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作者: 君述往史

1983年4月,醫院病房裡發出急促的叫聲:“快快,拿産鉗來,産鉗……。”醫護趕緊把手中拿的報表遞到她的手裡。她平息了下來,拼盡全力說道:“又是一個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個,真好!”她的臉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安詳地合上了雙眼。在場人員失聲痛哭。

她是國民信任醫生鐘南山的姑婆,她是國民愛戴老頭袁隆平的接生醫生。

開國大典請她去,她不去;

北京市長去見她,她沒見;

婦聯大會邀請她出席,她謝絕。

她是誰?為啥都不去呢?

“隻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場所便是病房,存在的價值就是醫治病人。”在她心中,病人永遠比這些活動更重要。

她就是中國醫學聖母尊稱為“萬嬰之母”的林巧稚。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林巧稚對醫學的貢獻,在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界,都是一位傳奇式的婦科醫生。因為有她,中國嬰兒死亡率和産婦死亡率降低了三到五倍。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在鼓浪嶼的一個教師家庭。父親林良英是一名基督徒,平日裡思想開明,認為女子也應接受教育。

5歲那年,林巧稚的母親因患宮頸癌病故。

10歲那年,林巧稚進入廈門女子師範學校就讀。她從學習勤奮,是學校中出類拔萃的學生,深受老師們的喜愛。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1919年7月,林巧稚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林巧稚猶豫地和父親提出想考協和醫科大學。

父親歎了口氣說:“協和?那還得上八年啊。”

繼母勸她:“女孩兒家,嫁個好人家才好!再上8年學,回來都二十好幾了,還能嫁給誰呀?”

林巧稚調皮地說:“那我就不嫁,一輩子也不嫁!”

父親見女兒心意已決,沒在多說,支援了女兒的選擇。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1921年夏,林巧稚如願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

考場上,有位女生中暑暈倒了,

同是考生的林巧稚立刻跑去急救,女孩兒轉危為安,但是考試結束了。

由于錄取率及低,沒有答完題的林巧稚認為自己一定落榜。

可一個月後,她被破格錄取了,校方對她舍己為人的舉動認定是這個學生有大愛,将來愛病人勝過愛自己。

那個年代,嬰兒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十六。加之林巧稚始終忘不了因宮頸癌死去的母親,就選擇了不被看重的婦産科。

“茲聘請林巧稚女士,任協和醫院婦産科助理住院醫師……聘任期間凡因結婚、懷孕、生育者,作自動解除聘約論。”

1929年,林巧稚從協和醫學院畢業。被聘為協和醫院婦産科大夫,成為弟一位留院的女醫生。

從接聘任書那天起,林巧稚在家庭和事業中選擇了事業。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從留院那天起,林巧稚每一年的生日都在産房,她常對身邊助手說:“寶寶出生的弟一聲啼哭就是我的生日歌。”

在孕婦臨産的時候,林巧稚總是握着她們的手,幫她們擦去臉上豆大的汗珠。

當時協和的婦産科主任是美國人,他總不屑地說:“林大夫,你以為拉拉産婦的手,給産婦擦擦汗就能成為專家嗎?”

林巧稚總是笑着說:“會溫暖點吧。”

而就是這一握手、一擦汗,讓病人無條件地信任、信賴她。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1932年,林巧稚獲得了到英國倫敦醫學院和曼徹斯特醫學院進修深造的機會。

1933年,又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醫學考察。

回國以後,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婦産科事業。她解除婦女的痛苦,分享母子的歡樂。

1939年,她再次遠渡重洋,到美國芝加哥醫學院當研究所學生。

1940年,她憑着高超的醫術和高尚醫德,升任婦産科主任,成為協和醫院弟一位中國籍女主任。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1941年底,太平洋戰争爆發,北京協和醫院關門。林巧稚在北京弄堂小胡同10号租幾間房子,開辦私人診所。繼續收治病人。

在六年艱難的歲月裡,她一共救治了8887名女病人。并存留了8887份病曆。中英文對照,字迹端正整潔,一絲不苟。

她有一個特殊的出診包,包裡總帶着現錢,對貧病交困的病人,不收分文藥費,還予以資助。患者們都親切地稱她為“活菩薩”。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1946年協和醫院恢複。她再三考慮後,關停了診所,于1948年傳回協和醫院。

她依舊常常幫助生活困難的病人,她說: “你們不要專家号,挂普通号,同樣是我給你看病”。

回到協和後,她住在離婦産科很近的宿舍裡。

無論幾時,隻要電話響起,她都弟一時間出現在病房。

她經常調侃自己說:“我的伴侶就是床頭那個電話。我就是個随叫随到的值班醫生。”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林巧稚愛病人勝過愛自己。

當痛苦喊叫的産婦被醫生訓斥,她批評道:“産婦把自己和孩子兩條命都給了你,你是能幫助他的人。甚至沒有權利說你餓,你累,你困了。”

當産婦陣痛亂抓時,她用自己的手去溫暖産婦。

她說:“ 不能讓産婦在這時去抓床頭的鐵欄杆,這樣手關節會受涼落下病。”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林巧稚笑聲總是讓患者如沐春風般的溫柔。她每次人還沒進病房,笑聲先進來。然後興奮地說着“我可愛的小寶貝們在哪裡?快抱給我看看。”當醫護遞過孩子,她總會不由自主地親着嬰兒肉嘟嘟的小臉。

半個多世紀裡,林巧稚親手接生了5萬多個孩子,然而她自己卻一生未婚未育,她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婦科事業。許多父母給孩子起名為“念林”、“懷林”、“敬林”,以表達對她的敬愛和紀念。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她堅持“預防為主”,做了中國婦女普查的先驅。

1956年6月,中國弟一個婦産專科醫院北京婦産醫院建成,林巧稚擔任弟一任院長。她一直認為,醫院隻是治病的弟二、弟三道防線,弟一道防線是預防,是以就在50年代末,組織了一次對北京某小區5萬人口的普查普治試點。

她和同僚走門串戶,對婦女的生活衛生習慣及身體毛病逐人進行調查,收集了大量弟一手資料,初步摸清了諸多婦女發病規律,為在婦産科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打下了基礎。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1978年,長時間的高負荷工作,讓林巧稚病魔纏身。但她仍在家裡修改、審訂《婦科惡性良性腫瘤》一書。

50餘萬字的著作,濃縮了林巧稚畢生對婦産科的探索和研究,記載了她為醫學事業貢獻了畢生的心血。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安然長眠,終年82歲。

臨終前留下三句話:平生積蓄的3萬元捐獻給首都醫院幼稚園、事先串通的人所;遺體獻給醫院做醫學研究;骨灰撒在故鄉一一鼓浪嶼的海面上。

林巧稚:為事業終身不婚不育,卻成為5萬多兒女的“母親”

她逝世後,人們為了永遠紀念她,在她的家鄉廈門鼓浪嶼為她建立了紀念館。

聲明文中圖檔均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