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洗掉漢奸的罵名,身為一軍之長的他,常常把“死”字挂在嘴邊

長城抗戰中,張自忠在喜峰口率領29軍38師與日軍激戰。29軍撤離平津後,他輕信日軍謊言,留下禍根:日軍占領北平後,他易裝潛逃,此後被國人罵為漢奸。後來張自忠來到濟南,想投奔“逃跑将軍”韓複榘參加抗戰,他站在門外,聽見客廳裡的韓複榘說:“這個漢奸來找我幹什麼?”聽到這話,張自忠含淚離去,韓複榘後來因為一槍不發丢掉濟南而被蔣介石槍斃。

為了洗掉漢奸的罵名,身為一軍之長的他,常常把“死”字挂在嘴邊

為了洗掉漢奸的罪名,張自忠趁夜色回到家中,安排後事,給了女兒和堂侄女每人一點錢,說這是她們的嫁妝,然後穿着長袍戴着禮帽悄悄離開,這是他見到孩子們的最後面。張自忠來到南京去投奔李宗仁。他滿臉愧色,低頭不語,李宗仁、馮玉樣,還有29軍軍長宋哲元在蔣介石面前力保張自忠,蔣介石讓他戴罪立功,擔任由38師擴充而成的59軍軍長。

張自忠回到了59軍,他對将士們說:“我回來就是為了死。”台兒莊戰役中,臨沂危急,李宗仁電令張自忠解圍。當時臨沂城中被日軍所困的是第三軍團軍團長龐炳勳,九年前的中原大戰時,同為馮玉祥西北軍的張自忠和龐炳勳與中央軍作戰,龐炳勳叛馮投蔣,夜晚偷襲張自忠,讓張自忠差點喪命。張自忠發誓:“此生不與此等不義不仁的小人共事。"然而,此時,張自忠放下了個人思想,義無反顧奔襲臨沂,解救龐炳勳,他在給前線的電報中說:“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猶死。”此役,59軍殲滅日軍5000餘人, 救出龐炳勳。

為了洗掉漢奸的罵名,身為一軍之長的他,常常把“死”字挂在嘴邊

那些歲月裡,張自忠說得最多的一個字就是“死”,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從離開北平的那一刻起,他就想着戰死沙場,從離開女兒和侄女們的那一刻起,他就想着不再回來。他要用死亡來洗刷漢奸罪名。每逢戰況危急的時候,張自忠就帶着警衛營沖在最前面,戰局為之逆轉。

後來張自忠升任33集團軍司令,很多将領考慮到安危,常常勸他打仗不能身先士卒,不能沖在最前面,要以自己的生命為重。張自忠說,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中國,就是覺得中國人怕死,如果我們不怕死,日本人敢這麼猖狂嗎?我死了,總司令還有人當,還有人率領你們抗戰,怕什麼?張自忠在和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連仲談話中也說過,自己要等待時機,舍身成仁,給全軍樹立一個榜樣。

為了洗掉漢奸的罵名,身為一軍之長的他,常常把“死”字挂在嘴邊

舍身成仁的時機很快就來臨了。1940年5月, 棗宜會戰開始。開戰五天後,張自忠不聽衆将勸阻,安排好了各部隊攻防部署後,又把軍中諸事托付給自己的代理人馮治安将軍,然後去戰況最激烈的襄河東岸阻擊日軍。

這次出戰大不一樣,張自忠将軍一向生活簡樸,着布衣布鞋,不戴帽子,而那次渡河作戰,他穿上了呢子将軍服,戴上了大檐帽,大家都明白将軍這次是要與日軍同歸于盡的。

張自忠将軍率領2000名戰士馳援河東,當時,河東的三個師各自為戰,傷亡慘重,張自忠來到後,士氣大振,同仇敵忾,給予日軍極大殺傷。日軍發現33集團軍是一支勁敵,便從參加會戰的四個師團中,抽出兩個師團攻擊河東的國軍,張自忠将軍陷入四面圍困中,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

日軍感歎于張自忠将軍的忠烈,将他掩埋在方家集的一座山上,砍木為碑,上書:“支那大将張自忠之墓”。

為了洗掉漢奸的罵名,身為一軍之長的他,常常把“死”字挂在嘴邊

38師師長黃維剛聞知張将軍英勇捐軀,悲高欲絕,親自帶領數百人的便衣隊夜襲方家集。他們找到了張自忠将軍的墳墓,開棺取出遺體,運往重慶。而第二天,日軍也接到了要将将軍遺體運往漢口的指令。而當時的漢口,已成為淪陷區。

張自忠将軍遺體運至第33集團軍司令部所在的湖北宜城,全軍官兵跪迎痛哭,緊接着将軍的遺體沿着長江運至重慶,蔣介石率領軍政要員集聚碼頭迎靈,蔣介石撫棺大哭。張自忠将軍用生命悍衛了軍人的尊嚴,他是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犧牲的最高将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