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曆史上的表現如何

抛開馬親王在《長安十二時辰》裡描寫的英明果敢的太子不談,實際上馬親王過于美化了太子李亨,但實際而言,李亨當太子的時候,小心謹慎唯唯諾諾,看不出是個有為太子,當皇帝以後也不是特别“出彩”。而且他給唐朝種下亡國的禍根。

李亨,唐肅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27歲為太子。唐朝第七位皇帝,由于安史之亂,使得李亨成為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的皇帝,公元756年當了18年太子終于趁安史之而登基,時年45歲。在位6年,52歲駕崩。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曆史上的表現如何

不客氣地說,唐朝滅亡就是才從李亨開始的,唐朝的宦官亂政也是由他開始,他也是由于宦官亂政的時候驚懼而亡。我們必須承認,李亨這個太子是撿來的,如果不是前太子李英被殺,根本輪不到他。在李隆基這個強勢皇帝下面當太子可謂十分艱難,李林甫由于太子不是他所提議,一直想把李亨彈劾下台。而李隆基很提防防範太子,唐代兒子造反的登基的不少。李隆基自己就是政變上台,在這樣的事情上十分警惕。是以現實迫使李亨不得不謹小慎微。處處忍讓。18年的太子生涯徹底把李亨雄心壯志給磨平了,從裝孫子成了“真孫子”。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李亨也許會平安登基。但他趁安史之亂國家中樞失控的情況下。能夠采取有利時機登基,是應該的,必須的,也是正确的。是以史書評價李亨登基是自立而非篡位,這樣他就具有最合法的地位去整合一切力量去平定叛亂。但就在李亨準備禦宇山河再造大唐的時候,玄宗處境可謂難堪與尴尬。他已經是無鬥志,心境漸涼。安史之亂的責任他必須去承擔,李亨不會在意這位太上皇的處境的,隻要他安全就好,而由于李亨為了使得自己登基合法,急于收複兩京。拒接采納李泌的意見。沒有及時入河北消滅叛軍。這就導緻了後來藩鎮割據。這就起始于李亨戰略目光的短淺。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曆史上的表現如何

李亨為了保太子狠心殺了自己喜歡的武将兒子,做了和他父親一樣的事情,晚年又怕張皇後效仿武則天,利用宦官誅殺張皇後,一絕後患,自己反感父親殺子的作為,而自己晚年做的比父親李隆基還狠還絕,心情就可想而知了。在對待永王的問題上,看得出李亨是宅心仁厚的皇帝,晚年不得不殺張皇後和第二子都是為了保護唐代宗李豫。(也有人說是李輔國幹的)。應該說李亨的6年太子之位做的并不舒心,可謂心力交瘁,這顯然是他個人能力和格局不夠造成的。李亨不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一生可謂凄慘。唐朝是從唐肅宗李亨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曆史上的表現如何

我是清水空流,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