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作者:酒肉池林

中華文化自誕生之日起,已經延綿數千年之久;而在這數千年的曆史演變中,中華文明噴湧而出,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為我華夏文明的延續而努力奮鬥。

而在這幾千年的曆史程序中,華夏文明一代又一點傑出人物登上了曆史舞台,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奠定了華夏古文明的傳說。

後人了解到的,中華文化最璀璨的時代無疑就是唐詩宋詞這兩個時代了;唐朝的詩詞無疑是中國曆史文化的一大巅峰,而宋詞是繼唐朝之後,中華文化又一大巅峰朝代。

宋朝時期,中國曆史上出現了太多的偉大的文學家,他們的著作流傳後世,千年不腐;他們的思想傳承後人,為後人汲取知識之光;他們是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而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人物,他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代文學巨匠;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突出的成就,流傳了2000多首詩詞;同時,他又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他為國家殚精竭慮,奔波勞累一生,雖然最終改革失敗,但卻給後人汲取了經驗,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不朽篇章。

他,就是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個影響了中華文化一千年的偉大人物。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圖檔來源于網絡

對于王安石,我想小夥伴們肯定是知道的,從國小時代起,我們就開始學習他的詩詞,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詞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淳樸,目前流傳後世的詩歌,詞作等有2000餘首。

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可謂是登峰造極,曆史上能夠比肩他的人寥若星辰;但是,相比于文學上的突出成就,王安石在政治上的成就也是非常巨大的;他主導的“王安石變法”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龐大的政治改革運動,為當時的北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王安石是中國曆史上一直備受争議的一個人物之一,一千年來,針對他的變法之說,後人議論不斷,有人稱贊他是改革先鋒,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北宋經濟的發展;也有人說由于他的改革失敗,導緻了北宋的滅亡,他是北宋曆史上的罪人。

那麼,真實的曆史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王安石這一偉大曆史人物波瀾壯闊的一生。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号半山,出生于江西撫州。

王安石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長大之後,随着他父親的官位不斷升遷,他也跟着父親一起過着居無定所的生活,體驗民間疾苦;而這時候的王安石,他的文章也深入了底層百姓之中,有了改變底層人民生活的志向。

而少年時候的王安石,就心存大志,經常背着書籍到處遠遊;傳聞有一次,王安石在一書院求學,得知當年的李白在夢中夢見自己的筆頭上長出了一朵美麗的花,從此之後,李白文思泉湧,開始名聞天下;于是,他拿着書問先生:“先生,世間真的有生花筆嗎?”

先生正色回答道:“當然是有的啊,事實上有的筆頭會長出花,而有的筆頭沒有,隻不過我們分辨不出來而已。”

王安石見先生回答得滴水不漏,于是說:“那先生能給我一支生花筆嗎?”

于是,先生拿來了一捆毛筆,對王安石說:“這裡有九百九十九支筆,當隻有一支是生花筆,我分辨不出來,你自己找吧。”

王安石再拜曰:“學生眼淺,請先生指教。”

先生說:“要想找出生花筆,你隻有用每支筆都去寫文章,寫廢了一支就換下一支,一支寫下去,你一定能夠找出生花筆。”

從此以後,王安石開始勤學苦練,飽讀詩書,文章水準也是突飛猛進;最後,王安石把九百九十八隻毛筆都寫廢了,隻剩下一支的時候,一天夜裡,他提筆開始寫文章,突然文思泉湧,下筆有神,一篇文章一揮而就,他興奮的大叫起來:“找到了,我找到生花筆了。”

之後,王安石用這筆生花筆寫就了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并且依靠這支生花筆,王安石仕途順利,一路做到了宰相高位。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由此可見,不管任何事情,隻要我們努力向前,用絕大的毅力克服前面的困難,堅持下去,我們就能最終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就像王安石一樣,如果當初他沒有不斷地努力寫文章,如果他中途放棄了,那麼他也不會成為後來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就如他筆下的“傷仲永”一樣,就算你聰明絕頂,但如果後天不努力奮發,那麼最終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不會有任何成就的。

