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戰争後期,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頑固分子,企圖再次破壞國共合作的抗日合作協定。
1943年春,蔣介石指令駐紮在洪澤湖地區的國民黨軍對該地以西地區的新四軍隊伍進行東西夾擊,以便破壞我黨所建立的淮北抗日根據地。
中共中央在此嚴峻形勢的逼迫下,決定自發對國民黨隊伍進行反抗,保衛淮北抗日根據地。
此時,因日僞軍掃蕩而撤退的國民政府江蘇省主席韓德勤,也趁機率領國民黨隊伍順勢占領新四軍的駐紮區域。
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我軍在黨中央的帶領下,與人民群衆并肩作戰,成功活捉國民黨進階将領韓德勤。
然而,當陳毅将軍在請示延安中央如何處置韓德勤後,毛主席卻訓示将此人混在俘虜中,順勢放掉。
韓德勤于1892年出生于江蘇省的江南小鎮中,早年被保送于南京陸軍國小進行就讀軍事理論與指揮。
在校期間,韓德勤結識了與自己同為淮陰地區的老鄉顧祝同,由于兩人脾氣品性十分相投,是以私交也很是親密,甚至一度有人傳言兩人拜了把子,成了兄弟。
學校畢業後,韓德勤被配置設定到當時的北洋部隊進行服役,還順利混到了團副一職。
然而,随着人民對北洋政府的反抗情緒不斷增高,其北洋軍隊也是随之日薄西山,臨近夕陽。此時的韓德勤并不想給已經落寞的北洋政府陪葬,便在某次負傷後傳回自已的江蘇老家。
然而,韓德勤并不想就此結束自己的人生的軍涯,然後草草過完平庸的一生。潛回家鄉的韓德勤多處打聽,得知昔日的好友顧祝同已經是當時國民黨政府要員。
于是在幾經波折後,韓德勤順利搭上了好友顧祝同的關系,出任了國軍新編二十一師的副處長之職。
在1937年,顧祝同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國軍第九軍軍長,協同北伐軍隊攻取南京城。
當然,高升官位的顧祝同也并未曾忘記自己的好兄弟韓德勤,提攜他為該軍的參謀長,希望韓德勤能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中作出一番作為。
或許,戎馬一生的顧祝同都未曾想到自己的這位把兄弟韓德勤居然毫無作戰天賦,甚至在他一生所經曆的戰役中幾乎是屢戰屢敗。
在國民大革命失敗後,韓德勤奉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總統蔣介石之令,率部參加第三次圍剿共産黨根據地。
1931年,韓德勤在率領國民黨第五十二師在圍剿黨中央根據地時卻遭到紅軍主力部隊的伏擊,由于當時道路崎岖,兵力無法展開,再加上韓德勤本人的指揮不當,五十二師瞬間便潰不成軍,被紅軍部隊一舉拿下。
由于當時俘虜人員過多,韓德勤便偷偷混在紅軍的俘虜隊伍中,最後領了兩枚銀元才一路潛逃回南京。
時任國民政府總統的蔣介石在得知此戰之後,大罵韓德勤為“飯桶将軍”,但最終看在好友顧祝同的面子下,隻給予韓德勤降職處分。
韓德勤在接受國民黨處分後,自知自己已經大錯鑄成,無法挽回,便安安生生地做起了現任工作。
然而,過了幾天穩定日子的韓德勤,便再次想念起自己率部殺敵的軍人生活。于是,韓德勤便再次請求顧祝同為他疏通關系,讓他能夠重回軍部。
在韓德勤的多番懇求下,顧祝同隻好拉下自己的臉面向蔣介石說情。最終,在顧祝同的幫助下,韓德勤得以與他一起前往江蘇地區辦公。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顧祝同因軍務繁忙,命韓德勤代任江蘇省主席一職及第三戰區副司令員。
1943年,抗日戰争在進入第三階段後,日本軍隊開啟了大掃蕩戰略。此時韓德勤率部駐守的蘇北地區,也遭受到了日軍的掃蕩影響,至此之時,韓德勤向當時駐守于蘇北另一地區的新四軍隊伍發起了聯手抗敵的合作戰術。
中共中央本着聯合抗戰的誠意,積極配合韓德勤作戰,攻打日軍。在韓德勤率部作戰失敗後,新四軍主動敞開駐守地區供其避難休息,甚至還接濟韓德勤部糧草,幫助他們補充彈藥。新四軍的大義精神也讓國民黨許多官兵紛紛感激。
新四軍未曾想到的是韓德勤,并不是以民族大義為重的英雄人物,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而已。
在新四軍與人民群衆聯合抗日之時,韓德勤卻率領自己的部隊迅速搶占新四軍淮海區的主要根據地,甚至在一夜之間調集全部隊伍,企圖攻占整個蘇北地區。
随即,時任新四軍軍長的陳毅,在接到前線韓德勤部攻占我軍駐紮地報告後,急忙召開新的作戰會議。
在會上,時任新四軍副軍長的張雲逸,憤罵韓德勤出爾反爾,背信棄義。随後,幾人草拟出新的作戰方案發往延安,進行請示。
在得到延安的準許後,陳毅幾人迅速展開作戰計劃。原本以為勝券在握的韓德勤絲毫沒有軍人的警醒意識,反而在大雨中鼾睡,也就在此時新四軍的隊伍正在冒雨前行,争分奪秒的向山頭子方向攀岩前進。
終于在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隊伍對韓德勤部發起了最後的反攻。
由于韓德勤對部下的松懈管理,導緻新四軍在攻打之時,國民黨隊伍還未曾從睡夢中反應過來。戰鬥僅僅半個小時,就幾乎全殲韓德勤部。
此時驚慌失措的韓德勤,又做了一件令所有軍人都為之不恥的事情,當國民黨其餘将士都奮力反抗之時,韓德勤卻說共産黨優待俘虜,是以懷着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的想法,韓德勤再次冒充被俘虜的普通将士,企圖蒙混過關。
不過,韓德勤這次的想法,卻被眼光毒辣的陳毅元帥所看透,但此時任處于國共抗日時期,滋事體大,是以陳毅元帥便再次向延安方向發了一份電報,大概意思為韓德勤部幾乎被全殲,韓德勤再次被俘虜,應該如何處理。
不久後,延安地區毛主席來電,考慮要以國家民族為重,便講道把韓德勤放在俘虜中,放了就好。
再次成功回到南京的韓德勤徹底讓蔣介石、顧祝同顔面盡失,不過一心為蔣、顧兩人的韓德勤,很快又受到了老蔣的重用。
解放戰争期間,韓德勤被任命為徐州剿總副司令。衆所周知,所謂的徐州會戰就是我國解放戰争中第二大戰役——淮海戰役。
當時國民黨高官薛嶽得知韓德勤被任命為副司令之時,破口大罵蔣介石任人唯親的作戰方法。
當然,徐州會戰後,痛失國民黨80萬隊伍的蔣介石,徹底對韓德勤大失所望,而顧祝同也再無顔面替這位好兄弟說情,至此韓德勤徹底結束了自己的軍馬生活,在1949年,與南京國民政府一起退往台灣。
作為一名指揮官,他沒有警惕心,沒有統領全軍的軍事才能,把無數戰士的生命當兒戲。作為一名軍人,他卻隻想着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惜苟且偷生當俘虜。作為一名中國人,他沒有民族大義,在國家生死存亡時,背信棄義,将槍口直指同盟。
如此這般的韓德勤,能有驚無險地一次次僥幸活下來,實在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