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詳細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中醫育兒與我們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更貼近我們的生活習慣,因被認為更安全和溫和,中醫受到越來越多媽媽的追捧。你越接觸越會發現,我們的古人是偉大的,偉大的不可思議,中醫是博大精深的,它能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如何治病,而是告訴我們如何“統一與和諧”,與自然相處,與身體相處,告訴我們“對”的生活态度。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小兒疾病多因喂養、護理不當造成。生病期間合理飲食,科學護理,能夠幫助寶寶縮短病程、減輕痛苦。那中醫如何從“衣、食”方面合理護理寶寶呢?

|中醫育兒歌

若要小兒安,須受三分饑與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

少喝飲料多喝水,煎炸熏烤傷脾胃;

缺鋅缺鐵兒常見,調理脾胃是優先;

食宜清淡食速緩,食後稍動保健康。

天然藥,副效少,抗生素,勿濫用;

有病沒病吃小藥,正當病時失療效。

春捂秋凍應變化,穿衣五法要記牢;

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卻須涼。

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别着急,咱們一句一句來解釋。

【中醫育兒歌解讀】

|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解讀:

家長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絕不會讓孩子餓着或凍着。但吃得飽、穿得暖就能把寶寶照顧好了嗎?這句話就提醒我們照顧孩子過猶不及。寶寶并不是穿得越暖越好,因為寶寶的新陳代謝比成人活躍,加上不停活動,穿多了就容易出汗,出汗後着涼是寶寶感冒的主要原因。

再說喂養,如果不生病,寶寶一般都不會拒絕食物,倘若寶寶拒絕食物就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或者食物不太适合寶寶,而愛子心切的媽媽常常怕孩子吃不飽而多喂。

寶寶的消化能力還不健全,吃多了就容易食積,損傷脾胃,導緻寶寶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特别是在寶寶生病的時候,更要節制飲食,減輕胃腸的負擔,使身體能夠集中精力抗擊疾病,早日康複。臨床常見一些家長,在孩子生病的時候不注意忌口,導緻病情反複難愈,就是這個道理。

是以,不要總擔心孩子吃不飽,穿不暖,适可而止就好。寶寶不想吃的時候别強迫喂養,還應根據天氣情況适當加減寶寶的衣物。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

這句話解釋的是寶寶食譜合理的營養配比。“蔬菜和豆”泛指五谷雜糧,“雞蛋和肉”泛指優質蛋白。當然1歲以前的嬰兒,應以奶類為主,并科學合理地添加輔食。寶寶1歲以後,食物的花樣增多,食譜和成人逐漸靠近,應按葷素搭配的原則,均衡攝入營養,膳食結構中應以澱粉等五谷雜糧為主,配合部分優質蛋白和少量脂肪。主次搭配營養才能均衡,偏食的孩子體質常常較差。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

通常,父母會覺得吃什麼長什麼。魚類、肉類營養豐富,給寶寶多吃一些就能長肉。其實人體是一個高度智能的系統,它會根據實際需要,主動地吸收營養,并完成三大營養素(糖、蛋白質、脂肪)之間的轉化。很多人吃素卻一樣長得很胖,就是這個原因,是以不存在少吃肉就不長肉的問題。

這句話不是說寶寶不能吃魚和肉,吃了就會“上火”或“生痰”,而是說魚和肉等高能量食物不容易消化,吃多了容易損傷脾胃,降低健康指數,出現口臭、積食等情況。若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配合少量優質蛋白喂養寶寶,就不容易出現這些問題,進而保證寶寶健康成長。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少喝飲料多喝水,煎炸熏烤傷脾胃

這句話是說,寶寶要吃健康的食物,烹調食物也要用健康的方法。花樣繁多的飲料裡,含有太多的糖分和添加劑,經常飲用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不利,白開水是我們最健康的飲料,也是最好的藥。

前面幾句主要介紹如何選擇健康的食物,其實健康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世面上流行的烤串、麻辣燙等都不是健康的烹煮方法,還有煎、炸、熏、烤等方式,雖然能最大地刺激人的食欲,但高脂肪、高鹽、高辣度的食物最傷脾胃,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功能。對寶寶來說,應選擇蒸、煮、炒等少油少鹽的健康烹饪方法。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缺鋅缺鐵兒常見,調理脾胃是優先

很多家長甚至大夫都根據化驗單,給孩子補充微量元素,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孩子缺乏微量元素,主要不是因為吃得不夠,而是消化吸收能力較差。是以,調理脾胃,增強孩子的消化功能,同時保證均衡的營養,才是根本解決之道。是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調理寶寶的脾胃,為寶寶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有病沒病吃小藥,正當病時失療效

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不能自己随便給寶寶用藥,即使是保健品也不能随便給孩子吃。很多媽媽為了預防生病,或者促進保健,常會給寶寶吃一些小藥。“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有其适用範圍和使用禁忌。

媽媽們由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不能準确把握藥物的适用範圍、服用療程、停藥指征等情況,不僅常常自己濫用藥物,而且容易道聽途說、以訛傳訛,進而增加了藥物傷害寶寶的風險,甚至加重病情,給醫生的後續治療帶來困難。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卻須涼