公元1042年,王安石取得當年進士榜第四,授淮南節度判官;任滿後,王安石放棄了京試入館閣的機會,調為鄞縣知縣,在他在任期間,他興修水利,擴辦學校,當地經濟水準直線上升,百姓生活水準也顯著提高。

自此之後,王安石的仕途一路高歌猛進,聲望高漲。

公元1058年,王安石進京述職,向當時的宋仁宗上書“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在此次上書中,王安石總結了自己多年來地方官任職的經曆,指出了大宋多年來積貧積弱的局面,認為必須要進行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種種弊端。但當時的宋仁宗并沒有采納王安石的建議。

這次上書失敗之後,王安石對于做官就沒有那麼熱衷了,按照他的初心,他為官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做對國家有意義的事,能夠改變國家的現狀,可是,既然當權者不采納他的建議,他也覺得做官已經沒有必要了。

之後,王安石因為母親病故,辭官守喪去了。

宋英宗執政期間,曾多次征召王安石入朝為官,可他都以替目前守孝為由拒絕了;這時候的王安石,想必對朝廷是非常失望的吧,他空有一身抱負,卻沒有施展的舞台;他看到了國家積弱的現狀,卻無力改變;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國家的現狀非常嚴重,而他自己卻不知道何時才能夠擁有一個一展抱負的舞台,徹底改變這個國家危險的現狀,這句詩寫就了王安石在當時的失望心境,他的不甘心,他的等待。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在王安石為官期間,是曆史上有名的清廉樸素的官員。

據說有一次,王安石的兒媳婦家的親戚蕭公子到了京城,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得給自己兒媳婦的面子啊,于是邀請蕭公子一起吃飯,哪知道等這位蕭公子盛裝出席,到了王府之後才發現,王安石請他吃飯連菜肴都沒準備,蕭公子覺得很奇怪,跟王安石喝了一點酒之後,才上了兩塊餅,然後上了四塊肉,蕭公子家可能也是富貴人家,哪吃過這玩意,于是他隻吃餅中間一小部分的肉,剩餘的都還放在盤子裡;王安石是個樸素的官員,見不得浪費,于是把剩餘的餅拿過來吃了,蕭公子一看,慚愧地離開了。

王安石不僅清廉樸素,他也不好女色,一生隻有一個老婆,據說有一次,王安石的妻子吳氏,給王安石納了一房小妾。小妾上前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震驚地問道:“你是誰?”女子擡頭答道:“家夫欠了官債,小女子是賣身進的府裡。”王安石聽完之後,不僅沒有收女子為小妾,還花錢給女子贖身,還清了官債,讓女子夫婦團圓。

除此之外,王安石還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官員,他從來不注重自己的儀表,經常上朝的時候都是官服肮髒不淨,儀表邋遢不堪,頭發也不梳,胡子也不刮,皇帝經常拿這件事跟他開玩笑,讓他把自己收拾一下,可是轉眼之間他就忘了。

蘇洵曾經針對王安石的儀表這樣描述:“衣臣虜之衣,食犬憊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

由此可見,王安石在自己身上的花銷肯定是非常小的。

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王安石為官期間,是個非常清廉的官員,不貪腐,不腐敗;而且不是一個好色的官員,這在宋朝那樣政治腐敗的朝代,是比較罕見的,這也可能是後來變法失敗的一大原因,大家都在貪腐,就你兩袖清風,顯得自己高大上,不打擊你打擊誰呢?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公元1067年,宋神宗繼位,王安石也迎來了自己的伯樂,還有影響他一生的重要人物,這個人就是宋神宗,宋神宗在繼位之前,跟王安石的關系就不一般,他非常羨慕王安石的文采;而且之前宋神宗就知道王安石關于變法的一些主張,他非常贊賞王安石。

