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敗亡怪誰?先問問關于為何被俘時身邊隻有十幾個人

關羽敗亡怪誰?先問問關于為何被俘時身邊隻有十幾個人

不在别人,就在他自己。

老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世界上沒有隻打勝仗不打敗仗的将軍,戰場上瞬息萬變,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戰争一旦發生,越出事先的計劃,這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是以,對一個優秀的将領來說,并不是能夠嚴格執行事先的戰略計劃,而是能夠在遇到突發的意外情況的時候,臨機處置得宜,争取一個相對好的結果。

在遇到突發意外情況的時候,能夠争取的最好結果當然是仍然達成事先的戰略目标。其次,則是能夠全師而退,順利脫離戰場,保全實力,伺機再來。等而下之,則是一潰千裡,一敗塗地,覆軍殺将,身死軍滅,片甲不存。

關羽北伐的時候,知不知道東吳靠不住,有可能會背後偷襲?完全是知道的。因為之前就發生過。建安十九年,劉備如願拿下益州,孫權遣人來讨還荊州,劉備未置可否。孫權大怒,派呂蒙偷襲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聞訊大怒,率軍五萬出川,拉開要和孫權大打的架勢,孫權才認慫求和,以湘水為界,将荊州劃分為兩部分。

有這個前車之鑒,關羽當然清楚,孫權對荊州垂涎已久,隻要他自己率軍北伐,一旦戰事膠着,孫權就完全有可能在背後突然偷襲,奪取荊州。是以,關羽實際上也是事先做了布置和安排的。按照他事先的計劃,顯然是要迅速奪取襄陽,如果荊州被孫權偷襲,他就迅速率軍回援。

但關羽沒有料到的是,圍攻襄陽的戰鬥并不順利,曹操無意放棄襄陽,是以不斷派遣援軍來救援襄陽。雖然關羽生擒于禁,俘斬龐德,水淹七軍,但仍然沒有拿下襄陽。而這時候,關羽軍顯然已經非常疲憊了,沒有得到休整。

關羽敗亡怪誰?先問問關于為何被俘時身邊隻有十幾個人

果然,看到關羽在襄陽的戰事陷入膠着,一時難以脫身,孫權令呂蒙偷襲了荊州。加上關羽安排留守後方的糜芳、傅士仁害怕關羽歸來後對自己不利,投降東吳,是以呂蒙一舉成功,搶占了荊州。

關羽軍的後方被偷襲後,面臨的困難顯然是非常嚴重的。一方面,失去後方就意味着,自己陷入了吳軍和魏軍的兩面夾擊之中,另一方面,則是關羽軍的将士的家眷都在荊州,荊州被偷襲,整個部隊的士氣會迅速下降。

這時候,關羽的選擇其實隻有兩個,要麼向西北去上庸和劉封、孟達彙合,等待劉備從漢中或成都出兵接應。要麼就是直接退往成都方向。但關羽在這時候的表現是有些猶豫不定。一開始是希望劉封、孟達能夠出兵救援,被拒絕後又轉而退往麥城,意圖直接退回四川。

對任何一支軍隊來說,打順風仗其實不算特别難,難的是逆風仗。也就是說,在戰事進展比較順利的時候,士氣比較高漲,這時候對部隊的考驗還不是最嚴重的。考驗一支部隊的戰鬥力、作風、紀律和凝聚力的是,在打了敗仗之後,在撤退的時候能否保持戰鬥力和凝聚力。最起碼的,就是不能一哄而散,也就是潰散。

關羽在襄陽城下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時候,要撤退了,這是對關羽平時統軍、治軍能力的真正考驗。很遺憾的是,他的答案并不及格。

一聽到荊州後方被偷襲,全軍就士氣低落。一聽說要準備向四川撤退,整個部隊就潰散了。到他被俘的時候,身邊隻有四五十個人。也就是說,他北伐時率領的三萬多人,基本上全跑完了。

關羽敗亡怪誰?先問問關于為何被俘時身邊隻有十幾個人

作為一個獨擋方面多年,專制一方的方面軍級别的統帥來說,這個結果是非常悲哀的。因為這就意味着,之前的治軍水準不及格,甚至在三萬多人裡連千把人絕對忠誠可靠的衛隊都沒有。很簡單的道理,隻要他有個千把人類似曹操的虎豹騎這樣的衛隊,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就不會出現他被俘時隻有四五十個老弱病殘在他身邊的情況。

其實,在打了敗仗撤退的時候出現大規模逃亡和潰散,這是舊軍隊常見的情況,最典型的就是農民起義軍。戰争進展順利,人數會像滾雪球一樣膨脹得特别快,一旦打個敗仗,立刻就作鳥獸散。明朝晚期的軍隊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國民黨軍隊也一樣,甚至南昌起義後的部隊也是這樣。從南昌出發,一路不斷逃亡,到最後剩下跟着朱德陳毅上井岡山的,就隻有千把人。

這個問題後來是怎麼解決的呢?就是三灣改編之後,把支部建在連上,部隊的凝聚力大大提高,成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爛、跑不散的軍隊。一方面軍長征從江西出發時八萬多人,一路轉戰,爬雪山,過草地,到陝北時還有七八千人的部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是以,抗戰初期,宋任窮到山西前線,跟着朱德見到閻錫山。閻錫山問宋任窮,怎麼才能讓他的軍隊也像共軍一樣,拖不垮、打不爛、跑不散?宋任窮回答說,很簡單,給每個連隊都建一個黨支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