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謀殺,因為他親自設計了響箭的方式。

為替蒼生伸枉濫,幽燈清淚譯殘篇;

從來毀譽他人事,一瓣心香留世間。

——為《古案今讀》作。

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謀殺,因為他親自設計了響箭的方式。

《古案今讀》——253.鳴镝弑父

在匈奴的曆史上,乃至人類曆史上,曾發生了這麼一起非常獨特的暗殺案件。每個人讀到這起案件,都會震驚于這獨特的暗殺過程。其用心之狠,用計之絕,可以說是無出其右的。這是怎樣一起案件呢?

秦朝時期,由于秦始皇派遣将軍蒙恬率領大軍北擊匈奴,當時的匈奴的頭曼單于(單于,就是匈奴的大首領,君主)隻能向北遷徙。等到楚漢相争的時候,邊境空虛,頭曼單于又帶着部衆南下,渡過黃河。

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謀殺,因為他親自設計了響箭的方式。

頭曼單于的太子名叫冒頓,然而由于頭曼寵愛的瘀氏又生了一個小兒子,頭曼非常喜歡,就想廢了冒頓而立這個小兒子為太子。頭曼就安排冒頓到月氏去當人質。

去月氏國當人質也本沒有多大的事,但是頭曼卻派兵攻打月氏。這就是想借月氏的手殺死冒頓。

月氏也很是惱火,就想處死冒頓。冒頓偷了一匹馬逃回了匈奴。

既然冒頓又回來了,頭曼也沒有辦法,就安排他統領一萬騎兵。冒頓制造了一種響箭,一射出去就嗖嗖作響。冒頓訓練他的部下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下令說:“我的響箭射哪裡,你們就跟着射哪裡,如果有誰不跟着射,就斬首。”

這冒頓也可真是個狠人。冒頓就用箭進行打獵,射擊鳥獸,結果有人反應慢了,沒有完成射擊,冒頓就把他給殺了。

過了兩天,冒頓又用響箭射擊自己的良馬,這時部下有的沒看明白,好端端的射自己的良馬幹什麼,就猶豫了一下沒有跟着響箭射擊,冒頓就又把這個部下給殺了。

又過了幾天,冒頓又用響箭朝心愛的妻子射去,這一下子部下非常恐懼,根本不敢跟着射擊,冒頓又把不敢射擊的給殺了。

冒頓這是用條件反射之法,讓部下根本不需要思考,隻管跟着響箭去射擊就行了。哪管響箭射的是什麼,即使是他親爹,也不能多想了。隻管跟着射就行了,否則小命就沒了。

又過了幾天,冒頓帶着部下跟随頭曼單于去打獵。這時,冒頓先用箭朝着頭曼單于的馬射去,箭聲一響,就是指令,冒頓的部下立即也跟着朝馬射了過去。

冒頓一看,這些部下都是可用之人,于是就又搭弓射箭朝頭曼單于射去。部下哪還管前面就是什麼首領啊,紛紛也跟着響箭射了出去。頭曼單于就這樣被亂箭射死了。

冒頓射殺了自己的父親之後,緊接着就又把頭曼寵愛的瘀氏和一些不服從自己的大臣給處死了,冒頓就自立為單于。

【原文】單于有太子名冒頓。後有所愛阏氏,生少子,而單于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於月氏。冒頓既質於月氏,而頭曼急擊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盜其善馬,騎之亡歸。頭曼以為壯,令将萬騎。冒頓乃作為鳴镝,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行獵鳥獸,有不射鳴镝所射者,辄斬之。已而冒頓以鳴镝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居頃之,複以鳴镝自射其愛妻,左右或頗恐,不敢射,冒頓又複斬之。居頃之,冒頓出獵,以鳴镝射單于善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頓知其左右皆可用。從其父單于頭曼獵,以鳴镝射頭曼,其左右亦皆随鳴镝而射殺單于頭曼,遂盡誅其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史記 匈奴列傳》。

【古案今讀】

冒頓,絕對是史上最強的狠角色,為了達到自己當單于的目的,除了殺掉自己的父親、後母、大臣之外,還連自己心愛的妻子都給射殺了。而且射殺的手段又是極端的殘忍,隻是為了讓部下練習跟着自己射響箭。

一、父子親情在權力的誘惑下一文不值。

頭曼是冒頓的親爸爸,冒頓是頭曼的親兒子。兩人之間本該是天倫融洽、血濃親情,然而,因為他們身份是單于和單于的繼承者,這最高的權力,對他們來講,是無比的重要的。最終,冒頓為了能順利的當上單于,不得不做出了弑父的選擇。先殺妻,再殺父,完成了權力的争奪,抛棄了親情的溫暖。

二、自救式的報複。

頭曼既然想立寵妃的兒子為太子,就要先除掉太子冒頓,隻是頭曼不想落下自己處死兒子的口舌,就想假借月氏國的手來除掉冒頓。冒頓的反抗和報複,都是避免自己被害的被迫選擇。因為,對于單于來講,沒有任何法律機構可以制裁他。是以,擺在他們父子之間的唯一問題,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們之間的這種仇殺,在冒頓看來,是有一定的正當性的,而且一旦冒頓當上了單于,也就不會有任何機構可以制裁他了。這就是幾千年來,皇權體制下,父殺子,子殺父,兄殺弟,弟殺兄,輪番上演的根本原因了。

三、冒頓設計了自己的退路。

一個人做事,除了想辦法一定要成功之外,重要的也要想好自己的退路。冒頓,用響箭來指揮部下射箭,這種辦法本身沒有任何懷疑的地方,這是訓練管理部隊的正常之法。鳴镝,本身就是發号令之箭,就将自己的野心掩蓋到了正常的練兵活動中。而且,隻有部下跟着自己一起射箭,才有可能亂箭齊發,確定有多支箭将目标射中,避免一支箭射不死人的事情發生。最後,萬一将來要追責,也可以找個部下來抵罪。從這角度出發,冒頓就是主觀上蓄謀已久的謀殺。判定一起案件,是否有主觀故意,就是要看他在案件中的所作所為。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嚴禁私自抄襲、轉載)

《古案今讀》太需要您的支援了,您的點贊就是我們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