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圖爾特·雷登,台獨運動的重要推動者

作者:思想火炬
斯圖爾特·雷登,台獨運動的重要推動者

美國是一個不斷擴張的國家。正如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進階研究員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危險國家》(Dangerous Nations)一書中指出的那樣:"美國一直是一個危險的國家,正在向性領域擴張。

美國"分階段"入我國台灣曆史悠久。早在1844年7月,美國就強迫中國滿族政府簽署中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望沙條約》,以奪取廈門等"貿易港口",觊觎台灣,台灣可被視為美國商船的理想中轉和補給站。但是,由于美國正忙于擴張和鞏固其在美洲大陸的地盤,是以幾乎沒有時間對此進行過多的思考。1865年4月,美國南北戰争結束,國内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外部擴張勢頭增強。19世紀60年代,美國駐廈門總領事李森德和美國駐香港總領事伊薩卡·艾倫建議美國政府盡快進入台灣。根據伊薩卡·艾倫的說法,"我們的政府希望獲得這個大島"。

1899年9月,随着後來美國的勢頭,美國正式向中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并進一步參與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競争。但此時台灣已于1895年4月被日本割讓。是以,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地區有更直接的利益沖突。

斯圖爾特·雷登,台獨運動的重要推動者

1942年初,在五角大樓遠東戰略小組任職的喬治為美軍準備了一份備忘錄,指出台灣對美國的"潛在"經濟和戰略重要性,并提醒美國政府,它不能"輕易地将台灣交給中國控制"。然而,美國當局為了當時戰略的最佳利益,決定同意将台灣歸還中國。1943年11月,美國、英國和中國上司人共同發表了著名的《開羅宣言》,确立了戰後将包括東北、台灣和澎湖群島在内的日本占領的中國土地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釋出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其中第八份聲明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将得到執行,日本的主權将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越和我國人民确定的其他小島嶼。"這項國際協定重申,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應該歸還給中國。由于主導這兩份檔案的美國當時有三個目的:

一、敦促蔣介石繼續捶住日軍,以盡快打敗日本;

第二,幫助加強中國,使日本在戰後削弱在亞太地區的實力;

第三,最重要的是幫助培養親美的中國,以利于戰後中國制造的蘇聯,鞏固和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位。

但是,蔣介石實實在是太無可争辯了。二戰後中國局勢的發展打破了美國政府的一廂情願的算計。中國共産黨憑借在抗日戰争中的中流砥柱地位,赢得了越來越多中國普通群眾的支援,蔣介石的腐敗無能和積極的反共政策,使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人心。是以,美國政府開始密謀分裂台灣,以阻止中國革命的勝利。

斯圖爾特·雷登,台獨運動的重要推動者

1947年2月,"228事件"在台灣爆發。這一時期,由于動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機鼓吹"台獨",有的去美國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3月3日,美國駐台北總領事館分析了台灣局勢,建議"以美國本身的名義或以聯合國的名義"立即幹預"台灣局勢,以防止"屠殺政府軍"。3月6日,該提案得到美國駐華大使斯圖爾特·雷登(Stuart Redden)的認可。斯特萊登随後通過秘密電彙将檔案直接發送給國務卿,他稱之為"斯特萊登的秘密"。

據美國駐台北領事館稱,台灣人隻是反抗現政府,不是為了分裂中國,仍然願意維持他們的"中國公民身份"。當然,支援者必須充分意識到,一旦美國或聯合國介入,美國政府将面臨如何向國民黨政府和國際政府負責的問題。針對國民黨政府,美國的"中國通行證"提案是,美國可以向中國政府保證,台灣隻是"受信任的",将被歸還給一個"負責任的"中國政府。在規劃該提案時,美國醫務人員一直在努力應對國際輿論。由于台灣已經傳回中國,在國際法和道義上,"信任"一個主權國家的部分領土是不恰當的。為此,"斯圖爾特·雷登的秘密"設計了一個險惡的謬論,即台灣的"地位"很難被描述為"日本在法律上仍然對台灣擁有主權"。按照史崔登秘密的邏輯,按照這一定位,那麼美國的"直接幹預"是"正當的"。

斯圖爾特·雷登,台獨運動的重要推動者

就美國官員而言,白宮和國務院當時并不打算幹涉台灣事件。然而,"斯圖爾特·雷登的秘密"關于台灣"地位"問題的最後推理部分,為美國随後的政策調整埋下了障礙:即如果美國今後打算幹預,就可以打着所謂"台灣地位未定"的幌子。

1950年6月25日,北韓戰争爆發。6月27日,美國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美國第13航空隊進軍台灣。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了特别聲明:

"關于台灣殖民地術語"福爾摩沙"(葡萄牙語語音翻譯為"懷左"")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恢複、日本和平條約簽署或聯合國審議。"美國政府的這一聲明完全違背了《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就這樣,經過半年的審議,美國政府終于趁着北韓戰争的機緣,制造了"台灣地位不确定",重新介入中國内政。28日,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長發表聲明,斷然駁斥杜魯門的說法,莊嚴宣稱"無論美帝國主義采取何種阻撓行動,台灣屬于中國的事實都無法改變",中國将能夠"收複台灣和屬于中國的一切領土"。(陶文軒主編:《中美史》)《關系》,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8頁,2004年)

此前,斯特萊登在人員布局上也嘗試過。他在一份"小報告"中抨擊了台灣行政長官陳毅,迫使蔣介石解除了陳一前駐美國大使魏道明的職務。這樣,更有利于美台之間的"溝通"。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段時間裡,有影響力的台獨活動人士廖文義,後來為取代中華民國、建立所謂"台獨共和國"進行了多年的鬥争。

廖文義,原籍福建省漳州市。1910年出生于台灣雲林縣一個地主家庭,20世紀30年代畢業于南京金陵大學,赴美俄亥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于1935年回到中國大陸,并于1940年開始在台灣經營企業。台灣複國後,廖文義進入國民黨政壇。在競選國民議會失敗後,他開始專注于台灣獨立。

1947年6月,廖氏兄弟和另外五人在上海組成了台灣解放聯盟。7月,廖某會見美國派往中國特使魏德美,并送出了《關于處理台灣問題的意見》,要求台灣派代表參加《日日條約》,并要求台灣置于聯合國托管之下,為期兩至三年,并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台灣是否屬于中國。 脫離中國,或完全獨立。10月,廖文義和台灣佳怡黃濟南在上海舉行對外記者招待會,黃建安在會上用英語發言,宣揚台獨思想。11月初,廖文奎(廖文義的弟弟)和黃濟南前往南京會見美國駐華大使斯圖爾特·雷登,請他轉介美國政府向聯合國送出在台灣舉行"公投"以決定台灣未來的提案。"台灣獨立是一條漫長而艱巨的道路,但值得為之奮鬥,"他鼓勵他們。

多年來,中國媒體流傳着很多關于斯特萊登"假裝"愛中國的故事。如果加上"斯圖爾特·雷登的秘密"這一段話,會讓斯特萊登的形象更豐滿一點嗎?

(作者:懷佐徐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