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谋杀,因为他亲自设计了响箭的方式。

为替苍生伸枉滥,幽灯清泪译残篇;

从来毁誉他人事,一瓣心香留世间。

——为《古案今读》作。

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谋杀,因为他亲自设计了响箭的方式。

《古案今读》——253.鸣镝弑父

在匈奴的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曾发生了这么一起非常独特的暗杀案件。每个人读到这起案件,都会震惊于这独特的暗杀过程。其用心之狠,用计之绝,可以说是无出其右的。这是怎样一起案件呢?

秦朝时期,由于秦始皇派遣将军蒙恬率领大军北击匈奴,当时的匈奴的头曼单于(单于,就是匈奴的大首领,君主)只能向北迁徙。等到楚汉相争的时候,边境空虚,头曼单于又带着部众南下,渡过黄河。

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谋杀,因为他亲自设计了响箭的方式。

头曼单于的太子名叫冒顿,然而由于头曼宠爱的瘀氏又生了一个小儿子,头曼非常喜欢,就想废了冒顿而立这个小儿子为太子。头曼就安排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

去月氏国当人质也本没有多大的事,但是头曼却派兵攻打月氏。这就是想借月氏的手杀死冒顿。

月氏也很是恼火,就想处死冒顿。冒顿偷了一匹马逃回了匈奴。

既然冒顿又回来了,头曼也没有办法,就安排他统领一万骑兵。冒顿制造了一种响箭,一射出去就嗖嗖作响。冒顿训练他的部下练习骑马射箭的本领,下令说:“我的响箭射哪里,你们就跟着射哪里,如果有谁不跟着射,就斩首。”

这冒顿也可真是个狠人。冒顿就用箭进行打猎,射击鸟兽,结果有人反应慢了,没有完成射击,冒顿就把他给杀了。

过了两天,冒顿又用响箭射击自己的良马,这时部下有的没看明白,好端端的射自己的良马干什么,就犹豫了一下没有跟着响箭射击,冒顿就又把这个部下给杀了。

又过了几天,冒顿又用响箭朝心爱的妻子射去,这一下子部下非常恐惧,根本不敢跟着射击,冒顿又把不敢射击的给杀了。

冒顿这是用条件反射之法,让部下根本不需要思考,只管跟着响箭去射击就行了。哪管响箭射的是什么,即使是他亲爹,也不能多想了。只管跟着射就行了,否则小命就没了。

又过了几天,冒顿带着部下跟随头曼单于去打猎。这时,冒顿先用箭朝着头曼单于的马射去,箭声一响,就是命令,冒顿的部下立即也跟着朝马射了过去。

冒顿一看,这些部下都是可用之人,于是就又搭弓射箭朝头曼单于射去。部下哪还管前面就是什么首领啊,纷纷也跟着响箭射了出去。头曼单于就这样被乱箭射死了。

冒顿射杀了自己的父亲之后,紧接着就又把头曼宠爱的瘀氏和一些不服从自己的大臣给处死了,冒顿就自立为单于。

【原文】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後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於月氏。冒顿既质於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後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史记 匈奴列传》。

【古案今读】

冒顿,绝对是史上最强的狠角色,为了达到自己当单于的目的,除了杀掉自己的父亲、后母、大臣之外,还连自己心爱的妻子都给射杀了。而且射杀的手段又是极端的残忍,只是为了让部下练习跟着自己射响箭。

一、父子亲情在权力的诱惑下一文不值。

头曼是冒顿的亲爸爸,冒顿是头曼的亲儿子。两人之间本该是天伦融洽、血浓亲情,然而,因为他们身份是单于和单于的继承者,这最高的权力,对他们来讲,是无比的重要的。最终,冒顿为了能顺利的当上单于,不得不做出了弑父的选择。先杀妻,再杀父,完成了权力的争夺,抛弃了亲情的温暖。

二、自救式的报复。

头曼既然想立宠妃的儿子为太子,就要先除掉太子冒顿,只是头曼不想落下自己处死儿子的口舌,就想假借月氏国的手来除掉冒顿。冒顿的反抗和报复,都是避免自己被害的被迫选择。因为,对于单于来讲,没有任何法律机构可以制裁他。所以,摆在他们父子之间的唯一问题,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们之间的这种仇杀,在冒顿看来,是有一定的正当性的,而且一旦冒顿当上了单于,也就不会有任何机构可以制裁他了。这就是几千年来,皇权体制下,父杀子,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轮番上演的根本原因了。

三、冒顿设计了自己的退路。

一个人做事,除了想办法一定要成功之外,重要的也要想好自己的退路。冒顿,用响箭来指挥部下射箭,这种办法本身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这是训练管理部队的正常之法。鸣镝,本身就是发号令之箭,就将自己的野心掩盖到了正常的练兵活动中。而且,只有部下跟着自己一起射箭,才有可能乱箭齐发,确保有多支箭将目标射中,避免一支箭射不死人的事情发生。最后,万一将来要追责,也可以找个部下来抵罪。从这角度出发,冒顿就是主观上蓄谋已久的谋杀。判定一起案件,是否有主观故意,就是要看他在案件中的所作所为。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严禁私自抄袭、转载)

《古案今读》太需要您的支持了,您的点赞就是我们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