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安石:梁啟超誇他,列甯敬佩他,美國總統感謝他,為何趙構罵他

1908年,在“百日維新”十周年之際,梁啟超為他立傳說: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人。”

1906年,距離俄國十月革命還有十年,列甯在讨論俄國的土地革命時說:

“他是中國最重要的改革家。”

中國的抗日時期,美國的副總統華萊士來到中國,他說:

“他對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美國有很大影響。”

他是中國11世紀的一位宰相,而在他的那個時代,殺死嶽飛的宋高宗卻說:

“他改變祖宗之法,誤了皇帝,亂了天下。”

王安石:梁啟超誇他,列甯敬佩他,美國總統感謝他,為何趙構罵他

他就是王安石,他不僅以寫文章聞名于世,更是以變法改革而出名。古今中外對他贊不絕口,宋高宗對他的謾罵卻是空前絕後。

01

被第四名的狀元

宋仁宗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二十歲的王安石參加科學考試。當時的内部排名是:

王安石第一名,王珪第二名,韓绛第三名,楊寘第四名。

當時名列第四的楊寘已經沉不住氣了,便着急找自己的哥哥楊察,讓哥哥幫他查成績排名。而楊察的嶽父正是當朝的宰相,楊察利用關系之便,委托嶽父檢視楊寘的排名。

這天,宰相上朝時就利用工作的便利看了成績排名榜,他清晰地看到楊寘排名第四。下朝後,宰相立即将這個結果告訴了女婿楊察,楊察迅即派親信告訴了弟弟楊寘。

那天,考完試,感覺試卷難度不大,正胸有成竹地跟朋友在酒樓上喝酒的楊寘,突然聽到這個消息,生氣地拍案而起:

“不知是哪個衛子奪我狀元矣?”言下之意是

不知道是哪頭驢搶了我的狀元之位。

而此時的王安石卻氣定神閑地看着書,早已将考試的事抛到九霄雲外。

當然這隻是初級排名,皇上宋仁宗還要進行終審。

終審時,宋仁宗首先拿起了第一名王安石的卷子看起來,邊看邊點頭,但是看到最後的時候,他勃然大怒:“這樣的人怎麼能成為狀元呢?”

王安石:梁啟超誇他,列甯敬佩他,美國總統感謝他,為何趙構罵他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旁邊的初審官也被吓得戰戰兢兢。後來才得知是王安石卷子中引用的一個典故出了問題。王安石在卷子中引用的這個典故叫“孺子其朋”。

該典故出自《尚書》,是當年輔佐周成王的周公寫下的,周武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周成王繼承了王位。他是周公的侄子,周公輔佐他時,他年僅十歲,周公就教導他說:

“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

意思是說:

“孩子啊,孩子,以後跟大臣們打交道可要真心誠意啊,要将他們當朋友看待。”

但是此時的宋仁宗已經三十多歲了,整整大王安石十多歲,宋仁宗以為王安石太過狂妄自大,不尊重他。

于是宋仁宗認為他不配做狀元。緊接着他拿起了第二份王珪的卷子,看完後說:“文章寫得不錯。”

但是再一查王珪的檔案,發現他是在參加科舉考試,于是搖頭放下卷子。

宋代有規定:凡是在職官員參加科舉考試,是不能給狀元的名次的。

王安石:梁啟超誇他,列甯敬佩他,美國總統感謝他,為何趙構罵他

于是他又拿起第三名的卷子,看完後也是連連點頭,再看看檔案不禁感歎道:“今年在職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怎麼這麼多?”

他接着又拿起了第四名的卷子,也就是楊寘的卷子,看完後覺得文章寫得不錯,經查檔案也是應屆生,滿意地說:“狀元就他了,那就把第一名和第四名對調一下吧。”

就這樣王安石成了第四名的進士。王安石得知這個結果後,依舊心平氣和地欣然接受。之後也絕口不提此事,也從不透露悔恨之意。

做官後,王安石回家探親的時,他說:

“科舉考試對于我來說就像釣魚一樣,有份工作,有份收入,老婆孩子熱炕頭就可以了。”

有詩為證:

“屬聞降诏起群彥,遂自下國趨王畿,刻章琢句獻天子,釣取薄實錄歡庭闱。”

務實的王安石并不看重虛名,他參加科舉的目的很簡單,是為了養家糊口。

02

三拒升職

王安石考中進士後做的第一個官叫“簽署淮南東路節度關官公事”。也就是揚州市政府辦公廳的秘書,他在任的四年時間,一直兢兢業業,政績可觀。

在宋代時期,凡是中了甲科的進士,排在前幾名的,隻要在地方做官任期滿一屆,就可以給朝廷交一份述職報告,參加朝廷更高一級官員的競聘考試,如果考試通過就可以進入館閣就職。館閣包括國家檔案館、國家圖書館、中央文史館、中國社會科學院。

