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上午,香港蘇富比春拍現場,張大千《仿王希孟〈千裡江山圖〉》以3.70495億港元成交,一舉重新整理張大千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

張大千 仿王希孟〈千裡江山圖〉
設色絹本 立軸 一九四七年作
133.6 x 72.8 公分
成交價:3.70495億港元
香港蘇富比2022春拍
拍賣現場以4000萬港元起拍,瞬間超出最高估價,7000萬港元、7500萬港元......在電話投标之間展開拉鋸戰,1億港元之後,競争進入到白熱化,在1.5億港元時,開始小階梯加價,但即便如此,誰都不願意錯過,當價格達到2億港元的時候,拍賣官郭東傑也是難掩興奮,但競争依然沒有結束,2.35億港元之時,郭東傑也宣布這已經超越了張大千《桃源圖》的最高價紀錄,所有的人都在此刻屏息,隻為看看張大千到底能沖到什麼樣的高價,3億港元!仍然繼續,最終是以3.2億港元落槌,加傭金以3.70495億港元成交,再創張大千拍賣最高價紀錄!
拍賣結束後,拍賣從業者甚至整個藝術圈為之沸騰,中國文聯副主席陳振濂甚至坦言,“這次拍賣是一個‘事件’,一個令人高興、振奮的‘事件’。”
張大千高價作品一覽
張大千 桃源圖
1982年作 立軸 潑墨潑彩紙本 209×92.2cm
成交價:HKD 270,680,000
香港蘇富比2016年春拍
此前,張大千作品最高價紀錄還是在2016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張大千創作于1982年的《桃花源》是以2.7068億港元成交。
張大千 1978年作 秋曦圖
鏡心 設色紙本
成交價:RMB 195,500,000
中國嘉德2021年秋拍
張大千 1967年作 碧峰古寺
立軸 設色金箋 127.7×63cm
成交價:HKD 209,100,000
佳士得香港2021春拍
張大千1965年作 瑞士雪山
鏡心 設色絹本 173×344cm
成交價:RMB 164,450,000
北京保利2016年秋拍
細讀高手張大千與天才王希孟“千裡江山”之緣
針對這幅精彩絕倫的張大千青綠巨作,雅昌藝術網也特别邀約資深藝術媒體人、雅昌專欄作者朱浩雲撰文,從張大千畢生藝術經曆、與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對比等入手賞析。
堪稱藝術市場神話的張大千(1899-1983年)
衆所周知,張大千一生靠鬻畫為生,這當中辦展賣畫是他的強項,也是一生很重要的一條賺錢途徑。據有關資料顯示,三四十年代特别是四十年代中後期,他的畫少則每幅以兩(黃金)計,多則每幅以條(黃金)計。盡管價格昂貴,但銷路很好,無論是在北平、天津、南京,還是在上海、重慶、成都,隻要舉辦畫展,作品每每告罄,有的甚至被複訂多起,如張大千與女弟子葉名佩合作的《子猷觀竹圖》(大千畫人物,葉名佩畫竹)曾在1947年上海畫展上被複訂27起,可見大千畫作受歡迎的程度。可以說,民國時,畫家中南北市場通吃的恐怕隻有張大千。
1948年5月張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國畫苑舉行“張大千近作展”,這是畫展目錄,蓋有大風堂印章。
其中最為轟動的賣畫展是1948年5月8日至11日,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國畫苑内舉行為期四天的“張大千近作展”,共展出九九件作品,作品絕大多數為工筆重彩,輝煌奪目。每天參觀者人頭攢動,擁擠不堪,訂購的紅紙條貼上了“滿堂紅”,有些畫還被複訂三至五起,盛況空前。紅極一時的名畫家吳湖帆也當場標明了三大幅,後又請别人代訂了幾幅。展覽會上有人為畫展所得試作估計,認為約可等價于市上的黃金達一百幾十條之多(高達約一千幾百兩),這一奇迹在那時實為前所未有。
而在1948年上海張大千近作展的目錄中發現,當時42号展品就是本次蘇富比春季即将上拍的張大千《仿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尺幅133.6 x 72.8cm)立軸,不過,它被列為“非賣品”。據蘇富比介紹,此畫歸滬上名流孫志飛後,奉若至寶,鮮少示人,僅于1983年借展上海《張大千遺作展覽》及北京《張大千畫展》。
