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正值中國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的第二年,大面積地區的人背井離鄉,在本來就不寬敞的信陽火車站擠滿了四處逃難的人。在人群中有兩個五十歲上下的男人,他們幹瘦如材,在人群中走走停停,顯得很可疑。
在火車站巡邏的警察很快就把這兩人帶進了派出所盤問,倒不是因為他們行蹤鬼祟,而是他們懷裡揣了二十盒高檔進口香煙,正準備賣給進出車站的行人。誰知這一問不要緊,可把盤問他們的警察同志吓壞了,這兩人竟然是開國大将許光達的兄弟。

為逃饑荒,兄弟二人進京尋親
1960年,由于全國範圍内出現幹旱,糧食産量嚴重不足,再加上上交國家的越來越多,剩餘的糧食早就不夠吃了,尤其是華中地區饑荒尤其嚴重。為了能夠填飽肚子,災民們吃光了所有能吃的,就連樹皮和草根都被人挖出來吃了,但仍然有人不斷餓死。
于是,很多人都開始背井離鄉去逃荒。當然,來自湖南的許德福和徐德強兄弟也加入了逃荒的隊伍,但他們并不是漫無目的去逃荒,而是去找自己的親兄弟許光達大将,希望他能夠幫忙救濟一下。
在湖南老家中,許光達大将排行第五,許德福和徐德強一個是他的四哥,一個是他的六弟。在那個極度缺乏食物的年代,如果有個親兄弟在北京做大官,誰不想去找他找救濟救濟呢?兄弟二人也正是抱着這種想法一路翻山越嶺來到北京,幾番折騰後終于找到了許光達的家。
軍令如山,許光達趕走親兄弟
自從饑荒開始,來部隊蹭吃蹭喝的軍人家屬越來越多,這給部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一是食物供應不足,二是難以管理。作為裝甲部隊總司令的許光達在召開緊急會議後,頒布以下軍令:沒來軍隊的軍人親屬不能再進部隊,已經進來的應盡快離開。
到了許光達的家屬院,許德福兄弟尋思着肯定會有好酒好肉招待,碰巧的是許光達并不在家,許光達的妻子鄒靖華看到兄弟兩人進門趕緊上前打招呼,并讓炊事員趕緊上菜。
過了一會兒,炊事員隻上了一盤鹹黃豆和一盤水煮白菜來招待二人。雖然嘴上沒說,但許德福兄弟心裡開始悶悶不樂。晚上天還沒黑,許光達就匆忙回家去見他這兩位兄弟,由于多年未見,兄弟情深,談話間不免落下淚來。
後來許德福二人表明了來意,許光達聽後突然沉默了片刻,然後開口說道:“四哥,六弟,我知道你們來一趟不容易,但現在部隊有規定,已經不讓家屬住部隊了,你們早點回去吧!”許德福兄弟二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難道是自己的親兄弟在北京做了高官看不起自己了?但這又不像許光達的為人,許德福越想越不對勁。
到了夜裡,他倆就偷偷跑去廚房一看究竟,結果在廚房了找了一圈都沒找到一塊肉,才明白其中緣由,誤會便消除了幾分。
第二天早上吃飯時,從炊事員口裡了解到,原來昨天吃的黃豆是上将的特供營養品,數量有限,昨天一頓飯已經讓他們全部吃掉了,以後許将軍都沒得吃了。許德福這才明白過來五弟讓自己走是有苦衷的。他們二人也不願再添麻煩,當天就選擇了離開。
許光達很想多留他們住幾天,但部隊有規定,自己作為司令員必須以身作則,不能徇私舞弊。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許光達将軍給兩位兄弟送行時,給他們買了兩張火車票,還送給他們一瓶酒、幾十斤飯票和二十盒進口香煙。
家中無糧,陳德富兄弟賣香煙
上了火車後,兄弟二人開始商量,老家鬧饑荒,回去也是餓着,還不如把手裡的香煙賣一些,興許能換些糧食。
在他們來到信陽火車站後,開始售賣包裡的香煙,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香煙可不是普通的煙,是許光達出國通路時,外國上司作為禮品贈送給他的,他帶回國後也一直沒舍得吸,留到現在正好給了來京的兩位兄弟。
許德福兄弟二人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警察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警察為保險起見,還電話打到裝甲部,果然他們說得都是真的。警察就急忙把兄弟二人送上了火車。
結語
在回家的路上,徐德強由于長期挨餓導緻胃部萎縮,暈倒在車上,後來不治身亡。許光達再得知弟弟的死後傷心地幾天吃不進去飯。每逢年過節都會祭奠他這位兄弟。
對于許光達趕走兩位兄弟這件事,看似缺乏人情味,實則是部隊紀律嚴明的表現。而他作為司令員,更應該以身作則。雖然他弟弟的死很惋惜,但正是許光達的這種令行禁止,才使他成為新中國著名的開國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