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族文化的精華,在陶陶罐罐裡窺探四千餘年西雙版納文脈

西雙版納屬于熱帶雨林氣候,舒适的氣候環境已被公認居住養老好地方,我于2019年至2021年在此地避寒三個冬季,2021年住在西雙版納曼弄楓區,與當地傣族近距離接觸較多,對傣族文化等有些了解,我喜歡在附近寨子閑逛,一次閑逛時偶爾看到一塊招牌:(西禮傣陶)吸引我進去看個究竟,裡面坐着一個傣民在制作傣陶胚子,由于語言雙方交流不通,我隻好自己邊拍邊看,似懂非懂,回家後在百度了解學習,對傣陶文化有所了解,這次偶遇傣陶也是在西雙版納收獲之一。

西雙版納的傣陶廠。(圖源:花仙子0)

民族文化的精華,在陶陶罐罐裡窺探四千餘年西雙版納文脈

傣族的陶農。(圖源:花仙子0)

傣陶有4000年左右的曆史,而作為少數民族中非常勤勞的傣族,掌握制陶技術已經3000多年。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傣族人民,創造了極其豐富的宗教藝術形式,這在傣族制作的陶器上充分反映了出來。同時,傣族制作的陶器用途也十分廣泛,包括傣族日常生活用具、佛教建築裝飾、佛教禮器等。西雙版納氣候炎熱,用陶罐盛水清涼爽口,用土鍋煮肉、炖雞鮮嫩清香,用陶杯沏茶特别香醇,陶罐盛放糧食不會變質,有防潮防黴的作用。另外,傣族陶器還被大量應用在佛寺屋頂和屋脊,反映着人們對自然及自然神的崇拜。取之于自然的植物、動物陶器造型,應用到宗教建築裝飾中,使傣族陶器具有了神性,承載着人們對神聖力量的敬畏與期冀。傣族制陶與傣族人民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緊密聯系在一起,是以傣族制陶可以稱為“有信仰的陶”,這在世界範圍内都屬于少數。

民族文化的精華,在陶陶罐罐裡窺探四千餘年西雙版納文脈

和好的陶泥。(圖源:花仙子0)

民族文化的精華,在陶陶罐罐裡窺探四千餘年西雙版納文脈

做好的胚子。(圖源:花仙子0)

民族文化的精華,在陶陶罐罐裡窺探四千餘年西雙版納文脈

傣族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生産生活方式,有原始宗教與佛教信仰的交織,這是傣陶的由來,也是傣族的精神,更是傣陶的精髓所在。其中傣族慢輪制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2006年6月西雙版納傣族慢輪制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時光流轉,從曆史中走來的傣陶,現在仍在每一位工匠的手中代代傳承,他們就像一位守望者和繼承者,在守衛它的同時也不斷賦予它新的時代意義。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傣陶一直會讓傣族的文化曆史在其身上記錄、延續。

民族文化的精華,在陶陶罐罐裡窺探四千餘年西雙版納文脈

傣陶成品。(圖源:花仙子0)

民族文化的精華,在陶陶罐罐裡窺探四千餘年西雙版納文脈

看起來還是非常精緻的。(圖源:花仙子0)

燒好的各種成品擺在架子上,我慢慢看了各種樣品及房間,猜測這是一個小手工作坊,加工燒爐樣品都在一個約200平米簡陋放入方子,成品屬于日常生活需用的傣陶制品。(圖文/花仙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