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清朝一品大員,不僅被英國人帶到印度,還關進玻璃籠中供人觀賞?

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常言說國難顯忠臣,晚清一直被人罵,但朝廷再不好,他們的大臣卻大部分都頗有骨氣。比如說當初大沽口失守後,直隸總督喜塔臘·裕祿兵敗後自盡。七十歲的李秉恒出征衛國,戰敗自盡。還有那位發現甲骨文的王懿榮,八國聯軍攻城的時候,他還在堅持抵抗。見抵抗無效,留下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便帶着夫人跟守寡的兒媳投井自盡。還有大學士徐桐,他是攻擊新黨,但八國侵華時,他也本着主辱臣死殉國。

他是清朝一品大員,不僅被英國人帶到印度,還關進玻璃籠中供人觀賞?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括慈禧的親家崇琦等等數千人。他們無法令大清恢複到以往的繁榮,也無法抵抗八國聯軍的羞辱,隻能用自己的生命守住大清最後的尊嚴。其實就當時那個時代來說,大部厘清朝的大臣都有着甯死不屈的決心。另一位名叫葉名琛的同樣也是,他比這幾位要早一些,但同樣,他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自己作為清朝一品大臣的骨氣。

他是清朝一品大員,不僅被英國人帶到印度,還關進玻璃籠中供人觀賞?

葉名琛,湖北漢陽人,生于1807年12月21日。他的家庭是一個書香世家,忠君愛國的思想從小就被刻在了他的骨子裡,這也造成了他日後的身亡。十八歲還不到,他就以很好的成績考上了貢生,這在曆史上都比較少見。不過他因為一些原因,到了26歲才考取了進士。在那個年代,他也是一個叱咤風雲的人物,變亂紛起中,他還能得到皇帝的寵幸。

38歲的年紀,就成了廣東巡撫,還成為過兩廣總督,并穩坐了八九年。其實就他在清廷的舉動來說并不算是什麼好人,因為他的上位,靠的是鎮壓起義軍,真稱得上是心黑手辣。從鹹豐二年(1852年)開始,葉名琛不斷受到賞賜,加封,最後在鹹豐五年成為了體仁閣大學士。顯然,對于官場,他更明白該怎麼走。

當然,他并不是一無所成,隻會欺負起義軍。英法聯軍早先進攻的時候,他絲毫沒有畏懼,用了一招空城計吓走了英法聯軍。撐到了戰争結束。可惜,清廷腐敗,不足以成為三國的曹魏,英法聯軍既不是蜀漢也不是一般的小土匪。沒多久,亞羅号事件爆發,原因是英國船亞羅号很巧的登記過期,再有就是他們沒有懸挂英國國旗,最後是這艘船曾經的主人是中國人。

他是清朝一品大員,不僅被英國人帶到印度,還關進玻璃籠中供人觀賞?

于是,中國水師查了它,并捉拿14名水手。英方當然不樂意,葉名琛便不卑不亢地跟英方說明理由。然而,文人怎麼說得過土匪呢?葉名琛堅持對錯惹怒了英方,導緻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而當時僅有馬克思一人對葉名琛表示贊賞,剩餘的大多是譴責,明明錯不在他。戰争中,葉名琛倒是很鎮定,他還用了赤壁之戰裡面的火攻,還真是迷三國。

雖然沒對英軍造成很大的傷害,但也造成了騷擾和恐吓。可戰争的結果顯而易見,一個是蒸蒸日上的列強,一個是腐朽的病老虎,葉名琛輸了。被俘,這位總督始終保持了他的氣節。英軍敬重他,甚至還有人對他脫帽緻敬的,葉名琛對此給予了還禮。敵人就是敵人,他被送去了印度的加爾各答。為什麼沒自盡,從他的詩中可見,他是想留條命見英國國王當面立理論。

一直以來都有傳言說,葉名琛當初被英國人當作是猴子一樣給人參觀,說得十分精彩。但其實,這都是英國人以及世人對他的抹黑。他在印度待了一年多,隻是被囚禁了起來,被人參觀一說毫無根據。一年的時間,他每年都要聽中英戰争的資訊,聽到不利消息時,就開始歎息。如果有清廷赢了的消息,他就開心。在吃完了他自己帶過去的食物之後,他堅持不吃别國食物。

他是清朝一品大員,不僅被英國人帶到印度,還關進玻璃籠中供人觀賞?

1859年,絕食身亡,英方對他敬重,可認為這樣一件事被傳回去,廣東人肯定會驕傲。他們想要占領,這樣是不行的,是以得把葉名琛的名聲搞臭,是以才有了被當猴子參觀一說。這也恰好是漢奸所願,葉名琛的形象就變得徹底反面,鹹豐皇帝出于其它目的,更是将其醜化扭曲。隻可憐葉名琛去世時,僅是留下了一句辜負皇上天恩,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