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群衆看病有了“醫靠” 長沙市級公立醫院建立醫聯體79個

長沙晚報12月12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楊芳)“去長沙大醫院做手術,我家沒人照顧,也擔心費用,是以一直拖着。沒想到市四醫院的醫生讓我在家門口就做了手術,恢複得好,還節約了不少費用。”12日,望城區靖港鎮居民任爹爹的一席話,道出了醫聯體建設帶給基層群衆實實在在的好處。近日在望城區靖港中心衛生院,長沙市第四醫院副院長兼普外科主任胡國潢教授帶領的專家團隊為任爹爹順利實施了手術。雙向轉診、專家和名醫社群坐診、急診急救聯盟、專病聯盟……長沙市級公立醫院目前已建立醫聯體79個,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也促進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

群衆看病有了“醫靠” 長沙市級公立醫院建立醫聯體79個

資源下沉

群衆在家門口看名醫

去年9月,長沙市第四醫院泌尿外科名醫工作室菁華鋪工作站、喬口工作站正式揭牌,泌尿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陳濤多次帶領名醫工作室專家對兩個名醫工作站進行“傳幫帶”。一年過去,喬口鎮衛生院手術量同比增長600%,菁華鋪衛生院業務量同比增長20%以上。

近年來,長沙市第四醫院發揮黨建引領醫聯的優勢,由一位院上司挂帥、一個職能科室協調、兩個臨床科室負責指導幫扶一家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建立了業務教育訓練、手術帶教、講課等多種溝通模式,經常性地在醫聯體機關進行業務查房、詢問病史、探讨診療方案,在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同時,讓群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專家的優質服務。

目前,該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22個、松散型醫聯體48個,與近100家機關建立友好的醫聯合作關系,醫聯機關覆寫長沙大河西。醫院派出近30名醫護專業人才常駐緊密型醫聯體機關,協助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健康科普、義診體檢等公衛活動120次;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教育訓練指導,專家主動“走下去”查房、教育訓練指導520多次;在基層醫療機構開放高血壓、糖尿病、外科、骨科、兒科、婦産科等專病門診,專家定期下基層醫療機構坐診600餘次。

上下貫通

為患者打造轉診“高速路”

近日,戴女士感到下腹脹痛、頭暈、惡心,被家人送至望城區茶亭中心衛生院就診。從接到轉診電話到挂号、住院、手術,僅用1個小時,更讓她沒想到的是,她享受到了專家級服務。當時,正趕上長沙市第三醫院駐茶亭中心衛生院的婦産科專家坐診。緊急處置後,專家為她開通綠色通道,将她立刻轉診至長沙市第三醫院住院治療。近年來,長沙市第三醫院醫聯體建設在院前應急救治一體化、院中醫療服務能力和水準建設、院後健康管理上同時發力,與天心區裕南街等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雙向轉診基地,為患者打造轉診、就診“高速路”。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積極探索醫聯體建設,開展“專科聯盟”“雙向轉診”“名醫工作室進基層”等一系列醫聯體區域合作,讓群衆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十三五”期間,醫院派出全日制專家901人次,服務總天數9775天;支援基層專科建設78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34個,遠端會診570餘人次,線上技術指導1100餘次;雙向轉診上轉病人4600餘人次、下轉病人1250餘人次。該院副院長吳小甯建議,網格化布局管理醫聯體,支援因地制宜開展試點,創造出更多可複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推動醫聯體向緊密型方向發展;充分運用“網際網路+醫療”手段,加大智慧醫療的統籌規劃管理,建立區域性醫學資訊中心、醫學檢驗中心、醫學影像中心,按照屬地原則,實行醫聯體内醫學資訊互認,醫聯體内部統一資訊接口标準,實行病案資訊共享。

便民惠民

建構無縫關聯“生命之網”

對于急危重症病人來說,一分一秒都關乎生死,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急診急救水準、暢通急診急救救治管道,顯得尤為重要。2019年12月13日,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急救聯盟應運而生,首批24家醫聯體機關加入,29名“前哨急救醫生”接受了聘書。自此,一張便民惠民的“生命之網”精細化建構起來。

得益于這張“生命之網”,嶽麓區的周女士幸運地逃過一劫。前不久,她在家自測懷孕了,便前往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正常産檢,準備做B超突然下腹劇烈疼痛,B超提示腹腔大量積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立即将周女士轉診至長沙市第四醫院,此時,周女士血壓隻有75/43毫米汞柱,已神志不清。長沙市第四醫院開通綠色通道,診斷周女士是宮外孕破裂、失血性休克,需緊急手術。婦科、麻醉手術科等醫護人員争分奪秒、全力以赴與死神“賽跑”,成功将周女士搶救過來。據悉,急診急救聯盟成立後,對前哨急救醫生進行系統規範化教育訓練和管理,開設轉診綠色通道,實作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及時高效和一體化無縫關聯。

分級診療

推動醫聯體向緊密型方向發展

分級診療是新醫改攻堅階段的“重頭戲”,是有效降低醫療費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醫聯體作為分級診療落地的重要推手,被賦予重任。

2016年6月,長沙市醫聯體建設正式啟動。市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根據地理位置、專業特色、自身條件、發展規劃等,自願選擇,協商建立醫聯體。近年來,長沙分片負責、分工協作、分類推進醫聯體建設。目前,長沙市級公立醫院已建立醫聯體79個,通過向基層醫療機構全日制派駐醫生、建立住院聯合病房,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助力基層醫院能夠看得好小病、看得出大病、管得住慢病;通過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逐漸形成“小病在社群,大病去醫院,康複回社群”的分級診療就醫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