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軍長施中誠,曾率領74軍揚名天下,晚年卻貧困潦倒以養雞為生

解放戰争時期,作為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74師,先後經曆了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四任軍長,這四位軍長中名氣最低的莫過于第三任軍長施中誠,他雖然戰功赫赫但是晚年窮困潦倒,甚至還得靠自己養雞為生,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國軍軍長施中誠,曾率領74軍揚名天下,晚年卻貧困潦倒以養雞為生

施中誠是安徽桐城人,早年曾投奔在奉系軍閥張宗昌門下,張宗昌此人最為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他多次改換門庭。

張宗昌在山東任職時,先後在濟南和青島兩地壓榨百姓來供養自己奢侈的生活,他親自設定了高達50多種稅目,不僅如此,還通過武力來鎮壓勞工運動,造成了一系列慘案。

1928年,張宗昌兵敗下野後仍不甘心,他偷偷跑到日本和日軍勾結起來,成為了人民的敵人,施中誠的名聲也被這樣的上司拖累了。

國軍軍長施中誠,曾率領74軍揚名天下,晚年卻貧困潦倒以養雞為生

抗日戰争時期,施中誠接受南京政府的改編後就駐守在廣西,在那裡他曾率領部下與日軍作戰長達一個月,在作戰中他堅持着“不死、不退、不逃”的戰略初衷,頑強抵抗日軍并且多次擊敗日軍。

施中誠在此戰役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節,雖然他的地位無法和國民黨陣營裡的嫡系将領相提并論,但是一點也不影響施中誠戰績優秀。

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國民黨其他軍隊都處于劣勢時,施中誠及其部下在正面戰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後來施中誠憑借着赫赫戰功而受到蔣介石的表彰,蔣介石将其提拔為57師中将師長。

國軍軍長施中誠,曾率領74軍揚名天下,晚年卻貧困潦倒以養雞為生

淞滬會戰結束後,中國軍人同日軍又開始了武漢會戰,施中誠還未充分整頓部隊就奔赴到了前線。

1938年9月14日,他率領部下在田家鎮與日軍正面交鋒,當時中方軍隊主要是第57師和第9師,日軍派出的軍隊可是号稱“九州第一”的精銳六師團。

這場惡戰持續了半月有餘,施中誠所在部隊因為存在着缺兵短将、武器裝備相對落後的問題而在戰場上處于劣勢。

戰争進行了一段時間後,第57師的情況已經不容樂觀了,部隊裡團級以上的幹部傷亡6人,下級軍官死傷情況更為嚴重,士兵傷亡人數已經過半。

即使這樣,第57師的将士們仍不下火線,師長施中誠此時已身負重傷,他親自提槍上陣,帶領将士們與日軍展開自殺式沖鋒。

國軍軍長施中誠,曾率領74軍揚名天下,晚年卻貧困潦倒以養雞為生

面對57師的瘋狂進攻,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日軍也吓破了膽,日軍一位軍官曾表示:“這是中國戰場上唯一一支可以戰勝日軍的中國部隊,他們太瘋狂了,以後遇到一定要避其鋒芒。”

1939年初,施中誠57師的名聲響徹廣西、湖北、湖南等地,這支部隊後來被編入黃埔嫡系精銳74師,這對于74師來說就是如虎添翼,74師也逐漸成為抗日第一鐵軍,五大王牌主力之首。

1944年,王耀武在上海淞滬、南京、蘭封、浙江等地立下抗日偉績,被提拔為集團軍總司令,之後他在李天霞、張靈甫等人中,點名施中誠接替他74師軍長的職務,全軍戰士無一人反對,畢竟施中誠的實力擺在那裡。

1945年抗日戰争結束,施中誠奉命率領部隊駐守南京,因為他的74軍是唯一被準許駐守南京的嫡系王牌部隊,是以得名“禦林軍”。

國軍軍長施中誠,曾率領74軍揚名天下,晚年卻貧困潦倒以養雞為生

在解放戰争時期,施中誠厭惡打内戰,就以身體不适為借口,辭職回到老家安徽桐城休養,蔣介石就讓張靈甫掌管74軍,74軍從此也被整編改制。

1947年,敵我雙方在孟良崮交戰,粟裕将軍使用戰術将74軍包圍起來,導緻國民黨的這支王牌部隊全軍覆沒,軍長張靈甫也被擊斃。

張靈甫死後,邱維達和勞冠英兩人又重新組建了74軍,可是軍隊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早已失去王牌鐵軍和天下第一的輝煌了。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施中誠帶着家人跟随蔣介石敗逃台灣,但是由于不是嫡系出身,是以一直遭到上級以及同僚的打壓,逐漸被排擠出權力中心。

施中誠晚年的生活并不好過,他窮困潦倒,隻能靠着養雞維持生活,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場,真的令人唏噓。

國軍軍長施中誠,曾率領74軍揚名天下,晚年卻貧困潦倒以養雞為生

1974年,77歲的施中誠因病逝世,施中誠是一個具有民族大義的人,他雖然靠着戰功出人頭地,卻從沒有為了獲得戰功而做一些錯事,如果他沒有站錯隊,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