在那個“重文輕武”的體制下,一旦進入這幾個地方任職,别說老婆孩子熱坑頭,香車美女應用盡有。甚至還有機會成為皇上的政治顧問,還可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

如此好的機遇,無論誰都要緊抓不放。更何況此時二十五歲,對于精力正盛的王安石來說正是拼事業的黃金時期。

可王安石卻申請去甯波市州區做個七品小縣令。大家都嘲笑王安石傻,他卻不以為然。

王安石:梁啟超誇他,列甯敬佩他,美國總統感謝他,為何趙構罵他

他在小縣令的位置上繼續做了三年,任期滿後,他被任命為舒州通判(安徽潛山市副市長),這是個六品官的頭銜。

在這裡沒做多長時間,因為政績可觀,當朝宰相王彥博很看好他,就給皇上上書,推薦他到館閣就職。進入館閣可是曆代文人的終極追求。緊接着又一個叫陳襄的官員也上書推薦了王安石。

宋仁宗看完奏折後,心想這麼多人推薦王安石,王安石必定有過人之處。于是立即下令:“如王安石赴阙,俟試畢别取旨。”意思是給王安石個競聘的機會,趕緊赴京來參加。

王安石卻給朝廷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叫《乞免就試狀》,他在信中說:

“我祖母年紀大了,我要照顧他。我父親去世後一直客葬異鄉,我得攢錢将他移回去。我弟弟弟妹妹們也要結婚了,花費太大了。”

總之是進京物價高,消費水準高,自己負擔不起,各種哭窮。最終目的是申請繼續留在地方做小官。

28歲那年,王安石都已經賣力地為朝廷效力了八年,他的功績朝廷也看得見,直接免去競聘考試,還給他優厚的錄用條件,赴京直接做圖書館校理。

按理說王安石在基層已經打拼好多年了,也該想着升職了。

他卻給朝廷連上了四道辭呈,表示自己幹不了。辭呈中的主要内容是:“我經濟困難,我祖母又去世了,哥哥也去世了,嫂大人也去世了,這些都需要一大筆費用,京城裡消費水準太高了,我托家帶口,養活不起。”

當然這次他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要到東南偏僻的地方做官。

皇帝和大臣們都不能了解,大家入仕途的終極目标不就是官越做越大,福利待遇越來越好,地位越來越高嗎?

于是朝廷派人問及理由,他真誠地寫了一本書給朝廷。這本書的名字叫《通州海門行利記》,書中主要講了一個叫沈起的小縣官,他一直紮根基層,為人民做了很多事情,修了防潮的大堤,疏通了河道,灌溉農田,減少了賦稅,收羅了流亡的人口,實實在在為百姓着想。

王安石:梁啟超誇他,列甯敬佩他,美國總統感謝他,為何趙構罵他

有人嘲笑他說:“沈起那樣的小官也值得給他寫一篇文章啊?”

王安石說:

“值得啊,我們宋朝就是由這一個個縣,一個個小縣令組成的,如果人人都像沈起,那宋朝何愁不能強大?”

王安石真是一奇人,别人想着升官發财,他卻一心想着為百姓做實事。

03

堅持一夫一妻制

後來王安石輾轉進入了京城,他也将自己的妻子吳氏和孩子們都接到了身邊。吳氏是王安石的表妹,兩人結婚時并沒有什麼“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誓約。

1063年的一天,王安石下朝回家。剛進屋發現床邊坐着一個約摸二十多歲的陌生女子,長相透氣,打扮妖娆,她羞答答地看着王安石,王安石吓了一跳。

王安石穩一穩血壓問道:“你是什麼人?誰讓你坐到我屋的?”

女子站起來,身子一欠行禮後,回答道:“夫人讓妾身來的。”

王安石追問道:“夫人為何讓你來,讓你來做什麼?”

女子又說:“我是夫人買來給官人做妾的。”

王安石大怒:“簡直是胡鬧。”

女子聲音瑟瑟發抖地問道:“是我惹着官人了嗎?”

王安石看看她說:“你是哪裡的女子?又是如何被買來的?”

女子也是老實人,就實話實說了:“我夫君本是一小武官,在一次押送軍用物資時,不能走陸路,隻能走水路,結果船在河裡翻了,損失了一大批軍品,被罰了九十萬錢,我本一弱女子,家裡能賣的都賣掉了,還是湊不夠錢,再沒地方去籌錢,無奈隻好在街頭賣身。”

說完女子立即跪在地上說:“但是官人放心,我即已賣給您做妾,就不會有二心,以後做牛做馬定當用心服侍官人。”

王安石心生憐憫地歎了一口氣說:“你不必給我當什麼妾,你現在可以馬上回家了,去跟你的夫君團圓。”

女子疑惑地問道:“我似乎沒明白大人的意思,可是我暫時沒錢還給您啊!”

