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一天,中南海的會議室内燈火通明。新中國的上司們正在商議軍隊授銜的大事。
關于軍銜的評定,絕大多數人沒有異議,隻有少數人表示自己的軍銜低了,鬧情緒。毛主席這幾天,為了這件事正在生氣,還撂下了一句話: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授銜時。這時,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突然向主席報告,有一個人也對自己的軍銜評定有意見,覺得自己的沒做出那麼大的貢獻,不應該評這麼高的軍銜。主席聽了這個人的名字之後,爽朗的笑了,說道:“根據功勞、貢獻與資曆,他都應該授上将軍銜,誰有意見也不能降低,哪怕是他自己!這個上将,他不可以不要,非但如此,我還要給他一級解放勳章呢!”
主席口中的這位上将,就是抗日名将董其武,一位名副其實的愛國将領。

從軍之路
董其武出生在山西河津縣的一個貧農家庭。他家的“貧”,可不是一般的“貧”,當初他祖父去世時為了買棺材,他們家和地主借了高利貸。董其武的父親為了還債,給地主家做了三十年的長工。因為無力撫養,董其武三四歲時便被送到了外祖母家。等到他6歲時,便進入了舅舅開辦的私塾學習,攻讀經史。
董其武天資聰慧,但是身上沉重的債務讓他不得不過早地扛起家庭的重擔。年僅十二歲,他就開始在黑煤窯當礦工,一天掙幾個可憐的銅闆。後來他察覺山路之上,來往行人缺少休息的地方,于是就開起了一個小攤,專賣豆腐湯。靠着這個獨家經營的小攤位,他最終還清了家裡的債務。此後董其武沒有變成生意人,而是更加刻苦地讀書。後來他的文采得到了舅舅好友的賞識,資助他進入了縣立國小學習。在這裡,他接觸到了新思想,逐漸有了從軍報國的念頭。
1919年,董其武聽說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消息:軍閥閻錫山在太原城開辦了有軍事課程的斌業中學,現在正在招生。他匆匆料理了一下家事,便踏上了求學之路。因為貧窮,董其武坐不起車,于是便用了8天時間,徒步80裡路趕到了太原。入學考試中,董其武以淵博的學識一舉奪魁,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入校。
畢業之後,董其武本想繼續深造,但山西當時的大環境卻讓他不得不改變初衷。一次,他因為小事得罪了閻錫山督軍府的副官,竟然被要求寫所謂的“悔過書”。董其武覺得錯不在自己,便拒絕了。可之後等着他的,卻是各種不公平的打壓。一來二去,董其武清楚自己在山西已經沒有了發展機會,于是憤然離校,去陝西投軍。此後軍閥混戰,董其武雖然能力出衆,但發展仍不如願,最慘的時候要靠賣衣服湊路費。正在這時,他聽說了傅作義正在招兵買馬,于是欣然前往。在這裡,董其武參加了中原大戰,擊敗過“老東家”閻錫山,靠着戰功升為了團長。
抗日之路
董其武的抗日之路,比絕大多數國民黨将領開啟得更早。1931年,他本來駐防綏南,主要的職責是剿匪。可“九一八”事變之後,董其武有感于民族危亡,主動請纓去東北。此事最後不了了之,但董其武的民族情懷可見一斑。
1933年,日本侵略者意圖奪取熱河,結果引發了著名的“山海關事件”,影響巨大的“長城抗戰”拉開帷幕。4月份,一部分侵略者将進攻的苗頭指向了懷柔、石廠一線,這裡正好是董其武的防區。他率領全團戰士奮起反擊,打退了敵人十多次進攻,有效地保護了北京城。因為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最終未能得逞,隻得簽訂了《塘沽停戰協定》。董其武也因為自己的上佳表現,被授予一等功勳章。
1936年,日軍及其幫兇蒙古德王一起,意圖進犯綏遠地區。傅作義再次指令部隊奮起反擊,著名的“綏遠抗戰”打響了。此時已經升任218旅旅長的董其武率領部隊星夜奔襲,出其不意地殲滅了駐紮在紅格爾圖的日僞軍一個師,還擊落敵機一架。這是綏遠抗戰的第一戰,董其武取得了一個開門紅。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的全面抗戰正式開始,董其武也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最好時機。他沒上過黃埔軍校,在國民黨将校中也算是邊緣人物,是以受頑固派思想影響較少,對一直高舉抗日大旗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沒有成見。也是以,他與八路軍關系很好,經常聯合作戰。在察北戰役和平型關戰役中,董其武與八路軍一起作戰,給予了侵略者沉重的打擊。和忻口會戰中,董其武腿部中彈,血流如注,但仍然堅持指揮戰鬥,直至昏倒。他的這種精神,也激發了手下部隊的鬥志。在接下來的太原戰役、綏南戰役、標頭戰役、綏西戰役中,董其武及所部屢立戰功,沉重的打擊了侵略者的嚣張氣焰。
