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甘嶺戰役勝利後,蔣介石感歎說:世界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經過波瀾壯闊的解放戰争,原本在中國占據上司位置的國民黨政府被趕去了台灣。蔣介石并不甘心失敗,不停地利用手裡的金錢在大陸扶植反動勢力,想盡一切辦法給新中國搗亂。可以說,蔣介石的心中充滿了怨恨。可是在1952年年底上甘嶺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卻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出了由衷的稱贊。這是怎麼回事呢?

上甘嶺戰役勝利後,蔣介石感歎說:世界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為何會打上甘嶺戰役

1952年秋天,對于中國人民志願軍和北韓人民來說,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時間。經過了兩年的戰鬥,戰線已經在三八線附近穩定了下來,雙方也開始了談判,和平似乎近在眼前。可是,美國和南北韓政府卻很不甘心。按照美國人的話說,他們“無法接受在戰争沒有取得勝利的時候停火。”百年的戰争投機,讓他們隻知道占便宜,而無法接受平等。

為了能在談判桌上取得利益,美方代表不停地使用盤外招。他們先是在戰俘遣返、修建機場等問題上刻意刁難,無果之後又想出了耍賴的方法,刻意拖慢談判程序。同時,他們還發動輿論戰,歪曲事實,将談判無果的責任推給中朝方面。中朝方在談判中對各種突發情況巧妙應對,始終沒給美方可乘之機。

上甘嶺戰役勝利後,蔣介石感歎說:世界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眼看談判桌上占不到便宜,美方就又開始打戰争的主意。不過,志願軍的防守态勢已經不同以往,戰線上犬牙交錯,美軍很難以現有的力量進行大規模進攻。從1951年的夏秋攻勢失敗後,到1952年10月,整整一年的時間,他們的地面部隊隻敢進行一些小規模的試探性行動。美軍的空襲和細菌戰倒是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起不到根本效果。為了扭轉這一形勢,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利特調配了大量的資源,準備進行一場“攤牌行動”。

“攤牌行動”,又稱“金化攻勢”,也就是上甘嶺戰役。這次戰役,本身就是範弗利特制定的一場賭博式的進攻。根據情報,美軍認為上甘嶺、五聖山一帶志願軍的守備空虛,是以決定以此為突破口,在志願軍的防禦面上釘入一顆釘子。如果這個戰略意圖實作了,就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方圓四十多公裡的志願軍側翼。這場進攻,決勝的意義幾乎沒有,但是卻有利于在談判桌上增大籌碼。

上甘嶺戰役勝利後,蔣介石感歎說:世界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上甘嶺戰役大緻經過

于是在1952年10月12日,鋪天蓋地的美軍炮彈和航空炸彈在志願軍的防禦陣地上炸響。僅僅兩天的時間,就是一百多萬枚炮彈打了過來,落彈密度之大,在戰争史上都是罕見的。經過兩天的炮火準備,美軍開始發起地面進攻。他們原來的計劃,是使用兩個營的兵力即可占領陣地。可當部隊沖上去之後,卻遭到了志願軍戰士的頑強抵抗。

兩天高密的炮火準備,顯然并沒有對志願軍造成太大傷害。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新式坑道的使用上。如今的志願軍的防禦體系,已經跟剛進入北韓時的那種露天野戰工事不同了。新的坑道體系,是一種立體式的防禦形式,除了地表部分,還有地下部分。當敵人進行炮火準備時,戰士們就撤回地下休整;當敵人進攻時,就回到地面阻擊。這樣一來,敵人的火力優勢就被大大降低。後來美國的一些軍事專家曾發出感歎:即使使用原子彈,也無法将上甘嶺和五聖山陣地上的志願軍全部消滅。

上甘嶺戰役勝利後,蔣介石感歎說:世界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敵我雙方在陣地上展開了6天的拉鋸戰。白天敵人依靠火力優勢,能占領一部分陣地;夜裡,我軍發起反擊,将陣地奪回來。這種拉鋸戰的損耗非常大,志願軍中雖然出現了像黃繼光那樣的英雄,但也必須要考慮傷亡問題。10月20日,志願軍全部撤入到坑道内,儲存實力,堅持抵抗。

