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瓦爾特·本雅明 | 經驗與貧乏

作者:北大公共傳播
瓦爾特·本雅明 | 經驗與貧乏
瓦爾特·本雅明 | 經驗與貧乏

本文節選自:《寫作與救贖:本雅明文選》

作者:瓦爾特·本雅明

譯者:李茂增、蘇仲樂

随着技術的巨大進步,一種全新的貧乏降臨到了人類頭上。在這種貧乏的另外一面,則是令人窒息的思想财富。這些思想業已深入人心,或者說已經将人們吞噬。與這些思想相伴而來的,是星相學和瑜伽智慧、基督教科學派和手相術、素食主義和靈知主義、經院哲學和招魂術的再生。但并非真正的再生,而是電流刺激下的短暫清醒。是以,有必要回想一下恩索爾那些卓越的畫作:畫面中,大都市的所有街道充塞着各種鬼魅;世儈們身着狂歡節服飾、戴着變形的面具、頭頂面粉和紙闆糊成的王冠,在街上不停地遊蕩。也許這些畫作正是鬼魅幢幢、喧嚣混亂、被許多人寄予厚望的再生之寫照。然而正是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的經驗的貧乏乃是更大的貧乏的一部分。曾幾何時,這種更大的貧乏已經獲得了其新面目——其輪廓和清晰度一如中世紀的乞丐。因為,設若已經解除了與經驗的婚約,那麼我們的文化價值又從何談起?當經驗隻能靠不正當的手段來刺激或擷取,當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上個世紀,經驗已淪為各種風格和觀念混雜而成的可怕大雜燴的産物——我們看得太過清楚,以至于我們會認為将我們的敗壞說穿乃是不當之舉——時,我們的文化将會走向何方?誠然(我們應該承認這一點),經驗的貧乏已不僅僅局限于個體,而是普遍意義上的人類的經驗的貧乏。也就是說,是一種新的野蠻狀态。

瓦爾特·本雅明 | 經驗與貧乏

本雅明

野蠻狀态?沒錯,就是野蠻狀态。我們這樣說,是為了引人一個全新的、富于積極意義的野蠻概念。經驗的貧乏對這種野蠻人有何助益?它迫使他從零開始;讓他有一個全新的開始;讓他事半功倍;讓他事半功倍、聚精會神地進行建設。在所有偉大的創造者中,從來就不乏決絕地清除一切陳規陋習者。他們需要一張繪圖桌;他們是建造者。笛卡兒就是這樣一位建造者,他的全部哲學都基于一個确切的前提,“我思故我在”。這便是他的出發點。愛因斯坦也是這樣一個建造者;在全部實體世界中,除了牛頓的方程式和其天文觀測之間的細微差異,他對什麼都了無興趣。當藝術家們向數學家學習比如像立體主義者那樣通過幾何形式來建造世界,或者像克利那樣向工程師學習時,堅持從頭開始也就成了藝術家的标志。正如一部好車的各個部分,包括車身,都必須要服從于發動機的需要一樣,克利筆下的人物形象也好像是在繪圖闆上設計出來的,即使是其最一般的表情,也都服務于人物的内心。是内心而不是内部;這便是他們的野蠻之所在。

在許多地方,最卓越的頭腦早就已經在用這些概念思考問題了。對時代不抱任何幻想,與此同時卻又毫無保留地獻身于它——這便是他們的标志。

本文為北大公共傳播轉載

版權歸作者所有

編輯 | 塗心如

圖源 | 網絡

歡迎合作 | 投稿

[email protected]

瓦爾特·本雅明 | 經驗與貧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