春季氣候宜人,但剛入春的時候,氣溫處于過渡階段,常常因寒流而大幅降溫。是以,在氣溫不穩定的初春,不要急着給寶寶減衣服,以免着涼感冒。

當然,氣溫穩定上升的時候,就該給孩子減衣服了。同理,入秋之後雖然有幾許涼意,但秋老虎還會常常反撲,若穿衣過早,很容易讓寶寶出汗,增加中暑的風險。是以,入秋氣溫不穩定的時候也不要急着給寶寶加衣服,這就是所謂的春捂秋凍。

人的腳部受涼最容易感冒,而頭部出汗,汗後受風也是感冒的常見原因。就孩子而言,肚臍是最薄弱的地方,古人給孩子穿肚兜,就是為了防止肚臍受風引發疾病。是以,就穿衣預防疾病來說,一定要遵循穿衣五法,保證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卻須涼。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背暖:即寶寶的背部溫暖卻沒有汗液冒出,如果背部出汗多,則很容易導緻風寒濕等病邪入侵而生病;

肚暖:防止肚子着涼引起脾胃受寒,引起的嘔吐、腹瀉。

足暖:常言道“寒從腳起”,腳感受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腳部受涼引起尿頻,長期會導緻經常性腹瀉或神經性腹瀉.會影響内髒,引起胃疼、腰腿痛等。是以,天氣變冷後家長要給寶寶穿上柔軟溫暖的襪子,保暖的鞋子

頭涼:

古人有句話:“頭涼不生病。”意思是頭部要涼,不能過熱,否則容易生病。這是為什麼呢?中醫認為,人頭頂的百會穴(前後發際正中線,與兩耳之間連線的中點)是人體的聚集的地方,人體陽氣全都彙聚在這裡。因為是人體陽氣最足的部位,即諸陽之彙,是以頭部喜涼惡熱。人體的散熱,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頭部散發出來的,如果頭被捂得嚴嚴實實了,反而不利于散熱,尤其是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更是不能把頭捂得嚴嚴實實,冬天比較冷時,可以給寶寶戴上一頂帽子即可。中醫最講究辨證,強調根據具體情況适度掌握分寸。頭涼并不意味着任何時候都不戴帽子。像嬰幼兒,因為囟門未合,頭頂就不能着風,過去的家長會将小手絹的四個角分别系成結,然後給小孩戴上,這樣既不會過熱也保護了囟門。如果是在嚴寒的冬季,小寶寶出門時就一定要戴帽子禦寒,不過帽子的厚薄由家長靈活把握,有兩個參考名額:一是氣溫,二是孩子的體質。

中醫最講究辨證,強調根據具體情況适度掌握分寸。頭涼并不意味着任何時候都不戴帽子。像嬰幼兒,因為囟門未合,頭頂就不能着風,過去的家長會将小手絹的四個角分别系成結,然後給小孩戴上,這樣既不會過熱也保護了囟門。如果是在嚴寒的冬季,小寶寶出門時就一定要戴帽子禦寒,不過帽子的厚薄由家長靈活把握,有兩個參考名額:一是氣溫,二是孩子的體質。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心胸涼:

說到嬰幼兒心胸要涼,《古今圖書內建醫部全錄卷四百一兒科》裡有這樣一段話:“心屬丙火,若外受客熱,内接心火,則内外俱熱也。其證輕則口幹舌燥,腮紅面赤,重則啼叫驚跳。”意思是心本來就屬火,如果穿着過厚,捂得太多,内外俱熱,易導緻小孩兒輕則口幹舌燥,腮紅面赤,重則啼哭不止,驚跳連連。要做到心胸涼,孩子的衣着就不要過于厚重,而且不要太緊。晚上睡覺時,被子也不要蓋得過厚,以免壓迫孩子的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髒功能。教大家一個怎樣判斷寶寶是否冷的辦法,摸頸脖子,溫熱就說明寶寶不冷,如果還不放心,可以再摸下背,背溫熱的就是不冷。還有是否給寶寶添加或減少衣服,可以讓寶寶活動半個小時,然後摸身上的衣服,如果衣服溫熱,說明穿的正好。如果衣服沒有溫度,說明穿少了。如果衣服感到有汗液,則是穿多了。這個方法同樣适用大孩子。還有就是在深秋和冬天的時候,在寶寶醒來的半個小時内也要注意保暖。寶寶出汗時,首先要将汗擦幹,并且等汗收斂之後,再給寶寶脫衣服,不要立刻脫,這時候風一吹寶寶就容易着涼。

要做到心胸涼,孩子的衣着就不要過于厚重,而且不要太緊。晚上睡覺時,被子也不要蓋得過厚,以免壓迫孩子的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髒功能。

教大家一個怎樣判斷寶寶是否冷的辦法,摸頸脖子,溫熱就說明寶寶不冷,如果還不放心,可以再摸下背,背溫熱的就是不冷。還有是否給寶寶添加或減少衣服,可以讓寶寶活動半個小時,然後摸身上的衣服,如果衣服溫熱,說明穿的正好。如果衣服沒有溫度,說明穿少了。如果衣服感到有汗液,則是穿多了。這個方法同樣适用大孩子。還有就是在深秋和冬天的時候,在寶寶醒來的半個小時内也要注意保暖。寶寶出汗時,首先要将汗擦幹,并且等汗收斂之後,再給寶寶脫衣服,不要立刻脫,這時候風一吹寶寶就容易着涼。

中醫兒科李波:中醫育兒歌解讀,學點中醫育兒知識讓孩子少生病

養兒不能怕麻煩,也不能太過度,最後,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健康成長,大人們更安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