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廣總督葉名琛被英軍俘虜帶往印度

作者:夢蝶111

鹹豐六年(1856年)9月10日,亞羅号事件爆發,英國領事巴夏禮啟書責難;葉名琛釋放被捕的十三名水手,但堅持無歉可道,引發第二次鴉片戰争。10月23日,英軍開始行動。英國海軍上将邁可爾·西摩爾率領3艘英艦穿越虎門,葉名琛不顧戰事,連續兩天親自去校場看鄉試馬箭,下令廣東水師後撤,亦不準開炮還擊。

兩廣總督葉名琛被英軍俘虜帶往印度

根據英國方面所稱,清軍水師搜查英籍船隻“亞羅”号時撕毀英國國旗情形的圖畫

24日英國軍艦轟擊廣東南郊鳳凰崗炮台,炮台守兵奉令走避,炮旋即被毀。25日英軍攻陷海珠炮台以及商館一帶,并占據城外全部的防禦工事,直逼廣州城。26日葉名琛關閉粵海關中斷貿易,調集鄉勇團練制造聲勢。27日,英艦炮擊督署,葉名琛“危坐二堂,絕無懼色”。29日,英軍攻入城内,因人少,搶掠督署後退出,葉名琛正在上香,免于被俘,向朝廷奏稱“大捷”,又縱粵民火焚城外各國商館及洋行,一艘自廣州開往香港的英國郵船亦遭劫。

兩廣總督葉名琛被英軍俘虜帶往印度

葉名琛

鹹豐七年(1857年),巴夏禮請遣大軍。當年9月,英法聯軍抵達廣東,葉名琛因被錯誤新聞誤導,以為英軍隻是虛張聲勢,打算拖延到英軍自己走,且迷信稱“過了十五日必無事”;十一月,英法聯軍攻陷廣州,據守河南地區各炮台,要求葉名琛十天内出面談判。十二日,聯軍發出最後通牒。

兩廣總督葉名琛被英軍俘虜帶往印度

英軍攻擊廣州城

兩廣總督葉名琛被英軍俘虜帶往印度

英軍攻入廣州城後燒殺搶掠

十四日,聯軍占領廣州,葉名琛逃到廣州副都統雙禧的衙署内,被擒獲,解往停泊在香港的軍艦“無畏号”,薛福成譏他“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他曾聲言“欲面見其王以理論”,并且自備糧食,恥食敵粟。《香港紀事報》載:“偶然有人上艦,都向葉脫帽緻意,他也欠身脫帽還禮。”

兩廣總督葉名琛被英軍俘虜帶往印度

葉名琛被英軍擒獲

葉名琛屢次奏捷甚至自稱擊斃了東印度及中國艦隊司令西馬糜各厘(即邁可爾·西摩爾),當廣州失守的消息傳到京城,鹹豐帝大驚。

48天後,“無畏号”駛離香港。英國人将其送往印度加爾各答,暫被囚禁在威廉炮台,後遷往托裡貢的住宅,日誦《呂祖經》不辍,因在作書畫時被勸不要書寫真名落人話柄而落款“海上蘇武”。他繼續關注時事新聞,按時作息,清早即要人給他讀報聽。1859年二月二十九日,他得知晉見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女王無望後,決定絕食,至三月初七戌時(4月9日),死于囚所,終年52歲,據悉是自備糧食盡空後絕食而死。

英國人将他的遺體運回中國。他的一些檔案今封藏于英國國家檔案館。當時薛福成在日記沉痛表示:“英人初志在得入城見大吏,借以通隔閡、馭商民;乃粵民一激再激,葉相複一誤再誤,使拱手而有粵城。……益知中國易與,遂糾法、俄、美三國兵船北上,駛入大沽,阻我海運,立約而還。……粵民激于前此大府議和之憤,萬衆一辭,牢不可破,必阻其入城一事以為快,屢請屢拒,紛纭者二十年;而大沽之失,天津之約,皆成于此;由今觀之,甚無謂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