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司馬北
頭圖| pexels
圖檔| 網絡
編輯| Orange
在當下的汽車市場,常常被大家讨論的話題之一,就是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的比拼。特别是随着近年來造車新勢力在銷量方面不斷突破,讓兩者之間的比拼更是逐漸“白熱化” 。
新勢力銷量火熱,“蔚小理哪”月銷破萬
從日前各大造車新勢力公布的11月銷量資料來看,在大盤看漲的火熱趨勢下,新勢力頭部陣營的幾家企業向量水漲船高。其中,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以及哪吒汽車四家新勢力均實作月銷破萬。特别是小鵬的傳遞量更是超過1.5萬輛,創曆史新高。
具體來看,已經連續兩月實作月銷破萬的小鵬汽車在11月又迎來了銷量的新突破,并且蟬聯了新勢力月銷榜首。11月,公司總傳遞量15613輛,連續三個月實作單月傳遞破萬,環比增長54%,同比增長270%。
對于小鵬汽車近三個月的強勢表現,業内人士分析這與目前小鵬旗下已實作傳遞三款車型,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産品矩陣效應有關。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11月三款車型傳遞量均重新整理史上最佳,進而助推總體傳遞量創下新高。其中,一直扛起主力大旗的轎車車型P7傳遞量最高,達7839輛,環比增長30%;值得一提的是,G3系列産品在改版更新後釋放了更強競争力,傳遞5620輛,環比增長54%;同時,于10月啟動規模傳遞的小鵬P5亦傳遞2154輛。
此外,上個月受到缺芯和産品線改造影響傳遞量大幅下跌至3000餘輛的蔚來汽車,11月傳遞量繼9月後再次突破萬輛。11月,公司共傳遞智能電動汽車10878輛,同比增長105.6%,創月度傳遞紀錄。1至11月,共傳遞新車80940輛,同比增長120.4%。
理想汽車方面,同樣在今年11月首次邁入“月銷萬輛”俱樂部。11月,理想傳遞13485輛理想ONE,同比2020年11月增長190.2%。2021年1至11月,總傳遞量達76404輛。
“理想ONE在11月創造了單月傳遞1.3萬台的新紀錄。這也是起售價超30萬的中國品牌豪華車型第一次實作單月傳遞破萬。”對于11月的傳遞成績,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難掩激動。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汽車也在11月銷量破萬。11月,公司訂單達到13500台,傳遞10013台,同比增長372%,環比增長24%,其中個人使用者占比高達91%。可以看到,自從哪吒汽車宣布把重心偏向C端之後,今年以來就不斷重新整理傳遞記錄。
除了銷量狂增之外,資本似乎更加看好造車新勢力。去年7月,特斯拉股價觸達曆史最高位,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制造商。随後,特斯拉股價一路飙升,市值超大衆、豐田等9大車企之和,股價去年内漲幅高達769%,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企業。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經超過了1萬億美元,埃隆·馬斯克成為新的世界首富。
同樣,曾在2019年還是最苦逼的蔚來、理想、小鵬,在2020年全部突飛猛進,飙漲的市值羨煞了一衆傳統車企。目前,蔚來市值超過500美元,蔚來+理想+小鵬三家新勢力市值更是逼近1500億美元。
巨輪調頭,傳統車企打響反擊戰
雖然近來造車新勢力在銷量方面增長迅速,但是與一些頭部傳統車企相比,仍然有很大距離。
根據資料統計,銷量方面,以特斯拉,蔚小理為代表的的造車新勢力,僅占2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傳統車企占比接近8成。
就拿比亞迪來說吧,根據其公布的資料顯示,比亞迪11月乘用車全月銷量達到97242輛,同比增長84.1%,環比增長9.4%。其中,新能源方面,比亞迪銷量再創新高,新能源乘用車11月銷量為90121輛,同比增長252.7%。其中,DM車型銷量為43984輛,EV車型的銷量為46137輛。至此,比亞迪2021年度累計銷量達500922。
具體車型方面,比亞迪王朝系列的旗艦車型——漢在市場中再創佳績。該車11月銷量破萬達到了12841輛。其中漢EV單車型銷售10021輛,同比增長了33.9%,是中國首款月銷破萬的純電動中大型轎車。目前,漢累計銷量超過了14萬輛。可以看到,光比亞迪漢EV一款純電車型,就可以媲美造車新勢力頭部車企的全月銷量。
而除了比亞迪之外,五菱宏光的表現同樣是傲視群雄。12月2日,上汽通用五菱釋出的銷量資料顯示,其11月總體銷量達到19.3萬輛,其中宏光MINI EV銷量為45576輛,同比增22.1%,環比微滑4.7%。
自去年7月上市以來,宏光MINI EV在一年半的時間裡累計銷量已突破51萬輛,體量和增速在車市中較為少見。其中,今年前11個月,宏光MINI EV累計銷量達到40萬輛。這樣的成績,也令很多造車新勢力無法企及。
除此之外,“老勢力”方面,不少巨頭也開始紛紛轉型,比較激進的傳統車企就是直接放棄燃油車,全面轉型電動化。目前,大衆、福特、通用等車企都表示未來轉型為純電動車品牌。
以老勢力的典型代表大衆為例,大衆汽車的ID.家族在11月份的銷量保持了向上的态勢。資料顯示,大衆ID.家族月份在中國市場的傳遞量達14167台,環比增長11.2%。這是大衆ID.家族連續第三個月傳遞量破萬,直追小鵬和廣汽埃安。今年6月-10月,大衆ID.家族的傳遞量分别為3415輛、5810輛、7023輛、10126輛、12736輛。
可以看到,諸如大衆這些傳統巨頭,也已經打響反擊戰。
混戰即将到來,新老勢力誰主沉浮?