而宋神宗也是一個心懷大志的帝王,他即位之初,宋朝統治已經将近百年,許多陳舊的政策依然還是之前的,沒有任何改變;而此時的大宋官場已經腐朽不堪,從裡到外都散發着一股腐敗的氣息;百姓生活更是困苦不堪,國家财政也日益緊張;在内,各地烽煙四起,起義不斷;在外,遼國虎視眈眈,大宋跟遼國的戰争基本上都是以失敗納貢結束;而且此時的西夏在李元昊的帶領之下崛起迅速,對宋朝邊境構成了威脅。

是以,不管是宋神宗還是王安石,他們都看到了在北宋太平盛世的背後,其實國家已經千瘡百孔,危機重重,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了。

是以,這一對君臣在理念和抱負一緻的情況下,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王安石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援。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主持的變法得到宋神宗的大力支援,他躊躇滿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期待新法能夠盡快實行,為大宋百姓換一副全新的有朝氣的容貌,讓大宋從此擺脫積貧積弱的局面,人人滿面春風,國家富強,百姓安康快樂。

是以,此詩是王安石在胸中抱負能夠得以施展之後的一次完美釋放,是他對于新法的期待。

公元1068年,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為了改變北宋“外實内虛”,“冗兵”,“冗官”,“冗費”等問題,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援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北宋建國之後,為了維護中央集權,防止地方割據,重走唐末的老路;在政治上,實行文人治國方針;軍事上,守内虛外;而且為了分化官員的權利,實行一職多官制度,造成北宋政治機構龐大而臃腫;

這樣的情況下,給政府的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畢竟那麼多官員需要養活;而财政空虛,就隻能增加賦稅,這樣底層百姓負擔沉重;農民沒有生路,就隻能揭竿而起了;再加上外患不斷,北方的遼國,西邊的西夏虎視眈眈,北宋内憂外患。

慶曆新政失敗後,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更加嚴重,直到宋神宗上台,希望改變這種局面,于是啟用王安石,實行變法政策。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王安石的變法主要分為三個方向:

一是富國之法:說明白點,就是給國家賺錢,豐富國家财政收入。主要是通過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市場交易,均輸法等方面;青苗法就是在每年二月,五月等青黃不接的時候,政府通過貸款,貸糧給農民,幫助農民生活下去,又能增加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沖突;免役法就是把原來的免費服差役改成了由政府雇人,不願意的可以繳納一定數額的錢财,這樣農民就從勞役中解放出來了,有更多的時間去開荒種地,促進發展;方田均稅法是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好壞收賦稅等等這些措施,不僅促進了社會發展,還增加了财政收入,利國利民。

二是強兵之法:北宋的軍隊總量是非常龐大的,但是品質很低,戰鬥力低下,為了防止武将造反,北宋把将領和士兵分開,經常性的來回調動,造成兵不識将,将不識兵,将軍不了解自己手下的士兵,士兵也不知道将軍的情況,這樣的軍隊素質比較低下,加上缺乏訓練,往往一遇到打仗就不知道怎麼辦,這也是為什麼北宋自建國開始一直被北方的遼國和後來的金國壓着打的原因。

而強兵之法就是提高士兵的訓練,每個士兵進行測試,按照等級劃分,類似于現代的軍事管理制度,普通士兵和特種兵的差別,而且還劃分兵種,這樣軍隊的戰鬥力提升上來了;加上強制要求50歲以上的士兵必須退役,這樣保證了軍隊士兵的品質,國家也不用再花那麼多錢養軍隊了。

三是取士之法:就是改革科舉制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為北宋官場源源不斷地提供新鮮血液,隻要有人才,就能夠發揮作用。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國強兵,改變北宋一直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地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安石變法确實能夠起到富國強兵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激進的改革方式,太過于超前的思想,導緻王安石的改革思想遭遇保守派的瘋狂打擊。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從古至今,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帆風順的;而王安石變法雖然是利國強兵的一種政治政策,但是,他的改革之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在北宋朝堂之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新舊勢力的幾番拉鋸之下,變法最終是以失敗而告終,而王安石也随着他的變法幾度沉浮。

