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聲腔中傳承文脈 陳智林:川劇承載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

在聲腔中傳承文脈 陳智林:川劇承載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

川劇《草鞋縣令》劇照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我們都是百姓養,碗裡裝的百姓糧。身上穿的百姓衣,當官就該為民想。”這是川劇《草鞋縣令》“紀大奎”的台詞。為了诠釋好這一角色,“紀大奎”的扮演者、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陳智林,在“五一”小長假期間仍堅守在文藝崗位,為他熱愛的川劇事業忙碌着。

陳智林,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自1979年從事川劇藝術以來,他深挖巴蜀特色文化,在《巴山秀才》《易膽大》《夕照祁山》《草鞋縣令》等劇目中擔綱主角,成功塑造了秀才孟登科、名優易膽大、紀大奎等脍炙人口的舞台藝術形象,是全國戲曲界藝兼文武、唱作俱佳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川劇界領軍人物。

在聲腔中傳承文脈 陳智林:川劇承載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

陳智林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

“在全國的劇種裡,川劇是表現能力和表述能力最強的劇種。”陳智林介紹,川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曾出現過“蜀戲冠天下”的局面。作為古典藝術的川劇,大約形成于清代康熙後期至雍正年間。明末清初,便有昆曲、弋陽腔、青陽腔、西梆子、湖北漢調、安徽徽調等流入四川,逐漸“改調而歌之”用四川方言演唱。

“中國傳統戲曲,是蘊含中華民族藝術審美的國粹腔調。川劇既有陽春白雪的高潔,也有下裡巴人的淳樸。”陳智林認為,“川劇承載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為什麼川劇有昆、高、胡、彈、燈五種聲腔,就是在曆史演變的過程中,各種戲曲不斷融合、融入,在四川環境中共生共榮到今天。”

在聲腔中傳承文脈 陳智林:川劇承載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

川劇《草鞋縣令》劇照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人類文明火種傳承與延續的基因,川劇是首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地方戲曲。身為川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智林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廣川劇、培養新人。“傳承川劇在源頭上就是要護住人才,保住陣地,培育新人也決定着川劇的未來。”

在陳智林的努力下,由其擔任院長的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川劇系,迎來招生“黃金期”——從創辦初期的13位學生到如今的250多位學生。“目前這250多位學生,來自全省各地,不僅表演行當齊全,連川劇業内最緊缺的打擊樂也招到了新苗子。”陳智林還主張“學、創、演、賽”的育人模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在練功房裡打下基礎,并通過一次次真操實練,綻放新的光彩。

在聲腔中傳承文脈 陳智林:川劇承載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

川劇《草鞋縣令》劇照

“現在這批孩子,已經開始活躍在川劇舞台上了。”2021年底,由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川劇專業學生帶來的畢業大戲《白蛇傳》,受到不少業内人士的稱贊;在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舞台,川劇《草鞋縣令》的演員班底,均是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的師生,川劇系、音樂系、戲劇系學生共46名學生參演,占了演員總數80%以上,實作了藝術生産高校與行業的銜接。

“五一”期間,由四川省川劇院聯合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共同打造的新版川劇《草鞋縣令》,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劇本、表演、音樂、舞美、服裝的提升打磨。據了解,該劇自2018年12月首演以來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入選文旅部“百年百部”創作計劃重點扶持作品、“2020年度全國舞台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名錄”“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等。

今年,《草鞋縣令》還将參加第十七屆文華獎評獎。屆時,陳智林也将攜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師生、四川省川劇院青年演員一起,在全國舞台上展示川劇的藝術魅力。“星火燎星,我們有責任讓中國的民族文化、傳統文化重新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空間。我也堅信川劇會随着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再次重新綻放出它該有的輝煌。”陳智林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