發生在1940年的五原戰役,可以算是董其武抗日生涯的頂點。這一年春天,日本侵略者為了掠奪綏西一帶的自然資源,派出了所謂"帝國蒙疆礦業調查團" ,其成員有100多名日本礦業專家。名為專家,其實大部分都是間諜。這些人由來自日本皇室的一個中将率領,帶着軍隊浩浩蕩蕩向黃河河畔殺來。董其武得知消息後,立刻率領101師,在五原外圍進行阻擊。經過3天的激戰,董其武全殲該部日軍,連那個皇室中将也在戰鬥中被擊斃。此戰之後,董其武聲名鵲起,升任晉陝綏邊區副總司令。
率部起義,北韓建功
1945年冬天,随着抗日烽火的熄滅,國内的形勢卻日漸緊張。蔣介石此時積極準備内戰,傅作義、董其武算是他在華北地區安插的排頭兵,在第一時間就搶占了華北重鎮綏遠。為了争取戰略主動,黨中央決定以賀龍、聶榮臻為首,發動綏遠戰役。賀龍審時度勢之後,決定先進攻標頭。而此時防守標頭的,正是董其武。雙方在11月12日和12月2日展開了兩場大戰,由于彈藥缺乏,賀龍最終沒能成功攻占標頭,綏遠戰役最後也草草收場。緊接着在集甯、張家口戰役,董其武再次挫敗了華北的解放軍,還占領了張家口。因為這個功勞,董其武也升任綏遠省政府主席兼綏遠省保安司令。
在之後的幾年裡,國民黨中央軍與解放軍數次鏖戰,逐漸顯露出敗像。但另一方面,國民黨高官的貪腐、聚斂,也開始變本加厲。董其武是農家子弟,最恨的就是貪官污吏,于是對國民黨政府開始失望,不再積極參與内戰。蔣介石也察覺到傅作義、董其武等人的情緒,不斷地用官職和金條拉攏他們。但是曆史的車輪,已經不是靠這些小恩小惠能阻擋的了。
1949年,平津戰役結束,北平和平解放。早已坐困綏遠的董其武,此刻非常羨慕北平城裡的傅作義,也希望走和平解放的道路。但是自己手下将校衆多,他又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條心。于是在我黨的幫助下,董其武在自己的轄區内開辦了革新委員會和革新學院,大量的召開座談會、報告會,以實際的例子向部下解說真理。對思想實在頑固的,董其武采取了撤職、軟禁等方法,防止他們破壞起義。對轄區内的特務,他也采取了堅決打壓、取締的方法,并積極鼓勵他們坦白揭發。雖然此時綏遠名義還算是國民黨的屬地,但其内部已經被董其武完成了改造。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率領手下4萬多人成功起義,綏遠和平解放!
起義後,董其武所部被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23兵團,由他繼續擔任司令。董其武繼續在部隊内部推行思想改造,成果非常顯著。後來毛主席曾經欣慰的對傅作義說:“23兵團進步如此之大且快,可喜可賀。”這之後,毛主席還親自在豐澤園接見董其武,鼓勵其入黨。
1951年,北韓戰争爆發,董其武率23兵團進入北韓,以工程兵的身份參戰。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修建飛機場。由于沒有制空權,在一大片空地上施工的23兵團指戰員是非常危險的。但是靠着軍民的共同努力,修建機場的任務僅用三個月便勝利完成。機場規模較大,有秦川、院裡、南市3條機場跑道、8個停機坪,193個飛機掩體以及各項附屬工程,在當時也算是設施齊備。這個機場後來都成為了志願軍維持補給的樞紐,為北韓戰争的最終勝利做出了貢獻。後來共和國空軍橫空出世,一躍成為世界空軍強國,其中也有董其武的一份功勞。
授銜顧慮
董其武的一生,對得起自己軍人的身份,對得起名将的稱号。不過在起義之後,他的心裡一直有一道坎兒過不去。當初在綏遠一帶阻擊解放軍,延緩了解放戰争的程序,這一直讓董其武覺得自己有罪。可沒想到1955年春天,他突然收到消息,自己将被授予上将軍銜。董其武覺得誠惶誠恐,立刻提筆給毛主席寫了一封要求降銜的信,請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轉交。
楊成武看信之後,說道:“我們都是抗戰8年,你是12年,勞苦功高啊。你在綏遠起義和抗美援朝中,貢獻也很大,有什麼當不得的呢?我告訴你,給你授銜不是你個人的事,是關系到所有起義人員的信任和未來的大事。”
而董其武堅持自己的想法,說道:“我是一個曆史上罪過很大的人,怎麼能與戰功赫赫的革命将領相比呢?”他堅持要降銜,楊成武無奈,隻能轉交,于是就發生了本文開始的那一幕。
在毛主席的堅持下,董其武的上将軍銜被定了下來。他和陳明仁、陶峙嶽一起,成為了新中國曆史上的“起義三上将”。而且毛主席沒有食言,真的授予了董其武一級獨立解放勳章。此後董其武修水庫,固海防,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獻出了全部心血。1980年,他在鄧小平主席的親自批示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89年,董其武以90歲高齡在北京逝世。
縱觀董其武的一生,他作為一個軍人是沒有遺憾的。雖然曾經和解放軍有過沖突,但那是陣營問題,各為其主,沒有對錯。而他對日本侵略者和美國侵略者時所表現出的勇敢和堅定,卻是常人難以企及的。他對得起肩膀上閃閃發亮的将星,也足以當得英雄的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