能讓技術走在需求的前沿,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2013年,姚再起進入吉利控股集團國家級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作為技術骨幹,姚再起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突破節能廂式加熱爐、高淬透性材料等技術,合作建立了國内首條自主産權熱沖壓線,實作了低成本供貨。

之前,零部件模具設計技術都被國外壟斷,國内企業沒有議價權。“一條生産線,原先要7000多萬,現在隻要1000萬左右。”姚再起說,低成本的另一個效應,是帶動了國内零部件的大量應用,助推了行業發展。

鋼鋁混合連接配接關鍵技術、車身輕量化優化技術、SFE全參數化子產品化車身資料庫、熱沖壓超高強度鋼自主技術、車身結構膠應用開發……結合國家科研項目和企業車型研發需求,他多次主持或參與重大工程技術攻關,并建成行業領先得全流程多學科優化研發體系,形成了汽車“材料-工藝-結構-性能”一體化、數字化研發的方向。

研發工作中,他發現國内汽車行業在材料、工藝甚以及工業軟體方面嚴重依賴于國外技術。為此,他作為課題負責人,與大連理工大學郭旭教授合作攻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開發可替代國外商軟的拓撲優化軟體。

如今,作為兼職教授、博士後導師和碩士生導師,他在研發的同時又開始了帶領學生、培養人才的事業。“人生就是很奇妙,最初沒有去高校當老師,但在吉利圓了這個夢。”他笑了笑說。

人物名片

姚再起,吉利汽車進階技術專家,從事汽車新材料、輕量化、參數化、結構優化及虛拟性能等研發。完成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國家863等項目,發表論文40餘篇,申報專利30餘項。建成整車輕量化研發體系,上司10餘款整車輕量化設計,車型平均減重達8%。通過“産學研”合作,培育10餘家創新企業,培養近百名工程師。入選浙江“151人才工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