在變法法令頒布不足一年,針對變法,擁護派和反對派就進行了幾次激烈的交鋒,而這一曆史事件,被稱之為:“新舊黨争”。

自從新法頒布以後,好像老天都開始阻止王安石一樣,各地都出現異常的自然現象,比如華山崩裂,北方大旱等;本來改革就鬧得人心惶惶,這下正好被有心人利用了,說是上天在懲罰大宋;本來宋神宗是不信的,但是架不住保守派的人整天神神叨叨的,搞得宋神宗壓力特别大,他也開始相信這是上天的預警。

而王安石也迫于壓力,退居幕後;宋神宗在各方壓力的逼迫下,内心也産生了動搖,打算聽取各方的意見,而王安石勸說宋神宗要堅定信念;可惜這時候的朝堂已經開始動蕩,宋神宗不得不考慮保守派的建議。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公元1071年,開封百姓為了逃避保甲,自斷手臂;宋神宗有點慌神,但是變法依然堅定地在實行。

公元1074年,北方大旱,幾個月沒下雨, 朝廷内外以“變天”為借口,再次掀起了對變法的圍攻;而王安石的免疫法激起了民憤,很多的窮人付不起錢,開始鬧事,民心不穩。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叫鄭俠的官員給宋神宗上書了一幅流民圖,宋神宗被圖中所描述的景象驚呆了,民間已經有無數百姓因為變法而流離失所,慘不忍睹;本來想通過變法強大國家,造福百姓,可現在恰恰想法,不僅沒有給百姓帶來利益,反而造成了這樣嚴重的結局;自此之後,宋神宗廢除了變法中的青苗法,免疫法等制度,而這一對君臣之間從親密無間的合作關系到現在因為變法而産生了裂痕。

而保守派在司馬光的帶領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反對浪潮,宋神宗現在也對變法産生了懷疑,于是罷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

公元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可惜這個時候,改革派已經四分五裂,支援王安石的人已經很少了,再加上宋神宗的動搖,變法已經很難再推行下去了。

公元1076年,王安石辭去宰相,帶着壯志未酬的遺憾和滿腹的不甘和悲傷離開了京城,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隐居江甯。

王安石離開之後,宋神宗獨自一人推行新法,但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阻撓,雖然宋神宗意志堅強,也采用了強硬手段,但效果甚微。

公元1085年,宋神宗也滿腔悲憤的去世;宋哲宗繼位,起用司馬光為宰相,變法法令幾乎全部被廢除。

到這裡,王安石變法徹底宣告失敗。而宋朝從此進入黨争的泥沼,無法自拔。

公元1086年,王安石在變法失敗的郁悶中以及一片拳拳之心得不到了解的悲憤中病逝于鐘山,享年66歲,獲贈太傅。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王安石變法從實施到被廢除,曆時15年時間,在這15年中,每項新法的推行,雖然遭遇的阻撓都非常巨大,困難重重,但也收到了一些效果,如果不是保守派的阻撓和群眾的不接受,變法是能夠起到富國強兵的作用的。

王安石變法之是以失敗,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

其一:變法的超前性與社會現實的落後形成巨大的落差;也就是說,王安石變法提出的很多新法,它的思維和想法太超前了,而當時的北宋,不管是官員還是普通百姓,他們的思想境界還沒有達到那樣的層次,是以無法接受這樣的變革。

其二,太過于急于求成;不管做任何事,着急是沒有用的,特别是社會的變革方面,幾年的時間,十幾項新法在全社會鋪開,群眾剛剛接受了一項新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消化,緊接着好幾項就來了,根本不給群眾接受的時間,這樣是不行的。

其三:政策執行不力;變法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下面的人對于變法的了解不是很到位,隻看結果,不注重過程,是以遇到事情都是粗暴處理,很多底層官員更是借此機會私自斂财。

其四:上下不同心;能夠看到北宋存在的巨大隐患的人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其實還有很多人,但是,為了各自的利益,有人支援變法,有人阻撓變法;一旦遇到困難,内部就開始人心惶惶,心思轉變;就算是宋神宗,在遭遇到反對派的阻撓之後,也是舉棋不定,前後兩次罷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這樣的情況下,變法怎麼可能維持下去呢?