随着電動化程序的加速,未來的趨勢,變得愈發清晰,之前抱着“電動車無前途論”的頑固派越來越少,一場新舊勢力之間的厮殺,也變得愈發劍拔弩張。
正所謂“一切過往,皆為序章”。面對這一新時代,新老勢力誰主沉浮呢?
1、新勢力的優點是傳統車企的缺點
為什麼諸如“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能夠在短短幾年快速崛起,簡單歸納總結為兩點:一是産品創新,二是營銷模式創新。但這些恰恰是很多傳統車企的缺點,也是其跟不上新能源步伐的重要原因。
首先來看産品方面。與很多新勢力追求高續航,甚至喊出1000公裡續航不同,大多數傳統車企因為受制于安全的理念,在續航方面相對保守。比如本田、豐田這些合資品牌,或者BBA等豪華品牌,目前産品續航都在四五百公裡左右。而續航出色的傳統車企,也就比亞迪、廣汽埃安等自主品牌比較給力。
在智能化上,無論是車機界面設計,還是操作體驗,“蔚小理”等新勢力同樣更占優勢。特别是自動駕駛方面,很多傳統車企的油改電車型,其智能駕駛僅僅隻是停留在最傳統的L2級别,無法實作諸如自動超車,變道、進匝道等更高階的功能,根本無法與特斯拉NOA、小鵬NGP、蔚來NOP相提并論。
總結來說,在續航和智能化方面,傳統車企更加保守。但這些恰恰是關注智能電動汽車消費者所在意的産品點。另外,要知道,在純電動車型中,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傳統燃油發動機、變速箱等技術儲備并不能過多的運用在純電動車型中。是以造車新勢力加強産品三電的實力以及智能化方面的投入,也是新勢力彎道超車的根本保障。
2、營銷模式上的差距
造車新勢力采用的是直營模式,核心是線上、線下結合,銷售與服務分離,消費者通過線下體驗店了解一款車随後線上訂車。
特斯拉開創的體驗中心、服務中心和傳遞中心的組合銷售體系受到如蔚來、小鵬、理想等國内造車新勢力追捧,這種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支出,并且線上閱聽人要比經銷商更廣泛,在北京目前幾乎各區潮流商圈内都聚集着幾家新勢力車企的體驗店。
如何促進消費者購買欲?傳統車企也無時無刻在思考,比如以大衆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則推出了代理銷售模式。
有人可能會問,大衆為什麼不可以像特斯拉、蔚來、小鵬一樣,采取這種直營的模式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大衆無法舍棄原有的老夥伴們另起爐竈,畢竟大衆在國内有着2000多家的經銷商。也是以,我們可以看到大衆采取了折中方案,采用了“代理制”。
這一流程和新勢力的直營模式相似,都是通過官網下單,再通過物流運至線下門店或傳遞中心,如此便可以省略汽車傳統銷售管道中經銷商“中間定價”的環節。對于主機廠而言,這種方式能夠将定價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實上,很多傳統車企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目前它們也在積極布局體驗店模式,在人流密集的商圈投入體驗店,但規模、速度、大小,都與造車新勢力存在不小的差距。
3、經驗沉澱、資金仍困擾造車新勢力
雖然新勢力在産品和營銷創新方面走到前列,但也是它們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資金,是以網絡有“造車新勢力就是在燒錢”的言論。造車新勢力融資的幾十億通過建廠、研發、采購、宣傳等一系列流程下來往往所剩不多,是以蔚小理等汽車選擇上市融資,也助推其成為國内造車新勢力的頭部勢力。而一些無法完成融資的造車新勢力,很多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而造車新勢力的劣勢,卻又是傳統車企的優勢所在,傳統車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它們已經擁有一套完善的采購機制、生産流程、融資管道、以及品牌溢價。
答答觀察
以熱度來看,造車新勢力确實獲得勝利,但翻看銷量榜單就能發現,市場銷量又被傳統車企所占領。
如果造車新勢力解決生産難題、完善銷售管道,加強三電研發與制造技術,再憑借造車新勢力的熱度以及創新能力,在新能源領域超越傳統車企,仍有很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