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明專欄|瞻湯陰嶽廟

盧明專欄|瞻湯陰嶽廟

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堂堂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曆史,出現過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人們從這些英雄身上感受天地正氣,表達無限的景仰之情。活動于南宋初年的嶽飛,就是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其事迹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一次,我來到嶽飛的家鄉湯陰,特意瞻仰了嶽飛廟。

嶽飛廟建于明景泰元年,明弘治、正德、天啟年間,清乾隆、道光年間都進行過修葺、增建,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我去的時候,這裡是國家4A級景區。

嶽飛廟建築群不算太大,但綠樹紅牆,古色古香。尤其是那些牌樓和大殿,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精美之中透出一種高古之氣。碧色琉璃瓦輝映着的門坊上,“宋嶽忠武王廟”幾個大字格外醒目。自門坊進入,有山門坐北朝南,上有 “精忠報國”、“浩然正氣”、“廟食千秋”三塊巨匾,門前一對石獅子分踞左右。拾級入廟,院中有兩座亭子,東名“肅瞻”,西稱“觐光”。衆碑刻排列成牆,有帝王谒廟詩篇,有修殿擴廟勝迹記述,也有頌揚嶽飛的詩詞。

穿過禦碑亭,便是嶽廟之主體建築——正殿。該殿面闊五間,氣勢宏大。殿門楣上懸有“乃武乃文”、“故鄉俎豆”、“忠靈示泯”、“百戰精威”、“乾坤正氣” 五塊巨匾。正殿有“還我河山”貼金巨匾。殿中央為嶽飛彩塑坐像,看上去英武魁偉,正氣凜凜。四周牆上,懸挂着國内著名書畫家頌揚嶽飛的書畫墨寶。大殿兩側的庑殿,為嶽飛史迹陳列室。

大殿後院有寝殿,殿内有刻石一百四十餘方,其中有書法珍品《出師表》。院内另有嶽雲祠、嶽珂祠、孝娥祠等祠堂。嶽雲是嶽飛長子,與其父一起受刑殉難。嶽珂是嶽飛三子嶽霖的兒子,曾任紹興知府、戶部侍郎,著有《金佗粹編》和《金佗續編》三十卷,輯集有關其祖嶽飛的資料,為後人研究嶽飛和南宋曆史提供了重要依據。孝娥,《金陀續編》說是嶽飛之女,通書史知大義,見父死于冤獄,含恨抱着父親生前留給她的銀瓶投井,死得很壯烈。

嶽飛廟山門對面有施全祠。施全原為殿司小軍官,對秦桧主降誤國、誣害嶽飛的罪行極為憤恨。在嶽飛遇害八年後的1150年,施全藏于橋下刺殺秦桧未成被捕,他大義凜然,甯死不屈,被以磔刑處死。祠内塑施全像,祠前石階下塑有秦桧、王氏、萬俟卨、張俊、王俊五人的鐵質跪像。祠廊兩側有一副楹聯:“蓬頭垢面跪目前,想想當年宰相;端冕垂旒臨坐上,看看今日将軍”。塑像和對聯,充分展現了世人對奸臣的痛恨,對英雄的愛戴,說明正義終能昭彰于天下,奸人可能得勢于一時,但終将被天下唾棄。在杭州嶽飛廟裡,也有秦桧、王氏跪地受罰的鐵塑像,與此處相仿,不同的是杭州還有嶽飛墓。杭州的嶽飛廟與湯陰的嶽飛廟雖然規模不同,但紀念嶽飛、贊美英雄精神的目的是一樣的。兩個廟一南一北,一個建在嶽飛的家鄉,一個建在嶽飛的殉難地,遙相呼應,供人們千秋瞻仰。

嶽飛廟中有清乾隆皇帝紀念嶽飛的禦碑,是這樣一首詩:

翠柏紅垣見葆祠,羔豚命祭複過之。

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

道濟長城誰自壞?臨安一木幸猶支。

故鄉俎豆複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可見,嶽飛這樣的英雄,不僅受到漢族群眾的景仰,而且受到金人後裔的敬重,中華民族在曆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統一的思想認知。

盧明專欄|瞻湯陰嶽廟
盧明專欄|瞻湯陰嶽廟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郓城縣委退休幹部,郓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菏澤學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郓城縣曆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說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浒》《水浒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郓城文學作品選》《郓城文韻》《水浒别傳》《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主講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點号心夢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