王安石說:“錢不用你還了,就算我給你們的。”

女子以為自己聽差了,連連問道:“錢不用還了?天底下還有這等好事麼?”

王安石:梁啟超誇他,列甯敬佩他,美國總統感謝他,為何趙構罵他

王安石看着那女子,又将話重複說了一遍。另外還給那女子一些錢,并囑咐道:“回家跟你的夫君重建家園,好好過日子。”

那女子千恩萬謝地離去了。王安石卻氣沖沖的來到妻子吳氏的房間,質問道:“你為何要莫名其妙的張羅給我納妾?”

吳氏說:“我進京後看很多官員都有幾房妻室,有些甚至妻妾成群,還養了不少舞姬,朝廷的官吏幾乎沒有不納妾的,就你還隻有一個妻。”

此時的王安石已經是五品高官,也早已具備納妾的資格。吳氏看到丈夫一天到晚忙于公務,沒有時間納妾,就私自幫她張羅起來。

一天她在街頭看到這位女子,長相甚入她眼,就趕緊買了。

沒想到王安石卻氣惱地說:

“以後别給我納妾了,我不管别人是否是妻妾成群,反正我不納。”

王安石終生隻有一個夫人,沒有妾,而且從不入妓院,更沒有什麼風流韻事。在生活上一直很自律。甚至他當了官都不肯坐轎,他認為人人生而平等。王安石稱得上是一個完美的男人。

04

摳門的宰相

在當時的朝廷中,王安石有着說不盡的風骨,掩不盡的才華情。最終他還是被推選到了宰相的位置上。

在宋代來說宰相的收入很高,宰相的工資結構是這樣的:

由基本工資、餐補、服裝補貼、糧食補貼構成的。宰相的基本工資是每月30萬錢,餐補是5萬錢,服裝補貼是100匹绫羅綢緞,糧食每月有100擔。這麼換算下來王安石每個月的工資少說也有50萬錢。

納個三妻四妾,再養活一些歌舞姬,香車美女,吃香喝辣絕對綽綽有餘。

但是王安石卻被認為是大摳門。

王安石:梁啟超誇他,列甯敬佩他,美國總統感謝他,為何趙構罵他

有一次,他的兒媳婦家有個姓蕭的公子哥來京城遊玩,王安石跟那位姓蕭的公子哥說:“我請你下館子吃飯。”

那位蕭公子太高興了,當朝宰相請他下館子,一定能吃到山珍海味、生猛海鮮,甚至他以前沒見過的東西。

他跟着王安石歡天喜地地來到一個餐館,這個餐館僅是街邊的小館子,根本就不是什麼五星級,皇家飯店。餐館布局簡陋不堪。

蕭公子心想:

可能這個館子有什麼好吃的地方名小吃,要不貴為當朝宰相的王安石怎麼會如此青睐呢?

這時,王安石喚店小二上了兩塊餡餅,四塊紅燒肉,兩碗菜疙瘩湯。

蕭公子看着桌上的那些菜,再看看拿着餡餅,一口餅,一口湯,吃得津津有味的王安石,眼珠子差點沒驚出來。

蕭公子看王安石吃得歡實,心想:人家宰相請客,自己又不能薄人家面子。

于是拿起餡餅,将裡面的餡吃了,然後将餅放回到盤子裡。

結果再次讓蕭公子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王安石居然卷起他放回盤子裡的一塊餡餅皮三兩口的吃了,吃完還将并不是多麼美味的紅燒肉全吃得幹淨,将他認為幾近于難喝的菜疙瘩湯喝得丁點不剩。

蕭公子等王安石吃完,連忙借有事跑了。從此王安石落下了一個大摳門的名聲。

這與王安石多年紮根基層,深知民苦有關。他當時在變法時推出了青苗法,是曆史上首次給農民提供借貸的方法,甚至被沿用至今。隻是他太清流了,得罪了當時其他放貸的官員的利益,最後才落得一個凄慘的下場。

他推出的青苗法本質是好的,朝廷出面給農民低息借貸,卻被底下人執行成一團亂麻。

宋高宗趙構甚至将宋朝滅亡的罪名都推到他身上,他成了史上最強背鍋俠。

王安石:梁啟超誇他,列甯敬佩他,美國總統感謝他,為何趙構罵他

甚至那些奸佞之人還罵王安石是天下第一小人,恨不能說王安石不是人。

王安石是名冠中西的完美人,是一個真正的君子。但是真君子身在僞君子的世界裡就是個錯誤。這是王安石的悲哀,也是他的光榮。

參考資料:

《王安石傳》梁啟超

《百家講壇》康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