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典音樂大師們的趣聞:貝多芬在小村子裡完成《第二交響曲》

作者:飛格電話大賽

中國小康網訊 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于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昂,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确實有一些鮮為人知的趣聞,一起來看一下。

1803年的一天,奧地利維也納劇院。一個鬓角有些灰白的年輕人,在觀衆的掌聲中,緩緩走上指揮席。這是他一年前創作的新交響曲第一次公演,他将擔綱指揮和獨奏。

此時的他正處于事業上升期,但是表情卻有些凝重,而且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絲毫不見三十出頭年輕人的意氣風發。

古典音樂大師們的趣聞:貝多芬在小村子裡完成《第二交響曲》

貝多芬

這個叫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青年才俊,此時聽力已經開始減退了,去年10月,他躲在城郊的“海裡根斯塔托”小村創作時,就有了會完全失聰的預感。這種感覺總在撕扯着他的内心,要知道,失聰對于音樂家的打擊是緻命的,況且他還那麼年輕,隻有32歲。

為此他準備立下遺囑,可是每次動筆前,創作的沖動都像潮水一樣“拍打着他腦海裡的礁石”。結果,當他艱難寫完那篇著名的《海裡根斯塔托遺言》時,一部新的音樂作品也同時完成了,這便是貝多芬的《第二交響曲》。

貝多芬在心事重重中指揮并獨奏完了,觀衆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他不知道的是,這部在崩潰中完成的交響曲将使他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更不知道的是,這部交響曲也是他的風格成熟之作,在以後的二十多年中,他會在逐漸失去聽力中創作出7部交響曲,并且在完全失聰後,真正扼住了命運的喉嚨。

《貓和老鼠》是我們童年的回憶,由最早央視的配樂無聲版,到地方台的方言配音版,可是你注意過裡面有很多經典的古典音樂嗎?譬如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蝙蝠序曲》,也是各大音樂會必備曲目,其傳唱度如此之高,都可以與他的另一部作品,地球人都聽過的《藍色多瑙河》相比肩。

1874年的一天,還是在奧地利維也納劇院。這回是一個鬓發有些灰白的中年人,在觀衆的掌聲中,三步并作兩步,輕快地跳上指揮席。這是他根據法國劇作家梅拉克和拉·阿列維的喜劇《除夕之夜》,改編創作的輕歌劇第一次公演。

小約翰·施特勞斯此時已到了“知天命”之年,而且早已譽滿天下,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是“圓舞曲之父”,他不但子承父業,沒有讓父親丢臉,更是做到了“圓舞曲之王”。

他在指揮的間隙偷樂了,但觀衆們不會發現,因為這部作品本身就是歡樂的。人們不知道的是,20年前那首鼓舞在普奧戰争失敗後,鼓舞了全奧地利的《藍色多瑙河》,是在一件髒秋褲上寫成的。

要是妻子沒有及時把譜子從洗衣婦手裡搶救過來,他還能被人們叫“圓舞曲之王”嗎?靈感稍縱即逝,機遇隻有一次,放在古典音樂大師身上也會成立。(子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