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據說,根除幽門螺杆菌會增加反酸燒心,而幽門螺杆菌又是胃癌第一号緻癌因子,那麼,幽門螺杆菌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要不要根除幽門螺杆菌呢?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征。
在亞洲人群中,根除幽門螺杆菌(Hp)後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生率确實會增加,這是為何?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胃内胃酸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引起反酸、燒心、胸骨後疼痛等症狀;可以伴有或沒有食管發炎糜爛潰瘍。
胃酸是由胃底、胃體的壁細胞分泌的,Hp感染後若慢性胃炎以胃底、胃體為主時,壁細胞受損,數量減少,胃酸分泌減少,使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減輕;根除Hp以後,胃底胃體發炎消除,壁細胞恢複,胃酸增加,反而加重了胃食管反流病症狀。
在亞洲人群中以胃底胃體發炎較多,是以,亞洲人群胃食管反流病伴Hp感染者在根除Hp以後有可能會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
那麼,胃食管反流病伴Hp感染者要不要根除Hp呢?
Hp感染後100%會引起胃黏膜活動性發炎,長期胃黏膜發炎勢必會導緻胃黏膜萎縮腸化,甚至異型增生、胃癌。目前已經證明,Hp感染是誘發胃癌的主要因素,根除Hp可以明顯降低胃癌的發病率!
而Hp保護胃食管反流病,并不是Hp真正的起到了保護作用,而是以損傷胃底胃體黏膜增加胃癌發病幾率為代價的。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胃内胃酸過多,而是食管下段的括約肌一過性的松弛,進而使胃酸反流。由于目前還沒有緊束食管下段括約肌的藥物,治療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用強大抑酸藥(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以此來減輕患者的反流症狀和對食管的損傷。但長期的抑酸治療,會加重胃萎縮,增高胃癌發病幾率,若再在加上Hp感染,胃癌發病率會更高。
是以,胃食管反流病又有Hp感染的患者還是以根除Hp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