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九淵33歲第二次鄉試高中,二次進京拜會呂謙

作者:正接地氣天海

乾道七年辛卯(1171),陸九淵三十三歲。

《淮南子》說:“身蹈于濁世之中,而責道之不行也,是猶兩絆骐骥而求其緻千裡也。”(卷二,俶真)身居亂世,世道混濁,而責備他不去報國不實行自己的主張,好比用繩索捆住骐馬骥馬的四隻腳,卻硬要他日行千裡。

陸九淵就像捆住腳的千裡馬。

辛卯鄉試,在兄長們和妻子吳愛卿的勸說下,子靜還是應試了。考的是《易經》。他十三悟《易》,近年更有大進,考題算碰上他的刀尖。考官在他《易》卷上的批語是:“如端正人士,衣冠佩玉。”論策數篇,批語是:“如其義。”端莊忠正衣冠整肅的君子佩着美玉,充溢高雅情調。無疑又是很高的評價。

陸九淵第二次鄉試高中!

他拜見了提舉官、郡官、通判官,按慣例分别寫了三封贽見《得解見提舉》、《得解見權郡》、《得解見通判(陸集46~49頁)

如既往,他的信一再說明:“進見”是應該的,這是禮節,決非俗套。但科舉是“公事”,為國家選拔人材,應當擇優錄取;而“習俗有進謝之禮,公舉而私謝,仆以為未安”。是以,給提舉官信中就重提九年前給撫州李浩(桔園)先生的贽見書的事(李德遠此時已調任廣西經略),決不追求“貴己”“惠己”、“授己”,也不講究“羔雁”之禮,隻是表達進見之意而已。即給郡官信中說的:“故某之進見不敢謝,而獨以是為贽。”更有甚者,他竟在給通判官的信中尖銳地提到:“竊歎俗吏取必三尺,俗儒妄說經典,蕪穢大道,污玷前哲,罪不容于誅。”他不怕得罪提舉、通判官(注108),心中無私即無畏。幸好當時提舉官尤延之先生身正氣,喜歡陸九淵此種正直不阿的人品,舉報推薦了這位金溪才子。

第二年,即南宋孝宗乾道八年春,天子開科大考。陸九齡這時以“親老”未赴任。他在太學時于行都結識了許多官場朋友,是以,陸家老屋兄弟們一緻贊成由他帶老六二次進京。并帶一年輕本家陸春弟作為“書童”,招呼子靜生活。

陸九淵又一次來到行都。他的感受和少年時代在臨安悟弈的那次完全不同了。

紫陌香街,春風十裡,臨安彷佛汴京。這裡也有幾條仿“清明街”。鱗次栉比的黑瓦、粉牆、翹檐、商家。大油紙傘下都是小經紀攤位:修扇子、補鍋子、磨剪子、磨刀修砧頭、剪镞花樣、交床試籃、香袋兒、搭羅兒、蒲坐食罩、拄杖、釣鈎釣竿、椅褥、鼓爐釘鉸、烘籃糊刷、提燈龊燈、香橼坐子等等,也有賣小吃的:七寶素粥、五味粥、糖豆粥、肉合飯、鵝鲊、骨鲊桃花鲊、蜜糕、粟糕、乾糕、小蒸作、乳餅、小蜜食、諸色夾子、荷葉餅、翦花、諸色包子、燒餅、炙焦、市羅角兒等等……彩繪牛車進進出出。挑擔的貨郎穿街走巷。巡邏的宋兵吆吆喝喝。報時的更夫敲鑼擊竹。到處是驿館、腳店、茶肆、歌館、作坊、市場、瓦子勾欄……那酒樓招牌上寫的都是:和樂樓、中和樓、太和樓、和豐樓、承平樓、春風樓等等。

那遊樂場所更多。如北瓦、羊棚等,謂之遊棚。外有勾欄甚多北瓦内勾欄十三座最盛。(09)

最突出的是印刷作坊和官窯陶瓷店面。北宋慶曆年間,錢塘畢升首創膠版活字印刷,刻本線裝書堆山塞市。官窯的青瓷、薄胎瓷、裂紋瓷等新工陶瓷,薄如翼,光如玉,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欣賞價值,也點綴了行都的繁華。

正是賞花時節。錦簾绡幕,飛梭繡球。各處亭苑樓台,園林水榭,都用百花和彩帶妝點一新。梅堂賞梅,桃源觀桃,芳春堂賞杏,照妝亭看海棠。鐘美堂賞繡球大花為極盛。至于會瀛堂賞含笑,嵇古堂賞瓊花,淨香亭采蘭挑筍,粲錦台看荼蘼花開,算是預告:花事已過,芳草春深了!