美國和南北韓軍隊在占領地面陣地之初,可能會覺得自己距離勝利已經又進了一步。可沒想到,等待他們的卻是噩夢。按照上級訓示,志願軍化整為零,随時準備打擊敵人的小股部隊。為了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志願軍中還進行了所謂“冷槍冷炮”運動,也就是大量的使用狙擊手,無差别地殺傷敵人士兵。陣地前,中國狙擊手神出鬼沒,用沒有瞄準鏡的普通步槍打得敵人連上廁所都不敢出來。需要特别說一下的是,志願軍兩位最強的狙擊手,張桃芳的殺敵數字是214人,鄒習祥的殺敵數字是203人。

上甘嶺戰役勝利後,蔣介石感歎說:世界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在坑道戰的牽制下,美軍和南北韓軍難以推進,戰鬥陷入膠着。而志願軍這邊,卻趁此機會調配了大量的武器彈藥,準備發動一次決定性的反擊。

10月30日夜間,志願軍的8個連在百餘門火炮的支援下,對五聖山陣地展開反擊,并一舉成功。這一次的戰鬥,拉開了反擊的序幕。此後的5天裡,敵人每天都會發動營以上戰鬥機關的進攻,但都被志願軍戰士擊退。其中第91團新戰士胡修道在戰友全部犧牲的情況下,孤軍奮戰,創造了斃傷敵人280人的奇迹!

上甘嶺戰役勝利後,蔣介石感歎說:世界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以此為開端,志願軍又和敵人進行了10天的拉鋸戰,戰場雙方的消耗都極其巨大。敵人的戰鬥意志,被一步步的拖垮。11月16日,志願軍第31師第92團發起進攻,一舉收複上甘嶺陣地!接下來,雙方又進入了10天的拉鋸戰,但是敵人的進攻力度已經弱了下來,最後的勝利已經毫無懸念。11月25日,美軍和南北韓軍撤出了戰鬥,上甘嶺戰役以我軍的勝利結束。

上甘嶺戰役的特殊意義

上甘嶺戰役的烈度,在軍事史上都是少見的。在方圓不足4平方公裡的兩座高地上,美軍和南北韓軍動用了6萬軍隊、300餘門大炮、近200輛坦克、3000餘架次飛機進行進攻。發射炮彈190多萬發,投擲炸彈5000多枚,将上甘嶺和五聖山上的土石都炸松了1-2米。而志願軍這邊,也投入了4萬餘人的兵力,各種山炮、野炮、榴彈炮133門,火箭炮24門,高射炮47門,迫擊炮292門,炮彈35萬餘發。從彈藥消耗量來講,也算是空前了。

上甘嶺戰役勝利後,蔣介石感歎說:世界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戰鬥中,敵人付出了飛機274架、火炮61門、坦克14輛、士兵2.5萬人的傷亡,結果寸土未得,所有戰略意圖全都沒有達成。從此以後,他們的地面部隊失去了大規模進攻的能力,隻能小打小鬧了。美國和南北韓原本想在談判桌上增加籌碼,卻沒想到輸得更慘。而志願軍則借此機會鞏固防線,徹底将敵人堵在三八線以南。此後我方再無後顧之憂,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彌補海岸防線的漏洞上。又經曆了兩個月的時間,海岸防線也告完工,北韓地域内的戰略主動權已經盡在志願軍掌握中。美國也不得不在談判時低下頭來,同意了中朝方面的所有要求。

除了國家層面上的利益,上甘嶺戰役還讓中國軍隊的強悍之名在世界上傳開。美國原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就感歎道:“中國的步兵是世界上最強的,誰要跟他們開戰簡直就是發瘋!”。而消息傳到台灣之後,蔣介石也說了一句話:“美國人曾經說我蔣介石不行,現在他們又如何?16個國家的聯合軍,加上那麼先進的武器裝備,還不也是如此狼狽?看來,這世界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