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匠轶事 | 張仃邂逅張大千

巨匠轶事 | 張仃邂逅張大千

張仃、張大千為《百年巨匠·美術篇》拍攝的巨匠。

張仃(1917.7.7-2010.2.21),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漫畫家、壁畫家、書法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他是國徽的創意者,同時設計了全國政協會徽以及第一批開國大典紀念郵票等,當之無愧地成為新中國開國首席藝術設計家。他是我國第一部卡通片《哪吒鬧海》的美術總設計,還曾為首都機場創作巨幅壁畫《哪吒鬧海》。他籌建并擔任中央工藝美院院長。

巨匠轶事 | 張仃邂逅張大千

張仃

同為畫壇巨擘,同姓,同年同月拜見畢加索,張仃與張大千卻了無緣分。

張仃不喜歡張大千的理由有很多,在他看來,張大千仿古、炒作,巴結權貴名流……然而,張仃的朋友圈裡,喜歡張大千的不乏其人,如黃苗子、葉淺予。是以,每逢談到張大千,不免要擡杠,有時甚至臉紅脖子粗。葉淺予對張大千的精湛畫技五體投地,黃苗子認為張大千足以與畢加索比肩,張仃卻認為張大千充其量隻是臨摹高手,他把石濤拉進美容院,噴上香水,擦上白粉,令人難堪。

由于年齡、出身及人生經曆的較大差異,張仃與張大千從無交集,直到1956年夏,他們才在法國巴黎相遇。當時,張仃在巴黎主持國際博覽會中國館的展示設計,張大千也在巴黎賽那奇(東方)博物館舉辦《張大千臨摹敦煌石窟壁畫展覽》,時間差不多重疊。

二張相遇的情形,由于缺乏确鑿的史料,筆者無法展開叙述。張大千晚年以“擺龍門陣”方式自述而成的自傳《張大千的世界》裡,沒有相關的叙述。幸有張仃儲存下來的一張黑白老照片,其中有張仃和張大千。據張仃回憶,那是受上級委托,由他出面,宴請旅法華人藝術家留學生的一次聚會,地點是在一家中餐館。老照片上,十幾個人濟濟一堂,圍坐長方餐桌。其中,張大千坐在張仃的右側,道袍修長、美髯飄胸,倚開身子注視着鏡頭,整個上半身清清楚楚,潘玉良坐在張仃的左側,梳着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劉海發式,蓋在臉盤上,兩眼直愣愣地對着鏡頭,張仃的身子被潘玉良擋住,隻露一個特征明顯的頭頂。

巨匠轶事 | 張仃邂逅張大千

張仃 焦墨山水

就是這次聚會之後,張仃與張大千先後走進畢加索位于法國南部海濱城市戛納的“加裡福尼亞”别墅。他們以不同的方式,上演兩出不同的中西文化交流戲。張仃是畢加索的中國知音,将精心準備的齊白石的畫冊送去,引起畢加索的強烈興趣和意譯的沖動。張大千仙風道骨,長袍美髯,攜身着旗袍的夫人徐雯波飄然而至,給畢加索意外的驚喜,以此為鋪墊,帶出良好的會見氛圍,為日後東西方繪畫二巨頭“峰會”的傳奇,打下基礎。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張仃是天真樸實的藝術赤子,革命藝術家,張大千是身懷絕技,縱橫江湖,亦商亦藝的超級玩家。要讓張仃喜歡上張大千,無異于日出西邊。

不承想,有一天,在一位藏家手裡,筆者竟看到一件張仃以焦墨意臨張大千的作品《峨嵋》!因為,題款上清清楚楚寫着“摹大千意,以焦墨寫之”。

巨匠轶事 | 張仃邂逅張大千

張大千

回過神來,開始搜尋張仃摹寫的張大千原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居然沒找到。又仔細比對張大千筆下的峨眉意境,與張仃意譯的《峨嵋》,發現兩者毫無共同之處:前者清秀空靈,雲淡風輕,後者渾厚華滋,雄強磊落;假如沒有題跋中的“摹大千意”四個字,誰也不會想到它與張大千有什麼關系。心中疑問越發高漲:既然厭煩張大千,為何還要意臨他的作品?

考量再三,似有所悟:張仃到四川采風數次,但從未到過素有“天下秀”之譽的峨眉山,必定心向往之。峨眉山是張大千一生反複描繪的題材,也是他藝術靈感的源泉。張大千的家鄉離峨眉山不遠,去國之前,經常登臨寫真,沃遊飽覽,峨眉山可以說是他心中的家山。是以,比起那些假石濤和俗氣的仕女圖,張大千筆下的峨眉山,藝術品位要高不少。這,或許就是張仃以意摹之的原因吧。

張仃曾南下深圳,客居深圳灣大酒店,創作巨幅焦墨山水《昆侖頌》。《峨嵋》應當是張仃在構思創作《昆侖頌》的間隙信筆意臨之作,筆墨節奏和韻律格調,與《昆侖頌》大同小異。或許在酒店提供的繪畫資料中,有張大千的畫冊,随意翻閱時,為其中清秀俊逸的峨眉意境所觸動,遂有這幅焦墨《峨嵋》誕生。

美術界的同行都知道,張仃一向以善學而著稱,造化古人、今人、洋人、匠人、素人,乃至兒童,統統是他學習和吸收消化的對象。從這個角度看,他意臨張大千的峨眉意境,是不足為奇的。

來源 |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29日 16版)

聲明 | 文章和圖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号已标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即作處理。

監制 | 厚軒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巨匠轶事 | 張仃邂逅張大千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攝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9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平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于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于2021年陸續完成,屆時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為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内外134家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閱聽人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并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诠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