但是,王安石變法之是以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變法收到的效果要遠遠弱于它的危害,要不然也不會引起民變。

在那樣的年代,隻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改革,最終是走不遠的,因為根本沒有觸及到社會根本問題,沖突依然存在。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大規模的改革運動隻發生了兩次,一次是商鞅變法,成功了,秦朝從此進入高速發展期,橫掃天下,并吞六國;再次就是王安石變法,失敗了,也間接導緻了北宋後來的黨争問題,為北宋後面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王安石之是以堅決實行變法,是因為他看到社會根本問題的存在,知道如果不變法求存,北宋最終的結局一定是被滅亡的命運;

他個人沒有想通過變法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為自己積攢政績;說到底,王安石在那個年代,他的官位已經做到了宰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根本沒有必要再為自己積攢政績了;其次,他的文學造詣很高,在當時的北宋文壇上,能夠跟他并肩的人并不多,充其量有一個蘇東坡,不管他的政治地位還是在文學上的地位都已經到了頂峰。

是以,他實行的變法運動,更多的是為大宋着想,為統治階級和底層的百姓求生存。

雖然王安石變法失敗了,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王安石當時的變法思想是極為先進的,如果真的實行下去了,效果是非常顯著的,他能夠提出那樣的變革思想,說明他真的了解到了社會存在的根本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他寫的詩詞來了解他在變法過程中的心路曆程。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這首《梅花》作為王安石創作的千古名篇,以梅花的堅強和高貴的品格形容那些處于艱難困苦環境中依然堅持操守,永不放棄的人。

此詩跟王安石的處境何其相似,從王安石實行變法到他兩次被罷相,最後黯然退出政治舞台,他的艱難,他的孤獨,他的不甘跟傲雪淩霜的梅花何其相似。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

這首《登飛來峰》也是王安石的千古名篇,整首詩以七言絕句寫就,表現了詩人的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氣和霸氣;就如王安石變法剛剛推行的時候,他不畏任何艱難險阻,不怕任何小人奸佞,堅定的推行變法革新。

我們不得不被他的勇氣和決心所折服。

可以說,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不是敗在王安石自己,而是敗給了整個社會環境,敗給了北宋的政治國情。

他已經做到了極緻,他無愧于宋神宗,無愧于北宋軍民,更無愧于天地。

王安石: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一生為國為民,卻被人誤會千年

王安石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以及革命家;在北宋朝代,他的詩詞冠絕天下,流傳千古,後人無不争相膜拜。

但他所提倡的變法,在那個年代,隻能是空中樓閣一般的存在,他在沒有完全擺脫封建束縛的情況下,發動這樣一場變法革新運動,目的和動機确實讓人欽佩和動容;隻能說,王安石的思想超越了那個年代的任何人,他的想法和實施的變法運動根本不是那個時代應該有的;是以結局也是注定的,宋朝也由此而進入了“黨争”的泥沼,為後來的“靖康之恥”埋下了伏筆。

但是,我們不得不為他的想法和改革運動而動容,因為他提出的那些變法政策,本身就是社會的一種進步;無論是千年之前,還是千年之後,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難道就因為一個朝代的覆滅而讓我泱泱華夏停止前進的步伐嗎?殊不知,曆史上的大多數朝代的覆亡,都是跟當權者不思變化有關,你在閉關鎖國,閉門造車,而别人卻勇于探索,勇往直前。

隻有不斷的變化,才能在這個競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叢林中存活下來;隻有不斷的變化,才能使我中華民族不斷的變得強大;隻有不斷的變化,我泱泱華夏子孫才能昂首挺胸,步伐堅定,笑傲世界之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