最熱鬧的當然是遊湖。西湖美景,不論晴雨日夜,春夏秋冬,笙歌箫鼓不斷。畫楫輕舫如織。“看畫船,盡入西泠,閑卻半湖春色。”小泊斷橋,千舫骈聚,歌管絲弦喧奏,粉黛倩女争色。那時的畫舫有大綠、間綠、十樣錦,百花、寶勝、明玉等等。船上的歌伎舞女,名為“水仙子”。遊觀景上,小買小賣稱“湖中土宜”。諸如:果蔬、羹酒、花籃、畫扇、糖魚、粉餌、泥箫、戲具、珠翠冠梳、銷金彩緞、犀钿、髹漆、織藤、窯器、娃娃玩具等等。那些賣花獻伎者來自江南各路,五花八門,叫做:“趕趁人”。有:吹彈、舞拍、鬧竿、蹴鞠、分茶、弄水、踏混木、撥盆、雜藝、雜耍、讴唱、流星、水爆、秋千、風筝等等。到了夜晚,更是绛紗籠竹,燈火通明。遊船兒歌聲浪語、人影參差,在那花塢月潭裡,鬧到天明。真個是:“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遊女錦相牽。都城半掩人争路,尤有胡琴落後船。”歌舞升平,一片安樂景象。

陸九齡、陸九淵雖然早到幾天,卻是憂國憂民,心懷報國之志。子靜是來趕考的,更無心遊玩。他倆隻有一次遊湖觀光。兄弟倆有時漫步三堤(蘇公堤、白公堤、小新堤),谒拜三賢堂,懷念白居易、蘇東坡、林和靖三先生。又到天竺寺、栖露嶺、呂洞賓祠以及那“卧聞禅老人南山,淨掃清風五百間”的淨慈報恩光孝禅寺看看,領略那皇家貴族經常遊幸朝拜的千佛間,五百羅漢的莊嚴妙相,菩提法界。幾天來,兄弟倆看見行都人的肥馬輕塵,紙醉金迷的精神狀态,隻覺得:“一勺西湖水,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複,新亭堕淚。簇樂紅妝搖畫舫,問中流擊楫何人是?千古恨,幾時洗?離春試還有幾天,九齡要九淵去拜見呂祖謙—東南三賢之一。

呂祖謙,字伯恭,人稱:東萊先生。婺州(浙江金華)人。其先人呂希哲、呂本中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祖謙之學,本于家庭。“呂學”(又稱婺學)有四大特點:不名一師,不私一說;受佛學影響較深;以“治心養性”為主;多識古人言行載籍以涵養自己的德性,亦有中原文獻之傳。先從林之奇、汪應辰、胡憲等人遊,又和朱熹、張栻友善,講索益精。

東萊先生在儒林中威信頗高。他為人慈祥平和,喜調和對立、獎掖後進。遇事極冷靜,善聽别人意見,不立崖異。“一時英偉卓荦之士皆歸心焉(1。子靜在少年時代讀過呂祖謙的《東萊博議》,為他的典美華章,雄辯邏輯所折服,心儀已久。但東萊先生是在國家試館供職,去投漫刺,豈不又有點唐突之嫌?七九哥認為:廣交天下名士,得長輩指點,有何不可?考官尚未公告,無私則勇,怕什麼嫌疑?他的話在理,子靜答允同往。

呂祖謙住在貢院裡,生活簡樸,和藹可親。九齡是老熟人,在太學裡,他聽過他多次講學。東萊先生一見闊别舊友,熱情地說:“哦,江西陸九淵是你的親弟弟?很有才華。我到番陽(鄱陽),讀過他的鄉試考卷呢。

哦,對了!不明此理,而泥于爻畫名言之末,豈可與言《易》哉?你看,像這樣的立論,那些迂儒腐儒是做不到的。哈哈哈

九齡說:“先生過譽了!”

九淵拱手:“願先生指教。”

呂祖謙說:“你的文章清新犀利,不随人俗;但時有過激之辭。要注意:考卷上千萬不要做出格語。”

九淵再拜:“謝師教誨。蓋物極則反,上極則下,盈極則虧。人情安肆,則怠忽随之…

呂祖謙緊接:“故荒穢之事,常在于積安之後也。”

三人同時呵呵大笑…

九年後(1181),陸九淵作《祭呂伯恭》文,内有:“辛卯之冬,行都幸會,僅一往複,揖讓而退。既而以公,将與考試,不獲朝夕,以吐肝肺。”等句,可謂情深意真,催人淚下。東萊先生是陸九淵的伯樂,也是他一生脫穎而出的“恩師”。在青田陸子的人生道路上,呂氏是第二個關鍵人物。

盡管後人撰陸子《年譜》時漏寫或諱寫此事;但陸九淵毫無内愧的将考前拜見呂祖謙公開寫在悼念恩師的祭文裡,可見此事既是“李白拜識韓荊州”歐陽修薦賢”式的佳話,又見呂、陸雙方都具有光風霁月的人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