如果細細地欣賞張大千這件畫作,有必要将張大千的仿作與北宋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做個對比。
北宋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
長卷 尺幅51.5×1191.5cm
故宮博物院藏
青綠山水是一種中國畫的技法,在古代繪畫藝術上占有重要地位。這種畫以青綠顔色為主,用筆工整,細筆重彩,色彩濃烈,富有生氣。在勾線内用石青石綠着色。色彩濃烈的叫大青綠山水,彩色淺淡些的叫小青綠山水。若加泥金勾勒山棱樹廓,叫“金碧山水”(實際多泥金一色)。這類作品高貴華麗,視覺效果好,且延年耐久。遺憾的是,明以後青綠山水漸式微,至近世方複興,而張大千可謂其中執牛耳者。他不惜重金搜羅名迹,苦心追摹,四十年代臻至大成。繪制本幅時,張大千寓居成都昭覺寺,正值其傳統山水創作最盛期,故敢于挑戰青綠山水楷模之作,今僅見此一本。
張大千1948年作《仿王希孟千裡江山圖》細節
不過,将兩件畫作對比,我們會發現有很多不同之處。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絹本,青綠設色,無款,據卷後蔡京題跋知系王希孟所作。據專家考證,為王18歲時畫作,也是唯一僅存的王希孟作品,此作對後世影響巨大,被稱之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 現藏故宮博物院。
2017年2月25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了《千裡江山圖》特種郵票通景版票一套9枚。王作在形制上是一個長卷,且長達近12米,通過橫向全景式展現江南山水,畫面以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美景,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可謂動靜相宜,相得益彰。畫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後施青綠重彩,用石青石綠烘染山巒頂部,顯示青山疊翠。江河勾出水紋,與沒骨色彩形成反差對比。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代表了中國青綠山水畫的裡程碑。
張大千1948年作《仿王希孟千裡江山圖》細節
張大千仿作并沒有采用王希孟手卷形制,而是采用大幅立軸,尺幅近9平尺。整幅畫面可分為三段,近景樹木草亭,二個高士和攜帶琴的童子正在歡快中走向無人的草亭;中景畫的是一位高士站立台階上遠望觀景;遠景的江面上一隻小帆船緩緩駛來,再遠處是島嶼相疊,小橋茅舍,山巒疊嶂,俨然一個可望、可行、可遊、可居的仙境,讓人流連忘返。在創作手法上,張大千以青綠為主調,複以泥金增色,處理之精妙,令人稱絕。
畫面無論是人物、松樹、山石、漁船、茅舍、小橋、江水等刻畫細緻入微,尤其是江面水波用金線細鈎,在陽光映照下泛現粼粼金光;遠處的飛鳥張大千先生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翺翔之态,栩栩如生;天邊、山廓、坡底,俱敷以泥金,燦若雲錦。全圖諸色輝映,眩目醉人,堂皇中流露文人雅趣。大千将沒骨、青綠、金碧,共冶一爐,細筆鈎金覆寫畫面近半,于其作品,恐僅此而已!
大千先生能談的藝事,實在太多了!他具有上個世紀中國美術巨擘,像是齊白石等留在國内的一些大藝術家所沒有的海外經曆。他的畫風源自傳統卻又最前衛大膽,後來藝術發展的面貌也與其他近現代名家截然不同。
作為二十世紀中國最重要乃至世界級的藝術家,藝術價值自然是備受肯定的,市場價格是随着大的整體經濟趨勢走,大千的未來收藏市場持續看好,發展絕對是不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