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羽败亡怪谁?先问问关于为何被俘时身边只有十几个人

关羽败亡怪谁?先问问关于为何被俘时身边只有十几个人

不在别人,就在他自己。

老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世界上没有只打胜仗不打败仗的将军,战场上瞬息万变,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战争一旦发生,越出事先的计划,这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所以,对一个优秀的将领来说,并不是能够严格执行事先的战略计划,而是能够在遇到突发的意外情况的时候,临机处置得宜,争取一个相对好的结果。

在遇到突发意外情况的时候,能够争取的最好结果当然是仍然达成事先的战略目标。其次,则是能够全师而退,顺利脱离战场,保全实力,伺机再来。等而下之,则是一溃千里,一败涂地,覆军杀将,身死军灭,片甲不存。

关羽北伐的时候,知不知道东吴靠不住,有可能会背后偷袭?完全是知道的。因为之前就发生过。建安十九年,刘备如愿拿下益州,孙权遣人来讨还荆州,刘备未置可否。孙权大怒,派吕蒙偷袭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闻讯大怒,率军五万出川,拉开要和孙权大打的架势,孙权才认怂求和,以湘水为界,将荆州划分为两部分。

有这个前车之鉴,关羽当然清楚,孙权对荆州垂涎已久,只要他自己率军北伐,一旦战事胶着,孙权就完全有可能在背后突然偷袭,夺取荆州。所以,关羽实际上也是事先做了布置和安排的。按照他事先的计划,显然是要迅速夺取襄阳,如果荆州被孙权偷袭,他就迅速率军回援。

但关羽没有料到的是,围攻襄阳的战斗并不顺利,曹操无意放弃襄阳,所以不断派遣援军来救援襄阳。虽然关羽生擒于禁,俘斩庞德,水淹七军,但仍然没有拿下襄阳。而这时候,关羽军显然已经非常疲惫了,没有得到休整。

关羽败亡怪谁?先问问关于为何被俘时身边只有十几个人

果然,看到关羽在襄阳的战事陷入胶着,一时难以脱身,孙权令吕蒙偷袭了荆州。加上关羽安排留守后方的糜芳、傅士仁害怕关羽归来后对自己不利,投降东吴,所以吕蒙一举成功,抢占了荆州。

关羽军的后方被偷袭后,面临的困难显然是非常严重的。一方面,失去后方就意味着,自己陷入了吴军和魏军的两面夹击之中,另一方面,则是关羽军的将士的家眷都在荆州,荆州被偷袭,整个部队的士气会迅速下降。

这时候,关羽的选择其实只有两个,要么向西北去上庸和刘封、孟达汇合,等待刘备从汉中或成都出兵接应。要么就是直接退往成都方向。但关羽在这时候的表现是有些犹豫不定。一开始是希望刘封、孟达能够出兵救援,被拒绝后又转而退往麦城,意图直接退回四川。

对任何一支军队来说,打顺风仗其实不算特别难,难的是逆风仗。也就是说,在战事进展比较顺利的时候,士气比较高涨,这时候对部队的考验还不是最严重的。考验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作风、纪律和凝聚力的是,在打了败仗之后,在撤退的时候能否保持战斗力和凝聚力。最起码的,就是不能一哄而散,也就是溃散。

关羽在襄阳城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时候,要撤退了,这是对关羽平时统军、治军能力的真正考验。很遗憾的是,他的答案并不及格。

一听到荆州后方被偷袭,全军就士气低落。一听说要准备向四川撤退,整个部队就溃散了。到他被俘的时候,身边只有四五十个人。也就是说,他北伐时率领的三万多人,基本上全跑完了。

关羽败亡怪谁?先问问关于为何被俘时身边只有十几个人

作为一个独挡方面多年,专制一方的方面军级别的统帅来说,这个结果是非常悲哀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之前的治军水平不及格,甚至在三万多人里连千把人绝对忠诚可靠的卫队都没有。很简单的道理,只要他有个千把人类似曹操的虎豹骑这样的卫队,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就不会出现他被俘时只有四五十个老弱病残在他身边的情况。

其实,在打了败仗撤退的时候出现大规模逃亡和溃散,这是旧军队常见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农民起义军。战争进展顺利,人数会像滚雪球一样膨胀得特别快,一旦打个败仗,立刻就作鸟兽散。明朝晚期的军队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国民党军队也一样,甚至南昌起义后的部队也是这样。从南昌出发,一路不断逃亡,到最后剩下跟着朱德陈毅上井冈山的,就只有千把人。

这个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就是三湾改编之后,把支部建在连上,部队的凝聚力大大提高,成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跑不散的军队。一方面军长征从江西出发时八万多人,一路转战,爬雪山,过草地,到陕北时还有七八千人的部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所以,抗战初期,宋任穷到山西前线,跟着朱德见到阎锡山。阎锡山问宋任穷,怎么才能让他的军队也像共军一样,拖不垮、打不烂、跑不散?宋任穷回答说,很简单,给每个连队都建一个党支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