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燦:她沒有像朱淑真所托非人,也沒有像李清照夫君早逝

作者:詩詞吟唱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簾宛轉為誰垂?金衣飛上櫻桃樹。

故國茫茫,扁舟何許,夕陽一片江流去。岩雲猶疊舊河山,月痕休到深深處。

徐燦:她沒有像朱淑真所托非人,也沒有像李清照夫君早逝

徐燦與丈夫居住在蘇州著名的拙政園。拙政園算得上是當時的豪宅,現在已經成為去蘇州不可不遊的景點,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她居住在豪宅之内,時不時可以和夫君互相唱和,參加由閨秀們結成的“蕉園詩社”。一般看來,她沒有像賀雙卿身世貧苦,沒有像朱淑真所托非人,沒有像李清照夫君早逝,自身門第顯赫,夫家家世顯貴,丈夫儒雅多才,徐燦的生活,可以說是很多女孩子夢想的生活。

似乎一切,都應當像鮮花着錦一樣向她展開。每思及此,總是讓我想起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明朝将亡,危在旦夕。丈夫及第的第二年,公公陳祖苞因為邊備失責而被收監,在獄中服藥而死。崇祯帝遷怒于陳之遴,下诏永不叙用。如果明朝可以存活下來,那就意味着陳之遴一輩子即使是再有才,也将不會再擔任任何官職。這對一個讀書人而言,是莫大的打擊,這大概也是陳之遴在滿清入主中原後立即效忠清廷的原因之一。丈夫的失意,也讓徐燦感受到了仕途的艱險,心生寒意。

徐燦:她沒有像朱淑真所托非人,也沒有像李清照夫君早逝

随着明朝失勢,加在陳之遴頭上的“永不叙用"一語也漸漸失效了,南明小朝廷甚至任命他擔任福建主考官。他起初表示接受,但當清軍逼近南京時,又覺得明朝氣數已盡,便沒有赴任,而是準備投靠清廷。陳之遴與許多當時的士子不同,一些士子對于剛剛掌控中原的滿人懷有莫大的敵意,還在寫寫畫畫地懷念着覆滅的明朝,甚至公開或私下裡進行一些反清複明的活動,而另一些則在觀望着,不肯輕易地失了氣節。而陳之遴對于入清的仕進表現得十分熱心,他在《念奴嬌.贈友》詞中寫道,“行年四十,乃知三十九年都錯”,甚至還勸過洪承疇掘明孝陵以效忠清廷。改頭換面如此徹底的士子,在當時實屬。

滿清剛剛入主,急着收買人心,對于像陳之遴樣肯主動投靠,還頗有才學的士子,當然是敞開門歡迎,于是連升其官,官至弘文院大學士,恩寵備至。

與春風滿面的丈夫不同,徐燦對于丈夫的此次件進表現得不那麼熱忱和歡喜。首先是崇祯年間的那為變故讓徐燦覺得心有餘悸,其次是在當時的士子中覺得出仕新朝,是一件十分羞恥的事,自然會有蜚言蜚語傳到徐燦的耳中,而徐燦也是認同這一點的,覺得丈夫如此亦是“失節"。

這是第一次,第一次,她覺得他那麼遠。

徐燦:她沒有像朱淑真所托非人,也沒有像李清照夫君早逝

這首《踏莎行》包含着她的興亡之感。春草剛剛萌生,梨花帶雨,但她覺得自己的愁緒就像飄散在天涯的飛絮一樣。水晶簾垂下,不知在等待着誰的歸來,隻見一隻黃莺飛上了簾外的櫻桃樹。這似乎是傳統的春愁閨怨,但是下阙就不同了。故國已經茫茫,想駕一葉扁舟在一片夕陽裡順着江流歸去,從此隐居做一個世外之人。碧雲層疊,遮住舊日的山河,隻希望一抹月色不要被雲層深深遮住。有解釋說,“金衣飛上櫻桃樹”,是暗喻毫不留戀飛入清廷做官的變節之人,碧雲猶疊舊河山,月痕休到深深處",則是希望反清複明的星星之火不要覆滅,個人覺得這種解釋未免有些牽強,但詞中沉郁的故國情懷卻是很明顯的。

她為他擔心不已,甚至對他說,我不求什麼一品诰命夫人,我隻希望能夠移在年老的時候還和你在一起,駕着一葉小舟,垂釣一江秋色,讓我們“共挽鹿車歸舊隐,待浮魚艇散秋懷"吧。

但是他是不會放棄的 ,他覺得自己的仕途還正在緊要關頭,怎能就這樣放棄。

陳之遴的飛速晉升,使他受到了同僚的嫉妒,不斷被彈劾,這讓他覺得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他就想進一步培植自己的黨羽,鞏固自己的地位。終于,順治十三年,他被以“結黨營私”的罪名,流放到盛京。這次還隻算是一次小小的懲戒,不久他就被赦免回京複職了。但他認為自己仕途不順的原因,是靠山不硬,于是繼續尋找有力的靠山,便巴結了當時得寵的太監吳良輔。順治十五年,吳良輔被誅,自然連帶到他這個黨羽身上。陳之遴被革職抄家,全家發配到尚陽堡(今遼甯開原東)的荒涼之地。夫妻同根,徐燦也在流放之列。

徐燦:她沒有像朱淑真所托非人,也沒有像李清照夫君早逝

六年之後,陳之遴病死于戍所。康熙十年,康熙帝東巡,上盛京拜谒祖陵。徐燦便跪于道旁,陳說前情。康熙帝問,難道你有冤屈嗎?徐燦回答的也十分有技巧,說,先天隻知道每日思索自己的過錯,哪裡敢說自己是冤枉的。隻是希望陛下發仁慈之心,讓我能夠扶着先夫的靈柩回到故裡。于是,康熙恩準其回。徐燦才得以南回,居住在自己的故鄉,終日念佛,并“手繪大士像幾五千餘幅"(李振裕《陳母徐太夫人八十二壽序》),度過餘生。

唐多令.感懷

徐燦

玉笛送清秋,紅蕉露未收。晚香殘、莫倚高。寒月羁人同是客,偏伴我,住幽州。

小院入邊愁,金戈滿舊遊。問五湖、那有扁舟。夢裡江聲和淚咽,何不向,故園流。

繼續閱讀