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聊齋蓮香》之警世情節解讀

作者:隐士夢言

昨天,咱們解讀了《聊齋之蓮香》故事中,對于“中庸之道”的情節描述。今天要解讀的,是故事中,更加接地氣、更加能夠警醒人們“浪子回頭、知錯能改”的内涵诠釋,這個意義,對于讀者來說,就更有引導思維的價值了。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聊齋蓮香》之警世情節解讀

山東沂州紅花埠的書生桑曉桑子明,這是故事一開篇就交代出的故事主角,有名有姓有字,有家庭出身。熟悉《聊齋志異》故事的朋友們其實都知道,蒲松齡先生在創作《聊齋》故事的時候,對于一些品行不好的角色形象,一般是不給他單獨命名的,大多會以某些人稱代詞來代替講述這個角色,例如某甲、某乙、某典使等。

例如《聶小倩》的故事裡,因為貪财好色而丢掉了性命的蘭溪書生主仆,就沒有名字。那麼我們《蓮香》的故事裡,作者給桑曉桑子明的名字起全了,還有字,那麼證明,桑曉這個角色的人品人格,是可以獲得蒲松齡先生認可的。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聊齋蓮香》之警世情節解讀

可是在我們故事的前半段内容裡,桑曉這個人,性情孤僻,不愛與人交際,偶爾有同學來聊天,他還喜歡吹牛說大話。等狐狸精蓮香和女鬼李氏女都來找他之後,他又貪圖淫樂享受,蓮香勸他要有所節制的時候,他都沒聽人勸,直到自己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才知道後悔了。

如此悲催的一個人物角色,似乎沒什麼優秀品質值得歌頌啊!那為什麼作者反而對他的人格表示出了認可和贊賞呢?這就要說到故事的後半段,桑曉在大難不死之後,終于大徹大悟,痛改前非,并且在對待蓮香和女鬼李氏,這兩位紅顔知己的時候,竟然真的做到了不離不棄、平等對待,要是用電視劇裡的台詞,是真的做到“雨露均沾”了。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聊齋蓮香》之警世情節解讀

桑曉明知道了自己的身體衰弱,幾乎送了性命,是由于李氏女是個女鬼而造成的。可在李氏女不再出現之後,桑曉卻沒有是以而忌恨李氏女,反而對李氏女充滿思念。當李氏女借屍還魂的消息傳出來之後,桑曉想方設法上門提親,對待李氏女,可以說是完全的恩将仇報了。

那桑曉原諒李氏女,是不是純粹是貪圖李氏女的美貌呢?那就要看桑曉對待蓮香的态度了。桑曉迎娶張燕兒,其中有個蓮香,是這段婚姻中的最大障礙。而桑曉一沒有置蓮香于不顧,二沒有嫌棄蓮香不是人類,是狐狸精的身份。他依舊想方設法地保持住與蓮香的親密關系,由此足以見得,桑曉對于蓮香,也是有情有義的。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聊齋蓮香》之警世情節解讀

就包括蓮香死後,屍體又變回了狐狸的原型之後,桑曉并沒有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狐狸屍體,而是依舊以對待夫妻的方式,厚葬了狐狸屍體。等到後來,桑曉發迹了,做官了,事情過去了十幾年了,依舊可以保持對蓮香的眷戀和感情。

桑曉的這種一前一後,天差地别的性情轉變,就是我們《蓮香》故事要講述的又一個重點内涵。人,不會一生都不犯錯,犯錯之後能真正改正過來,那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那就是足以值得認可和贊許的寶貴品質。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聊齋蓮香》之警世情節解讀

此外還有,女鬼李氏女也是一樣。李氏女最初和桑曉私會的時候,對蓮香的存在,是充滿了敵意的态度。而之後知道了,錯誤的真正原因是自己之後,也做出了實質性的自我改變。也正因為如此,才讓她有機會可以重新做人,而重新得到自己的愛情和幸福。

尤其是到了故事最後,張燕兒認定自己和蓮香的兩世恩情,主動要求将自己李氏女的遺體,與蓮香狐狸精的屍體可以并骨合葬,并是以被傳為一段佳話。這也說明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人生道理。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聊齋蓮香》之警世情節解讀

人啊,其實很多時候,能夠知道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是什麼,可是認錯容易,改錯就很難了。例如大家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可是真到了煙瘾發作的時候,很難真正克制住自己不去抽上一口的強烈欲望,甚至很多人還為此,特意編造出“戒煙不能一下子徹底戒掉,否則身體不習慣”的理由,來為自己無法真正改錯來進行開脫!

好吧,既然說到了改的話題,那我們《聊齋之蓮香》的故事,講述了十四回劇情,又說了兩次讀後感了,也是該改下一個故事了。預告《聊齋志異》下一篇,卷2的第28個故事,也是一則篇幅比較長的名篇故事《阿寶》,故事說的是一位癡情男子,為了愛情,不惜自殘,不惜化身為鳥的奇幻故事。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聊齋蓮香》之警世情節解讀

請您關注@隐士夢言,關注我們下一回《聊齋之阿寶》的故事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