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在當今,首都北京已然成為了年輕人想一展宏圖的最佳的平台選擇,很多人擠破腦袋也想留在北京生活。而我們的毛主席卻有過一段“無奈”的“北漂”經曆,任職的地方還是北京大學。

在北大工作期間,名不見經傳的毛主席結識了早已名聲大噪的陳獨秀、李大钊這樣的新文化運動發起者。更是在北大,年輕的毛主席才了解了馬克思的思想,并奠定了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身份。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毛主席與人民一起

那麼年輕時的毛主席在北大真的是一帆風順嗎?為何會遭到曾經的“指路人”胡适的冷眼?甚至是當衆的诋毀呢?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又是否如胡适所說真的考不上北大呢?

1919年,24歲的毛澤東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正值對未來沒有清晰規劃之際,湖南掀起了一陣留學之潮。心系國家的毛澤東為了國家和其他志願相投的湖南學子,擔任起了組織學生赴京學法語的任務。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法國勤工儉學人員合照

其實在毛澤東之前,新民學會派蔡和森就已經赴京探路,并找到在北大工作的前湖南第一師範的老師——楊昌濟長談,隻為請楊昌濟能夠設法将毛澤東留在北京。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楊昌濟

蔡和森在送回湖南的信中寫到:“欲得二三人在家裡經營基礎,欲得一些人四處覓供給之貨物”。言外之意,留學救國固然需要,但國内也需要有人來做基石。在給毛澤東的信件中更是提出“吾輩須有人駐此,自以兄在此間為最好。”希望毛澤東在北京立穩根基,以便為新民學會或是湘人創造發展空間。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蔡和森

也正是以,同年8月,毛澤東勸說羅學瓒後,與蔡和森達成共識,需分散開來不得全部留學,至此開啟了在京的生活。那麼毛主席在北大會有着怎樣的經曆呢?

初到北京的毛澤東近乎身無分文,和先他一步的蔡和森一樣借住在楊昌濟家南邊的客房中。沒過多久經楊昌濟介紹,他與李大钊有了第一次的見面。盡管李大钊早從楊昌濟口中得知毛澤東是很有能力的學生,但還是向他詢問了想做些什麼工作。毛澤東隻答到:“什麼粗活都可以,既有工錢還能閑時聽課。”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年輕時的毛主席

李大钊看出了眼前這個青澀的少年身上樸實的特質,留下“大材小用”這幾個字後将他引薦給了北大的蔡元培校長後便借事離開。

蔡元培沒有一點點校長的架子,邊讓毛澤東介紹下自己的情況,邊為他沏上茶水。在了解了毛澤東放棄留學而選擇留京的原因時,蔡元培便記住了這個身着樸素的高大青年,并随之委李大钊為他安排了圖書館書記的工作。盡管月薪隻有八元,卻給了他半工半讀的機會。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蔡元培

那麼毛主席是如何與後來說他考不上北大的胡适有了聯系呢?

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在工作期間,好學的毛澤東參加了胡适與圖書館舉辦的一場演講。在毛澤東向其提問之時,胡适卻因其“蹩腳”的湖南口音而對他嗤之以鼻,冷眼以對。但這并不能阻止身懷報複的毛澤東,每當名人大家來圖書館借閱之時,他都會抓住機會請教一二。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胡适

也正因為毛澤東這般謙遜和好學,讓很多人都對他印象頗深,甚至連胡适都由“冷”轉“暖”。頻繁的學問探讨,也讓二人成了至交般的好友,這樣亦師亦友的關系堪稱一段佳話。甚至在毛澤東離開北京回到湖南後都對他發表的文章贊歎有加。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不僅如此,在北大圖書館半工半讀期間,在“頂頭上司”李大钊先生的影響下,毛澤東接觸并選擇馬克思主義,并對其深感興趣。正如毛主席在西柏坡回憶時所說,沒有李大钊同志的指導,自己斷然是不會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影視劇中年輕的毛主席和李大钊先生

而與李大钊同被稱為“北大紅樓兩巨人”的陳獨秀更是早在1917年便讀過了毛澤東投在《新青年》之上的《體育之研究》,并對其印象深刻贊歎有加。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新青年》雜志

北大便也成為了兩人關系更進一步的地方,好學謙遜的毛澤東常常向陳獨秀請教學術問題,與其探讨國之未來。也正是這段時間培養的情義,才造就了後來上海的多次會面以及湖南建黨之事。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陳獨秀先生

那麼這樣亦師亦友的人間佳話又是怎樣變成後來的胡适對毛主席的“針鋒相對”呢?

其實毛澤東和胡适的關系十分要好,亦師亦友也并不隻是說說而已,可就在次年的李大钊和陳獨秀先生發起五四運動之後兩人之間生出了嫌隙。盡管兩人都認為民主和科學是未來的國之發展的重點,可兩人在實作的思想上卻截然不同,留過學的胡适對毛澤東積極對待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更是嗤之以鼻。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在那個人人為救國的年代,思想上存在分歧是再平常不過的,甚至正因為有分歧才會有進步,但而後二人對對方的評價卻截然不同。

建國前後胡适便離開了大陸,輾轉從美國到了台灣。胡适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接受采訪之時,竟不念昔日舊情,甚至于公開場合斷然抹去兩人的師生之情,并表示以毛澤東的水準定然是考不上北大的。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上世紀的北京大學

那麼事實真的如胡适所說,我們的主席是否真的考不上北大的呢?

其實當年的毛主席,确實在志願上就沒有選擇北大,但這并非能力不足。

首先,便是制度原因。當年毛主席所就讀的師範學校為5年制,1918年之時毛主席才剛剛畢業。當時民國教育部規定,中等師範生必須要有工作經驗才能再次報考大學。

其次,就是家境原因。與毛主席一同赴京的蔡和森、蕭子升等人均因留學的原因成為了北大的學生,單憑作文便拔得湖南省學子頭籌的毛主席定然是水準在他們之上。但在北大讀書也是需要學費的,連赴京的錢都是借來的毛主席,定然是無法支付這高昂的學費的。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毛主席簡陋的故居

最後,則是主觀意願的原因。初到北京的毛主席在有了圖書館工作來維持生活後,半工半讀中他發現北大的課程十分腐朽陳舊,對于一心救國的他來說大多都是在浪費時間。與其在課上浪費時間,倒不如跟在李大钊、陳獨秀這樣的前輩身後,依圖書館的優勢自學。

毛主席為何沒進北大?胡适:水準差考不上,毛主席沒生氣隻覺惋惜

▲如今的北大圖書館

偉人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在圖書館這樣人來人往的地方,毛主席還能保持高度自律也實屬不易,最終在“北漂”期間迅速将思想沿着馬克思主義方向發展,終成就一番大業。

盡管胡适對毛主席的言論十分犀利,但是毛主席還是沒有放在心上,并多次派人做胡适的說服,希望他能加入我黨,為國之發展作出貢獻。甚至主席自己以學生身份向他問好,也不能轉變其政見上的疏遠。多年後,主席終對其作出了回應,他表示很遺憾胡适之不能回來,若他回來這北大圖書館館長之位定非他莫屬。

事實證明,曆史的車輪是無法因個人而停下的,毛主席高瞻遠矚的目光也造就了如今我們國家的繁榮昌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